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古城培训拾零

2015-01-14 09:44 作者:李兰贵  | 11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一、塞上重逢

2003年,作为一名高级会计师,我参加了系统在塞上明珠——银川举办的基建培训会,见到了20多年前在西安一起学习的许多学友,他们很多人成了单位的领导和科级干部。

我最高兴的是遇到了自己同寝室的甘肃某单位的一位学友王新宇,1986年在西安学习时他刚20岁出头,还是一个涉世不深的毛头小伙子,是个出纳员,西安培训后,他以自己出色的工作被提拔到财会领导岗位上来,多年不见我们畅谈到深,当年风华正茂的年轻人已经步入不惑之年,当年的中年人已经鬓发染霜,当年的个别老师和学友已经不在人世远离尘世去了天国岁月的流逝,洗尽了铅华,当年西安培训早已留在了人生的悠悠岁月里,成为一种遥远的回忆思念,那城墙下的早操、那大雁塔上的遐想,那半坡遗址前的沉思,那华山路上的牵手,那古城车站的送行,那夜半青灯下的苦读,一幕一幕的浮现在我的眼前…….

二、相聚古城小巷深处

提起古城,我自然会想起西安,想起西安的古城墙,想起古城墙外面那七拐八转的胡同,想起当年胡同里古朴古老的民居,想起胡同里凹凸不平的青石板,想起胡同深处举办会计培训的地方,某局机关所在地。

1986年的四月,古城墙下青草染绿,古城墙上青苔开始复苏变色,古城墙护城河两岸的桃李昂首怒放,古城如诗如画般的天悄然向我们走来,在某局机关大院里,聚集了来自全国各地基层单位的几十名会计人员,他们要在这里进行四个月的短期培训,学员们带着家乡亲人的亲切嘱托,带着单位领导的殷切希望,带着对知识的渴求和想,从祖国的四面八方聚集到一起,有的来自大兴安岭,松花江畔;有的来自长城脚下,东海之滨,有的来自海角天涯,西域沙漠,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方言,不同的年龄,不同的经历,大家聚集在古城的春天里,一时间使这个往日寂静的小巷顿时热闹了起来,人们像过节一样,人来人往,往来穿梭,熙熙攘攘,笑语欢歌,古城小巷迎远客,春风徐徐送暖来。(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接下来,等待他们的将是四个月的会计培训,在古城墙下,他们留下了自己人生舞台上的一段佳话;留下了人生历史长河中一段美好记忆,留下了一段人生追梦旅程中一串闪闪发光的足迹.....

20多年过去了,至今回想起来恍若在昨天一样。

三、古城墙下的早操

学员来自全国各地,古老的城市,悠久的历史,古老的民风深深吸引着来这里学习的学员。学员渐渐地习惯了这里变化多端的天气,在古城常常伴有清凉的晨风,日头当午的时候,这里又热得像一个火炉;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一轮寒月照耀在古城墙的上空,学员们渐渐地适应了这里早穿单,午穿裙、夜穿棉的独特气候;来自北方的学员渐渐地习惯了吃这里的“线儿米”;来自南方的学员渐渐地习惯了吃这里的白面馍;学员们每天生活在办公楼用简易隔板搭建的宿舍里,大家在这里组成了一个新的大家庭,开始了紧张的培训学习。

我和家乡的一位大哥住在一个寝室里,有一天,吃过晚饭,大哥对我说:“学员来自全国各地,初来咋到,相互不熟悉,等到熟悉了,也快分手了,所以,我们应当想办法给学员牵线搭桥,增加交流,才能互相帮助,取长补短。”

“我们应当组织出早操,上晚自习,组织大家利用业余时间唱唱歌,”我略有所思的对大哥说,

大哥听了我的话,对我点了点头。后来,我们向班主任汇报了我们的想法,立即得到了班主任的赞许。

于是,学习班的气氛紧张起来了,出操的哨音打破了沉闷的气氛,紧张的集合打破了懒者的温床,军事化出操敲开了我久违的梦。

清晨,迎着东方的朝霞,从胡同里跑出一个队伍,男的、女的、高的、矮的、瘦的胖的,大家精神抖擞,飒爽英姿,引来了不少路人的注意。 “一二一,”我们穿越树林、街道、里弄,我们跑出了驻地……古城早春四月乍暖还寒,丰饶的秦川大地麦苗青青,溪水潺缓,古城钟楼的鼓声唤醒了春的脚步,于是城墙上由灰变绿的青苔恢复了春天的生机,护城河水在阳光下折射着耀眼的辉光,河两岸杨柳树梢上的嫩芽吐芯,修长的柳枝仿佛像一缕缕少女的长发随风飘逸。

沿着西安古老的城墙,我们跑着,城墙下,有许多晨练的人们,或是打太极拳,或是舞着太极剑,或是吊着嗓子唱上几句京剧和秦腔的人们,人们在这里和春天有一个约会。

四、早操上的大哥

随着“一二一”的口令声,学员们一个个精神抖擞意气风发,向军人一样出现在古老的城墙下面,我的眼前立即浮现出10几年前的军营生活,早上滴滴答答的军号声,把我和战友们从梦中惊醒,我们迅速穿好衣服,在几分钟之内来到操场上集合,练队形,练正步走,练急行军。有一次,连队练习野营拉练,天不亮的时候就吹响了紧急集合的哨声,我和战友们连续跑了5、6里地,大家仍然没有一个人掉队。

少年过去了,没有想到的是,当年军营里的紧张生活,在古老的城墙下,又一次得以再现,看着眼前的学员,想起当年的战友,感到十分亲切。

虽然,我们在年龄上、在体能上等远远不如当年军营里的战友,可大家精神饱满的状态和表现,让我从内心里充满了感激之情,看着跑在最后面的家乡大哥,他已经气喘吁吁了他在大口大口的喘着粗气,他的脚也有些拖地了,跑在他身旁的王新宇急忙上前扶着大哥的臂膀,大哥仍然一瘸一拐的向前跑着,我急忙叫停了队伍……

回到宿舍的时候,大哥一头扎在了床上,我急忙去办公楼打来了开水,在盆里对上了一些凉水,喊大哥起来洗漱,那个夜晚,我听到了大哥的打鼾声,我辗转反侧的睡不着,我在想大哥是班级里岁数最大的一个人,和年轻人一样出早操,他能坚持住吗?

可到了第二天早上的时候,大哥照样跑在最后,他对我悄悄地说;"老弟,你就放心吧,我是副班长,我们两个又是老乡,我来断后,大家只能跑在他的前面,他也是考虑到大家的安全才跑在最后的。”

听了大哥淳朴的话语,在他乡的土地上让我的内心一次次的充满了感动

古城四月春风微,学员晨起紧相随,胜似孩童手牵手,古城墙下沐春辉。古城不仅带给我们悠久的历史和文明;带给我们和煦的阳光和春风;带给我们对知识的渴求和畅想,还带给我们浓浓的学友情谊,我陶醉在古城的春天里!

五、古城“夜市”

西安地处西北,天气渐渐地热了起来,整个城市,仿佛是一个“火炉”空气异常的干燥闷热,与我们北方的天气截然不同,我们学习的时候,正值7-8月份的时节,晚上,我坐在电扇旁边,汗流浃背,一直到了午夜十分,还是难以入睡,我生活在北方,朗朗的日,从来没有遇到过如此闷热的天气。在西安城里,哪里都热,仿佛在一个火炉旁,汗流满面,无处躲藏,一股汗味夹杂在燥热的空气里,每天,汗衫都是湿淋淋的,粘在背上十分难受。

有的时候,我们乘着晚风走在古城墙下的夜市里,无孔不入的“蒸汽”常常令人大汗淋漓,每到傍晚,古老的钟楼下,狭窄的里弄里,到处灯火炫耀,亮如白昼,各种特色小吃夹杂期间,牛羊肉泡馍、灌汤包、柿子饼、烤肉烤鱼、砂锅米线等应有尽有,到了午夜时分,人们仍然意犹未尽,不肯散去,店铺主人头戴白帽,腰扎蓝色围裙,扯着嗓门招呼着过往行人,仿佛是一首动听的交响曲,久久弥漫在古城上空,游人至此,无不被这里浓厚的地方方言和琳琅满目的特色小吃所吸引,人们在这里无拘无束,享受着古城午夜的风景,坐在凳子上仰望群星,目不暇接和大饱口福,一碗羊汤下肚,勾起多少食欲,大汗淋漓是何等地畅快,仿佛这火炉驱走了身上所有的寒气,心潮澎湃,涌动暖流.

学习的间隙,我们也没有放过每一个闲暇时间,体验当地的风土人情,了解当地人们的风俗习惯,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来西安学习,都想参观这里的名胜古迹,了解这里的风土人情,尝尝这里的小吃,回家的时候,向亲人同事也可以炫耀一番西安的经历。

西安的夜市十分有名,在古老城的城墙之内,在里弄的深处,在繁华的大街旁,到处是十分热闹的夜市。有的时候,我们就来到大街上,逛着灯火通明,人来人往的夜市,狭窄的道路两边,是一家连着一家色、香、味俱全的小吃摊铺,羊肉泡馍,陕西凉粉,烤牛肉,各式各样的水饺应有尽有,有的时候,我和同宿舍的大哥、小王一起逛逛夜市,品味一下那里独特的风味小吃,香喷喷的肉夹馍,透着一股香味的手抓羊肉,清凉可口的陕西凉皮儿等小吃,印象最深的是碗里打着滚的羊肉汤,等了很长时间还是热乎乎的,可那股子膻味还是吊足了我们的胃口。

明亮的街灯,热气腾腾的笼屉,铁锅里翻滚的热水,随风四散的羊膻味,摊主的叫卖声、夜市上随处可见的男女老少,构成了西安夜市的一幅浓郁的风俗画。

六、适应水土

除了适应这里的气候以外,还有一个适应水土的问题,初到西安不久,家乡大哥就拉起了肚子。

我们同住在一个宿舍,照顾他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一天里,他上了很多次厕所,俗话说:好汉架不起三泼稀,一天下来,他已经是腿打飚,走起路来微微颤颤的,晚上,我为他打来饭菜,可我每次端到他的面前的时候,他总是无力的对我摇着头,然后把脸转向了靠墙的一边,我十分的着急,为他买来治拉肚的药,可到了第二天的时候,他仍然不见好转,我和老师商量,住院治疗吧,他又不肯,他总是固执的有气无力的对我说:“不用,过几天就会好的,”

我给他买来治拉肚的中药,让他服下,再每天给他买几个熟鸡蛋,听人们说,鸡蛋也可以缓解拉肚的病情,一个身体发福的人,连续几天里,眼眶就显得高了起来,脸上出现了平时少有的皱纹,过了两天,他起夜的次数明显少了起来,大哥的病渐渐好了,我也精神了许多。

有一个星期天,大哥买来了许多下酒菜,请我和宿舍里的小王和小刘喝酒,我们几个人客在他乡,敞开心扉,推杯换盏,大口喝酒,直到深夜,第二天上午,大家起的很晚,树上的蝉鸣呼唤着梦香当中的我们。

七、古城墙下看戏

有的时候,我们也会在夜晚,去古老的西安城墙之下遛弯。西安城墙位于西安市中心区,呈长方形,墙高12米,底宽18米,顶宽15米,总周长13.74公里。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城垣建筑,高大的城墙下面,是人们避暑的一个好去处,每当到了傍晚,三三两两的人群在这里聊天喝茶,有的在手里拿着蒲扇沿着城墙下的护城河散步,最有意思的是,在城墙的边上,每天还有戏班搭台唱戏,人们坐在凳子上喝着茶水,扇着蒲扇,欣赏着家乡的地方名曲——秦腔。高亢委婉的唱腔,圆润甜美的音色,吸引了很多观众,动情之处不时引来阵阵叫好声。

秦腔是我国汉族古老的戏剧之一,因其以枣木梆子为击节乐器,所以又叫“梆子腔”,俗称“桄桄子” 在西北地区十分流行,秦腔剧目很丰富,居我国三百多剧种之首,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秦腔的演出形式也很多样,有专业剧社表演,有走村串户的流动戏班,还有公园里的自乐班,演出地点也丰富多样,在乡村田头,现代剧院,古老的城墙下、公园等地随处有秦腔的演唱,秦腔是植根于人民大众当中的古老戏曲,源远流长,人们十分喜闻乐见,常演常新,经久不衰。

古城墙下,一轮弯月悬挂于天空,婉转高亢的唱腔缭绕在古城墙的上空,微风伴随着悠扬的“梆子腔”沁人心扉,给夏日的夜晚增添了神秘色彩和情调,前来听戏的人们或坐在简易戏台前,或远远观望,听戏成了许多人生活的组成部分,在我们北方,民间有“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的说法,在西北等地,人们喜秦腔也到了如痴如醉的境界,在西安古老里弄里,在公园深处,人们时常会听到那悠扬浑厚的“梆子腔”,就是在古城墙下的演出现场,许多人也会情不自禁的随着台上的演唱哼哼着这一古老的曲调,产生共鸣。喝茶、听戏成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西安的日子里,我和大哥小王等人一起,经常光顾古城墙下的戏班,我们不仅喜爱西安古老的文明和历史,还喜欢这里古老的秦腔,剧种故事精彩,戏服炫目,演员唱功武功俱佳,乐器动听,在这里,我们加深了对西安古老历史的了解,加深了对这里风俗文化的了解,加深了对这里风土人情的了解。

八、一张戏票

一次,我买了一张秦腔戏票,准备晚饭后去剧院看戏。当我即将离开教室的时候,任课的刘老师把我叫到一边,他对我说,家里新修了一个澡盆,家里的孩子又都不在家,想让我帮助一下。于是,我向老师隐瞒了晚上准备看戏的事情,一口答应了他。

晚饭后,我来到了他的家里。他的家在机关大院的一个角落里,30多平方米住着5口人,那个时候,他已经是一个财务处长了,一家人挤在狭小的空间里,来到厨房,我看了看他正在维修澡盆,他不断用半拉砖头反复擦拭着澡盆的水磨石面壁,我急忙伏下身来让老师先休息一下,按着老师的要求干起活来。

盛夏的西安,天气闷儿得像一个蒸笼,坐着不动都会汗流浃背,师娘站在一边,热情递过毛巾,让我擦汗,为了澡盆的光滑度,我不停地擦拭着澡盆,手工打磨出里面的光面来。干这样的粗活我有一些经验,我家中的地面水磨石就是这样一点儿一点儿磨出来,那时我正值中年也比较有力气,干起活来风风火火的总是不觉得累。师娘身体略微发福,宽大的腰围上面紧紧系着一个兰花围裙,她的手上拿着一条毛巾和一杯凉开水,不时地督促我擦去两腮上不断滚落的汗珠,让我补充水分,她还不断地夸奖我说,你咋就这样能干,此时,她的后背汗水早已湿透了衣衫。那一天的晚上,我睡得特别的香甜。

第二天,当家乡大哥绘声绘色向我讲述秦腔的精彩表演时,我为大哥高兴,更为老师的浴盆高兴,老师艰苦朴素的生活和简朴精神,至今留在了我的梦中……

九、师生情深

培训班有三名老师,一名班主任,其中主讲会计核算的刘老师给我的印象最深,他当年有50多岁了,他有着的丰富的财会工作经验和深厚的财会理论基础,学习班期间,他一边为大家传授财会理论知识,一边工作,还要起早贪黑地备课,有时还要辅导学友们的晚自习,辛苦可想而知,可他总是乐呵呵的不知疲倦地工作着,在我的印象中,他中等身材,浓眉下的一双大眼睛格外有神,他平易近人,为人正值,对待工作一丝不苟,特别是对待学员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每当我在学习上遇到了困难,他都会耐心辅导,详细讲解,直到我弄懂了为止。

刘老师为了在短时间内让每一位学员掌握会计基础理论知识,重点讲解了会计的核算方法、基础工作等知识。刘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的精彩讲解,深入浅出的教学方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老师告诫我们在财会工作中特别要注意树立实事求是的作风,树立耐心细致核算的作风,树立为企业为职工服务的理念等深深影响了我培训以后的财会工作。尤其是他为学员讲解的会计借贷记账法,更是使我受益匪浅,那个时候,我们在会计核算过程中用的还是增加记账法,回单位后不久,随着新会计制度的实施,单位在采用借贷记账法以后,使我在工作中如鱼得水,饮水思源,更加感谢培训班老师的精彩讲座和殷切教诲,

记得有一个晚上,刘老师为我们正在上晚自习的学员辅导,由于我从事会计工作是半路出家,以前做材料保管工作,对会计理论是陌生的,对借贷记账珐,资产负债的平衡原理等会计基础理论一窍不通,那一天方老师给学员讲了资金的运动,资金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中间停留在那里等等,朴实的语言,通俗的讲解,使我明白了借贷记账法的作用就是保证每一笔资金的流向,用两个账户平行登记的方法记录下来,从而反映资金运动的方向,使管理者对资金的流向有一个基本的掌握和了解。可以说,当年刘老师的讲座使我茅塞顿开,成了我从事财会工作的引路人,为我以后业务职称的晋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十、古城游览

西安有着悠久的文化和历史,这里名胜古迹众多,秦始皇陵,兵马俑、唐高宗和武则天的合葬墓乾陵,华清池、大雁塔、小雁塔,半坡遗址,西安碑林等不胜枚举。培训闲暇的时候,我们去参观那里的名胜古迹,了解那里悠久的历史文化,听那里古老的故事传说,让我一次次的感受了西安古城所蕴含的灿烂文明和悠久的历史文化氛围,

有一天,我和大哥一起,参观了大雁塔,远远望去,大雁塔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典雅、古朴而神奇。大雁塔建于唐代永徽三年(公元652年),玄奘为藏经典而修建,塔身七层,通高64.5米,被视为古都西安的象征。大雁塔是中国唐朝佛教建筑艺术的杰作。

来到大雁塔下,仰慕精巧的建筑,不禁让我想起了吴承恩所著古典名著《西游记》,在中国几乎是家喻户晓,深受人们的喜爱,浪漫主义的创作风格,倾倒了古今中外的无数读者。

沿着登塔阶梯拾级而上,西安古城风貌历历在目,古老与现代建筑交相辉映,古老与现代文化一脉相承,散发着浓郁的芳香,我感叹祖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建筑,激发了爱国情怀,远远望去,掩映在绿荫下的古老城墙、钟楼、小雁塔等令人感慨万千,流连忘返

仰慕西安古老的文化,我和家乡大哥等人常常利用培训的休息时间,去参观西安碑林,碑林因碑石丛立如林而得名。这是收藏我国古代碑石时间最早,名碑最多的艺术宝库,来到这里参观,人们仿佛来到了一个博大的艺术宝库,几千年的书法艺术、石刻艺术在这里流金溢彩显尽芳华。这里陈列展出了共一千零八十七方碑石。书圣王羲之、画圣吴道子书画同辉的笔墨迹以及诗画双绝的王维的竹影清风等更为碑林增辉溢彩。几千年的汉字书法艺术,在这里千姿百态,争奇斗艳,我的心灵被一次次的深深震撼着。

十一、感受半坡遗址的文明

在西安,我还十分荣幸地到过位于西安市东郊浐河东岸半坡村北半坡遗址。早在6000多年前,处于母系氏族社会繁荣时期的先民们,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顽强地生产与生活着,参观的时候,他们的生活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半坡遗址分为居住、制陶、墓葬三个区域,在居住区,木制的茅草屋,屋内向地下拓展着空间,在一处遗址区域还发掘出从半坡遗址中看到的大量绚丽多彩的陶器、以及谷物等,遗址中至今,还能见到公共的墓地,有的墓地上放着瓮罐,瓮罐上边盖着陶盆,陶盆中间钻有一小孔,人死后尸骨放在瓮罐中,小孔的作用是让死者的灵魂进出方便。

半坡遗址的参观,使我产生了一种震撼,我们的祖先,创造了彩陶艺术,彩陶上面雕刻着各种动物图案,其中一个带有鱼纹的图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彩陶十分出色,红地黑彩,花纹简练朴素,绘人面、鱼、鹿、植物枝叶及几何形纹样。先民们使用的劳动工具,石铲、石刀、刮削骨锥、骨针,陶罐、陶碗等让人看得目不暇接,半坡人的住房有地下的,也有地上的,圆形的,也有方形的,特别是半地下的住房给我的印象更深一些,在这里还有粟、菜籽遗存……

半坡遗址凝聚了半坡人的勤劳和智慧,整个村落布局完整,村落中心有比较大的房屋作为议事厅,村落里有数不清的窖穴,用来储存实物和用具,在村落四周围起深深的防御围沟,用于防水、排水、防止野兽攻击,防止部落和氏族之间的纷争和冲突。半波遗址从发现至今受到了很好地保护,已经开辟为旅游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向我们生动地展现了6000多年前处于母系氏族社会繁荣时期的先民生产与生活情况。对研究中国原始社会历史有着重要的科学价值,1958年,在遗址上建成半坡遗址博物馆每天接待来自世界的中外游人。

半坡参观让我感受了祖先先民们的智慧和勤劳精神,感受了古老的文化和历史,感受了几千年的华夏文明,有一种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真情实感,这一切令我流连忘返。

十二、相互帮助

我们在古城里感受春天的暖阳,感受着浓浓的师生情谊,感受着古城厚重的历史文化氛围,我和学友们在不经意间悄然来到了古城的夏天,古城的夏天,热气笼罩着古城的每一个角落,太阳似火,蝉鸣不断,对于来自北方的学员来说到了最难捱的时刻,无论如何我们也要坚持学习,不辜负家乡亲人的重托。

白天的时候,老师辅导我们学习财会理论基础知识,学习会计核算的方法,学习监督反映单位经济发展的技能,老师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式,深入浅出的教学方法,平易近人的师德风范,使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员受益匪浅,大家在较短的时间内财会知识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有一天,就要进行考试了,大哥与我同桌,我正在做作业,忽然,大哥有一个问题有些不解,他向我凑了过来:“兄弟,这道题如何解答呀”我急忙放下手中的笔,转过身来,仔细看了看大哥的疑问,谈了我的想法,打那以后,我与大哥相互交流,相互帮助,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晚自习中,我们总是形影相随,不离左右,在一起谈论学习,谈论班级里的活动,谈论家中的来信,在课堂和自习当中,我们两个总是最后离开,我们抓紧时间学习钻研,结合工作举一反三,由于我们不懈的努力,在期中考试中,我们双双获得了较好的学习成绩。

记得在一次考试前夕,我和大哥复习着老师留下来的作业,相互交流着学习的体会,忽然,我发现大哥做的一道作业题,落下了一个步骤,我急忙和他说提起了此事,并耐心和他讲解,大哥先是眉头紧锁,后来是喜笑颜开,他拍着我的肩膀说:“老弟,多亏你的提醒,我总是丢三落四的,”在期末的考试上,果然出现了这道题,事后大哥激动地对我说:“老弟,多亏了你的帮助,要不然的话,我就脱了咱们省学习成绩的后腿。”

听了大哥的话语,我笑着对他说:“你是我大哥啊,你对我的帮助也不小啊。”在古城学习的时光中,学习上我和大哥相互帮助,生活上我和大哥相互关心,工作中我和大哥相互支持,古城培训我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十三、和蔼的班主任老师

班主任是一个和蔼可亲的人,她身材不高,体态丰盈,说起话来和风细,面带微笑,五十多岁的年纪看上去还很年轻,她为人朴实真诚,平易近人。她和自己老伴儿住在古城墙里的一个新建小区里,她的住处离单位不远,所以,她每天早早步行来到单位,每天和我们学员在一起,她关心学员的生活,及时和食堂沟通调节伙食,她关心学员学习,时常陪着学员上自习课,她关心学员的文体生活,及时和单位领导联系,组织学员在休息的时候外出参观,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那次教室里的座谈会。

学员们来自全国各地,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彼此加深了一些了解,为了增进了解,活跃生活,在一个周末,王老师组织学员们召开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座谈会,大家围坐在教室里,谈学习,谈生活、谈感受、谈家乡,学员们仿佛是在和自己的亲人诉说着家常,座谈会上,大家不拘一格敞开心扉,或用诗歌的形式抒发情感,或用歌声表达自己的心情,或者用家乡方言表演一个节目,学员们幽默的谈吐,诙谐的表演,真挚的情感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个人,特别是四川学员小杨的一曲民歌更是把座谈会推向了高潮,课堂上师生们不时传出阵阵朗朗的欢笑声……

来培训班的学员大多来自基层,有的学员还是第一次出远门,第一次来到古城,为了满足这些学员参观古城的愿望,王老师热情为学员联系车辆,利用休息时间组织大家外出参观,兵马俑俑坑前留下了学员们的足迹,骊山晚霞里留下了学员们的身影,古老的鈡楼前留下了学员们的遐思…..

王老师还是一个细心的人,她从家里带来针线包,带来一些日常用的感冒药等药品放在学员宿舍里,有时她还会为一些男学员缝补衣扣....

在班主任老师的关心下,学员们渐渐适应了西安的学习环境,大家亲如一家,学习交流氛围浓郁,团结互助亲如家人,古城参观增加了学员们对古城悠久文化和历史的了解,激发了学员们的爱国情怀,鼓舞了学员们的学习热情,可以说古城培训,开阔了学员们的视野,增长了学员们才干,大家积累了知识,广交了朋友,把古城当做了自己的第二个故乡流连忘返。在班主任的关心下,古城培训班办得有声有色,我们在不经意间已经逐渐接近了培训班的尾声,大家更加勤奋努力的学习,更加珍惜学习班的每一分时光。

十四、延安行

有一天,学员们恳请王老师想到延安去参观,大家纷纷表示说来到古城不到延安的确有些遗憾,大家的强烈愿望感动了王老师,有一天她告诉大家,经过领导比准学员们可以去延安了。许多学友为此激动地睡不着觉,他们在梦中早已飞向了延安。

延安行带给学员们的是感动。陕北的黄土高坡千沟万壑,连绵不断,当年进入延安从西安出发要走上几天时间,如今的柏油路从西安到延安只需要几个小时的时间。沿途我们参观了洛川会议旧址,洛川会议制定了中国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为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指明了抗战的正确方向,学友们在参观中受到了很大的教育,大家在这里重温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胜利,更加感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延安行带给学员们的是震撼。汽车沿着去延安的公路一路前行,在一处苍松翠拍环绕的园林前停了下来,那里是著名的黄帝陵,按着老师的引导,学员们来到了黄帝陵。黄帝陵古称“桥陵”,为中国历代帝王和著名人士祭祀黄帝的场所。据记载,最早举行祭祀黄帝始于公元前442年。黄帝陵是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陵墓的所在地,那里山清水秀,景色宜人,尤其是园内的苍松挺拔,翠柏参天,几千年的古树随处可见,我们在那里感受到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园内设有祭祀的场所,新中国建立后,每年清明、重阳节均在此进行祭祀典礼,特别是清明节公祭已是中华民族传统祭祀大典。黄帝陵是中华民族圣地,海外侨胞将其誉为“东方麦加”。站在黄帝陵前,我们深深感到作为炎黄子孙的自豪。

延安行更是一种心灵的净化,傍晚的黄土高原浑厚壮美,夕阳的余晖染红了天际,在这片古老神奇的土地上,中华文明的母亲河黄河千百年来日日夜流淌,养育着黄河两岸的华夏儿女,这是一块神奇的土地,是一个令人向往的地方,小时候,在书本里我就知道延安的宝塔山,杨家岭的窑洞,还有那那首老幼皆知的歌曲《南泥湾》《南泥湾》的歌声伴随我长大,让我一次次在梦中飞向延安,让我做梦都没有想到的是,来到延安时使我儿时的梦想变为现实,当汽车车轮驶离延安越近,我的期望也越发强烈起来。

延安行带给我们的是激励。在延安,我和几个学友几次登临宝塔山,宝塔山山下是滚滚的延河水,宝塔山山上是郁郁葱葱的山林,宝塔山山顶是巍巍的千年古塔,登塔远眺,夕阳如火,晚霞绚烂,一个新兴的工业城市展现在我们面前,滚滚流去的延河水,诉说着延安古老神奇的历史,我仿佛看到了杨家岭当年窑洞的灯火,看到了南泥湾军民大生产的鼎沸,看到了延安精神放折射出的万丈霞光。

在延安,我们参观杨家岭,参观延安革命纪念馆,参观“七大会议”旧址......所到之处,学员们心情激动得难以平静,受到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表示要世世代代代牢记延安精神;世世代代保持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的作风,世世代代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从胜利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延安行,永远留在了我的梦里。待续 作者;李兰贵

十五、午夜送站

延安之行学员们回到驻地以后仍然激动不已,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极大地鼓舞和激发了大家的学习热情,准备迎接结业考试,也就在这个时候,记得有一天,一位河南同学的家里来了电报,她的父亲得病住进了医院,得知消息后她很着急,来到老师那里的时候,一句话也不说,就是一个劲地哭,我当时也在老师那里,看到她伤心的样子,知道一定是家里发生了什么事情,我走到她到跟前儿对她说:“大姐你先别急,告诉老师,大家也好替你想办法。”听了我的话语以后,这位大姐才停止了哭泣,她向老师讲了家中自己父亲因为有病住进医院的事。老师用手抚摸着她的头,亲切地对她说:“别急,你先回一趟家吧。”

河南大姐点了点头,吃过晚饭,我和大哥商量,河南大姐乘坐的是半夜的火车,一个人去火车站也让人担心,我们还是一起送她去火车站吧,大哥听了我的话对我点了点头。晚上,我和大哥还有几个学员一起,行走在去往火车站的路上,夜已经很深了,街道上冷冷清清,很少有往来的行人,昏黄的路灯散发着微黄的光线,街道两旁的梧桐树叶,被一阵阵分吹得沙沙作响,沿着狭长的胡同,我们七转八拐,走了大约20多分钟,来到了火车站。

西安火车站内灯火辉煌,到达宽敞的候车大厅的时候,那里坐满了候车的人们。墙壁上巨大的敦煌飞天壁画,将这座现代化的候车大厅装扮得金碧辉煌,令人遐想。我们来到了二楼,一起送站的一位学员还为河南大姐买了水果和食品饮料,大姐十分感动,我对大姐说:“等你回家看完父亲以后,你回来的时候,我和大家再帮你补习功课,”

河南大姐笑了,这是几天来,第一次看到她的笑容,火车已经检票了,河南大姐与我们告别,灯光下,大姐的眼里闪着泪花,她头也不回地向火车站内奔去,看着眼前的学友们,我的心里涌上一股暖流,它乡之夜,是如此温馨、平静和美好,它深深留在了我的记忆中。

望着河南大姐的背影,我在想,祝她家人平安,祝她早日归来,继续我们的学习,西安培训,像这样的感人事情很多,如学员病了,同寝室的学员主动照顾,外出参观,大家相互关心,学员们在学习期间相互帮助亲如一家,古老的城墙下,留下了一个个难忘的故事......

十六、华山的记忆

华山西距西安市120公里,素有自古华山一条路,华山天下险之称。1986年8月的一天,我和在西安进行业务培训的师生们一起同游华山,20多年过去了,华山两日仍然历历在目难以忘怀。

那时候的华山,还没有上山索道,自古华山一条路,想登上华山之巅,是需要勇气和力量的。清晰记得行走在华山的路上,有一块回心石,回头路是一片峡谷山道,再往上走,就是攀附在华山悬崖峭壁上的崎岖小路了,看看与我们同行的刘老师,他的年龄比我们大10多岁,身上还背着10几斤的水和食品,我们精神上受到了鼓舞,学员们迈着沉重的步伐,沿着古代劳动人民在峭壁悬崖上开凿出的千尺幢、百尺峡、老君犁沟、擦耳崖、沿着陡峭的山路一路拾阶而上,一行人等很快来到了华山天险北峰。

华山北峰是经由华山上山和下山的必经之路。站在壁立万仞的华山北峰上,我们想起了当年智取华山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勇士们,当年就是在这里沿着陡峭四壁攀上华山北峰的,从天而降的勇士们打破了敌人依据天险负隅顽抗的黄粱美梦一举歼灭了守候在华山北峰山的敌人守军……

站在这里仰望四周,九曲黄河蜿蜒在这片神奇的黄土地上,刀劈斧切班的西峰高耸入云,沉香救母的古老传说吸引着我们的登山队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诗篇鼓舞着我们早已疲惫的身心,在通往华山的路上,大家相互鼓励走了8个多小时,途径上天梯、苍龙岭、五指峰等险境,在北峰当我看到刘老师背负沉重的背包气喘吁吁的样子,我几步来到方老师的身旁,抢下了他身上的背包,背在了我的肩上。

登山是需要勇气的,特别令人感动的是有一位孕妇学员,她和大家一起顽强的登上了华山东峰,她的意志感动了所有登山的师生,大家相互掺扶,争抢着背包,在临近东峰的时候,老师说;“面前有两条通往主峰的路,一条比较平坦,一条是陡峭的悬崖中间,有一条像天梯一样的小路直插峰顶,看着眼前的老师和同学,在最后关头,我要和大家在一起,我放弃了险峻的登山路线,对眼前的大哥说:“你在前,我断后”于是大哥在前面开路,我在后面断后,一位同学感动的说,为了我们,你放弃了登上险峰的愿望,她知道,我这个山里长大的孩子,对探险山一种特殊的情感……

当师生们经过10多个小时的攀登,最终登上华山东峰时,已经是黄昏十分了,夕阳的余晖,染满天际,山下一条弯弯曲曲的黄河展现我们的面前,东峰是观日出的著名景点,我们准备在东峰上的一家客栈落脚,在东峰附近的清虚洞前有一孤峰,峰顶上有铁瓦亭一座,铁棋一枰,据说宋太祖赵匡胤曾在这里和陈抟下棋,棋败,将华山输给陈抟,亭遂得名“赌棋亭”。

当同学们安顿好了以后,我和几个同学和刘老师说要到“赌棋亭”游览,老师嘱咐我们同去同回,注意安全,方老师站在峰顶,迎着寒风等候着我们。当我们站在“赌棋亭”上回望东峰的方向时,老师还站在那里,山上的温度很低,寒风中老师在向我们挥手,他在示意我们赶快上来,那一刻,至今仍然令我难忘。

回到客栈以后,老师打开了背包,拿出了师娘给大家准备的鸡蛋、烙的大饼,带来的水,我的眼睛湿润起来,在华山上,水和食品极其短缺,山上生活的人要接雨水过滤后作为饮用水,华山挑夫挑到山上的食品昂贵也十分有限,老师想的周到,偌大年纪还一路辛苦,为了照顾我们,还带领我们重游华山,那份情感,缘于他的一份爱心,像天地一样广袤,缘于他的一份淳朴,是那样地朴实无华,缘于他一份类似父亲的爱,像眼前的华山一样伟岸。一种敬意在我的心中油然而生……

十七、古城里的歌声

四个月的学习很快接近尾声了,学友们在收获知识的同时,思乡的情绪也渐渐浓烈起来,许多同学开始采购西安的土特产,买一些当地的酒,买一些当地的土特产品准备带回家乡亲友,记得有一天,我还到早市上买了一些黑米,听摊主说,过去黑米是向皇宫纳贡的贡品,产量不高所以价格稍微贵一些,尽管路途遥远我还是决定带回几斤黑米带给亲友尝尝……

为了活跃同学们的课外生活,使学友们在培训期间有始有终圆满结束,有一天,班主任王老师找到我,商量着组织一次班级演唱会。要求每个学员表演一个节目,可以是诗歌朗诵,可以唱首歌,也可以哼哼几句家乡小调。

那一次的演唱会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学们围座在一个四方形的课桌前,学友们虽然在一起学习生活四个月之久彼此又陌生到熟悉,相互之间有了一些了解,可面临马上就要分手了,看着学习一天天接近了尾声,大家还真的有一种舍不得分开的感觉。大家围坐一起,心里如跌倒了五味瓶,大家默默无语,场面沉闷,还是来自四川的川妹子的一首清脆嘹亮的歌声打破了教室里的沉寂,接下来,学友们开始活跃起来,或者腼腆的说上几句;或者唱一首老歌,或者是哼唱家乡的小调,有的学友的演唱虽然时常忘词跑调,可浓烈的友情在这一刻被激发出来,大家唱着、笑着、温馨的课堂欢歌笑语,亲如一家。

班级联欢会以后的日子,学友们更加活跃起来,特别是到了星期天,一些学友自发走到一起,找来歌词在宿舍里举办歌咏活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学员前来参加,歌声穿越了天空的彩云,穿越了古老的城墙,穿越了铺满青石路的小巷,飞向了远方,飞向了家乡.....

有一次,一位学友站在寝室门后听我们演唱《长江之歌》,一曲听罢,她转身进屋对我们合唱的几个人说,班长的嗓音浑厚沙哑很好听,听了学友的赞美之词,打那以后增加了我演唱歌曲的信心……

十八、古城依依惜别

古城四个月的学习培训就要结束了,师生们学习期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难忘一个个不眠之夜的晚自习,难忘老师亲切的教诲,难忘一次次参观路上老师和一些默默奉献的后勤人员,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在结业会上,同学们激动地唱起了歌,这一次,和往常不一样的是,再不用老师点名了,再不用轮流唱歌了,同学们把自己心中的歌,唱给了老师,唱给了为我们辛勤服务的工作人员。临行前,大家还为老师购买了纪念品,表达自己的心意,几个先走的同学,还没有来得及交款,我主动为他们补交了款。

火车徐徐开动了,望着窗外为我们送行的陕西学员和老师,一股暖流涌上我的心头,在这里,我感受了古城悠久的历史;感受了古城的悠久文化;感受了古城的风土人情;感受了古城人的淳朴的热情;感受了浓浓的师生情谊;收获了业务知识,增长了才干,带着对这块土地的深深眷恋,我深情地望着车窗外800里秦川大地,回忆起在古城学习的日日夜夜,想起在北京等候我的老伴儿和女儿,想起提前到京的家乡大哥要去火车站接站的许诺,我把所有的心绪都留给了西安,留给了分别已久的亲人,留给了相处四个月之久的老师和学友们。

西安学习,成了我一生的转折点,使我有从一个财会工作的门外汉变成了单位理财的行家里手,从一个普通职员成长为一名高级会计师, 20多年过去了,古城培训的往事仍然历历在目,时常出现在我的梦中,学习的100多个日日夜夜,至今难以忘怀,一个个感人的故事,时时浮现我的眼前,西安培训带给我的是来自师生中的温暖、友谊、知识和力量。

古城培训学习,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忘却,那里丰厚的文化底蕴,那里的民俗,那里学习时的快乐,特别是那里浓浓的师生情谊,将永远留在我的记忆中。作者:(李兰贵)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722930/

古城培训拾零的评论 (共 11 条)

  • 春暖花开
  • 心静如水
  • 雪灵
  • 雪儿
  • 晓晓
  • 淡了红颜
  • 纤纤柳絮
  • 我本豺狼
  • 留云侠客
    留云侠客 推荐阅读并说 西安学习,成了我一生的转折点,使我有从一个财会工作的门外汉变成了单位理财的行家里手,从一个普通职员成长为一名高级会计师, 20多年过去了,古城培训的往事仍然历历在目,时常出现在我的梦中,学习的100多个日日夜夜,至今难以忘怀,一个个感人的故事,时时浮现我的眼前,西安培训带给我的是来自师生中的温暖、友谊、知识和力量。————欣赏你这样精彩的经历,让我很是向往。祝你一切如愿!
  • 醉死了算球
    醉死了算球 审核通过并说 西安的夜市十分有名,在古老城的城墙之内,在里弄的深处,在繁华的大街旁,到处是十分热闹的夜市。有的时候,我们就来到大街上,逛着灯火通明,人来人往的夜市,狭窄的道路两边,是一家连着一家色、香、味俱全的小吃摊铺,羊肉泡馍,陕西凉粉,烤牛肉,各式各样的水饺应有尽有
  • 李兰贵

    李兰贵回复@丫丫:谢谢您的雅赏,祝新的一年开心快乐!

    赞(0)回复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