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小S

2014-09-01 21:35 作者:gaisheng  | 13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小S

盖生

小S其实不小,是“文革”前的大专毕业生,当时也四十出头了,大家所以都叫他小S。所以在他的姓前面加一个小字,是包含藐视之意,因为这是一个十足的小人。此人在当地,堪称一绝。

第一绝:锁门。小S离过婚,住单身时,大家发现,他每次外出都要锁几遍甚至十几遍门:锁好,拉一拉,走几步,回来再拉几下,再走几步,再回来,重新开门,再锁上,走几步,再回头看看......然后再走。其实,现在知道了,这是一种心理疾病,叫自我强迫症,但是,那时不懂,就说他怪。所以,每当他锁门,大家就都围着看,见他终于走了,就喊:喂!门锁好了吗?然后哈哈大笑。这一绝,虽怪怪的,但是并不有害于别人,不仅无可厚非,反而说明看客的不厚道。

第二绝:告密。小S由于自己是光棍,而且以前在师范学校当教员时因与女学生的事受过处分,因此对男女关系分外敏感,与阿Q一样,时刻牢记“男女之大防”之古训。没事时,常常往对面家属宿舍窥视,一旦发现有男或女人出现在视野,一定要追踪关注,进谁家了,几点到几点,出来时有没有人送,是男是女,等等。这一切,都要作详细记录,说不定什么时候就拿出来,或者向领导汇报。这种习惯多年来一直保持着。

在那个人所共知的时期,自然人人义愤填膺,老Z本来就是个喜欢传播各种消息的人,有一次在系里闲侃,就大放了一顿厥词。大家侃完听完,也就散了。可没几天,系书记就被学校党委书记叫去了,说小S举报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都有谁谁在场,其中,老Z说了什么,还有谁谁说了什么,等等,要求系书记调查核实。其实,学校书记这么做也是耍了一个滑头,如果他想整老Z,就直接把这些人叫来对质就完了,经过“文革”,大家都知道在政治上整人是最不得人心的,结果,就算赢了官司,也败了人品。而且,从上面的精神看来,也不像是要搞人人过关的运动,所以就来了一个矛盾下交。本来,系书记和老Z也有矛盾,如果是别的事,他可能巴不得找个理由好好整整老Z,但是这次涉及政治,他也明白学校领导不想得罪人,自己也犯不上叫人戳脊梁骨,同时,他又深知小S是个小人,必须把他嘴堵上。于是,他分别找当时在场的几个人,首先暗示对方有选择不知道的余地,然后才公事公办地询问听没听说,对方自然心领神会,都表示没听说。其实,这几个人中也有和老Z有过节的,就是说,是对立面的人。但是,别看他们平时像乌眼鸡似的斗来斗去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落井下石也把自己搞臭了,宁肯找别的机会,哪怕是抓他生活作风的事,也不能当那个不光彩的证人。等一切安排妥当之后,系书记才找到小S,把别人都说没听见的情况说了一遍,在肯定他向组织汇报的必要性的前提下,又批评他所言不实,搞不好,人家会告你政治诬陷,到那时,你就吃不了也得兜着走了。听到这,小S才明白现在毕竟不是“文革”了,告密已经过时了,于是,一边大骂几个家伙不说真话,一边表示自己再也不扯这个蛋了,灰溜溜地走了。(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第三绝:“改正错误”。

有一年,学校换了主要领导,领导们的一个共识就是学校师资质量太差,于是来了一个大刀阔斧的改革:所有的本科以下学历的,包括所谓的工农兵学员全部离开教学岗位,能调走的最好调走,不能调走的改做其它工作。当时就有人提出异议:不能唯学历论,华罗庚连大专文凭都没有,高尔基不是都没上过学吗?学校领导回答:你们谁能证明谁就是未来的华罗庚或未来的高尔基?当然,没有人能证明得了。既然证明不了,为了防止攀比,那就一刀切。这种调整,对于党员来说,未必是件坏事。后来也证明了,反倒是给人家提供了当官的机会。许多当年不胜任教学的,慢慢的都当上了有权管教员的官儿,甚至是管教学的处级干部。

小S是专科学历,属在调范围,可他既不是党员,年纪又大了,调走没人要,干行政当不上官,这下他可犯难了。思前想后,决定给Y校长送礼,通融通融。于是,上街买了两瓶酒,一盒茶,一只鸡,当时的物价不贵,大家挣的都不多,一共花了三十二块钱,差不多这也是他大半个月的工资了。

礼是送去了,也不知道他是怎么说的,东西还真被留下了。这位Y校长原来是一所著名大学的下放右派,落实政策时由于孩子太多,回原单位工作不好安排,这里给他的价码又很高,就没走,后来提拔当了校长。此人比较书生气,又由于多年挨整,工作虽然热情十足,却缺乏魄力,尤其缺乏狠劲。这可能也是小S认为比较有把握办成事的原因。过了些天,学校公布被调人名单,不知怎么搞的,其中还是有小S。小S当时听了满脸通红,气呼呼地在教研室来回走了好几圈,就上楼去了,接下来的事情就要大大地出乎一般人的意料之外了。

校部四楼会议室正开有关部门的中层会,只见小S推开门快步走到Y校长身边,一脸坏笑地着用大家都能听到的声音说:“Y校长,我犯过错误,我贿赂过你,毛主席说犯了错误则要求改正,改正得越彻底越好,现在我想改正错误。”大家面面相觑,一时不知如何是好。Y校长一脸黑云地:“你那点东西多少钱?”小S不慌不忙地说:“不多,两瓶酒,14块元,一盒茶,10块钱,一只鸡,8块钱,一共是人民币32块整。”Y校长掏出钱包,一数,只有两张10元的,不够,又起身上五楼教务处他女儿那里要了12块钱,下来递给他:“你数数!”小S接过钱,数了数:“正好!”向大家微微一笑,走了。

从这件事看,Y校长毕竟还是知识分子,不敢与人结怨,如果是工农干部出身的试试,想什么办法都把他开了。不过,这件事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而且经久不息。多少年,小S一直是小人的代名词,没有人任何人和他有来往,当然,对那些收礼不办事的领导也是一个不小的提醒。

其实,那次调整也是虎头蛇尾,雷声大点稀。自尊心强的,有路子的都走了,有的专业素质不错的,后来在别处混的也不错;没走的,虽然好几年没有事做,但工资照拿,因为当时没有奖金,更没有绩效津贴,所以收入一分不少,只是面子有些难看。拖几年,和系里的头头说说,又对付着上课了,小S就是其中的一个。

第四绝:书不外借。

既然又允许上课了,就得做点什么,反正是光棍一条,闲着也是闲着。琢磨点啥呢?当时他算是古代文学组的,颠来倒去,想到以前比较喜欢李白的诗,就研究李白吧。主意已定,就开始搜集,只要是李白写的字:买。是研究李白的字:买。好在多年一个人过日子,还有些积蓄。经过一年多的搜集,与李白相关的书籍资料逐渐多了起来,为防止别人来借,他屋里从来不摆放书架书橱之类的东西,全部放在两个大箱子里锁上。虽然自己查阅也不方便,总比被人借走的好。他不止一次在系里讲,他的书决不外借,因为每个人的手都有菌,而且书被翻一次就损毁一次。其实他是怕人家借了不还。他这种担心还是有道理的,因为当时学校图书馆也没有几本有用的书,而且每年都要廉价处理一批所谓借阅率低的书。在馆长看来,借阅率低就说明没有用,没有用还不如换几个现钱买新书。其实,恰恰是学术性较强的书借阅率很低,而诸如通俗小说、服装剪裁、毛衣编织之类的却借阅率极高。于是就陷入恶性循环:学术书没有几个人借,因此,理所当然地成为被处理对象,越处理越少,想做学问也没书可看,没书可看就不做学问,不做学问就更没人看学术书......但是,评职称毕竟还要看成果,所以,大多数觉得实在需要写点什么了,就到处借。我的书就经常自己还没有来得及看,就被借走,而且一直不还。由于借时并没有做记录,谁借去了时间一长哪里还记得?有意思的是,有的时候,明明是自己的书,却堂而皇之地摆在别人书架上,一问,竟然还被认为是人家的,要看,还得借回来。看到我家满满的几大架子书,经常有人问:“这些书你都看过?”我只好以实相告:“有的看过,有的还没来得及看,因为现在还没有涉及这些方面的问题”。问此话的几乎百分之百地要说:“没看过你买它干什么?”在这些人看来,买书就是因为现在就需要,应该立刻看的,不应该只因为可能需要看就买,那太不划算了。可见,这些人自己不买书不仅是因为钱紧,更主要的是认为书看完了就等于没有用了,犯不上花钱买。所以,小S此举虽然绝点,也不无道理。

经过一年多的学习、思考,小S终于写出一篇文章:《论李白的国主义》。一天,他在系里庄严发布了这项伟大的发现。他话音一落,立刻引起一片笑声,几个人毫不客气地说:“这个题目没有任何价值,因为从古至今,没有人说李白不爱国,李白诗歌是爱国主义的,这是天经地义的事,还用你论?”小S虽然不完全服气,可仔细想想,觉得人家说的也不无道理,但是,那论李白什么呢?一时还真把大家问住了。这就是所谓的破坏容易建设难。半晌,一个也是上古代文学课的老教师慢悠悠地说:“其实李白虽然是浪漫主义的,但是他的骨子里有一种忧患意识。”大家听了,也没在意,事情就过去了。但是这句话,对思考很长时间李白的小S来讲,可谓是如醍醐灌顶,至少引起了他的深思,后来,他就沿着这个思路做下去,还真写出几篇还算是文章的东西。当然,由于素质所限,他的文章,一直没有在正式学术刊物上发表过,只是在趁着参加全国的“李白研究会”年会的机会,在会后出版的论文集上发表了几篇。就这,还骄傲的不得了,后来靠这些居然也评上了教授。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682317/

小S的评论 (共 13 条)

  • 晓晓
  • 心静如水
  • 昨夜星辰
  • 虚妄的伊
  • 荷塘月色
  • 读书不求甚解
  • 冬韵
  • 流云
  • 醉成记忆
  • 老党
  • 我本豺狼
  • 三角梅
  • 离岛忧伤(小泽)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