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河里

2019-04-27 18:51 作者:盖生  | 5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作者:盖生

在乡下干活时,到河里打草是件令人神往的事。所谓河里,就是河的里边,实际指的是由于松花江在此分叉而形成的江心岛,大约有几十平方公里的范围。这里除了几个沙丘就是一望无际的草原。高高的黄土崖,镶嵌着碧蓝的江水,所以自古就有人以“铜帮铁底的松花江”来形容它。那时的江水清得可以看见游鱼,人在里面游泳几乎形态毕现。而且,这里的草大多是优质的苫草,一人多高,长得非常茂密。站在沙丘上,纵目远望,滔滔的大江,环绕着一方巨大的绿毯,茸茸的,像麦浪一样翻滚。我估计那种所谓“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草就属此类。这种草牲口不能吃,只能打帘子苫粮堆草垛什么的,当地人叫它小叶张。

这里基本算得上“世外桃源”了。虽然只是在沙丘上,稀稀落落长了些山里红,山丁子什么的,可它方园几十里,偶尔才有几座打鱼的窝棚,当地人叫它网房子。不打草,人很少到这里来。

到这打草,得挖地为灶,结草为庐。我们先是在江边土崖上挖个坑,埋上锅,在崖子下边掏个灶子,再用草垡子砌成个烟囱,吃饭的问题就解决了。然后,割些粗壮的蒿草,用草绳扎成几个把子,揻成拱形,选一较高的平地,把两头埋到土里,再拧些草绳,连成经纬,然后割些苫草从下往上逐层苫好,在最上边用草绳一勒,拿包行李布拉个门帘,里面铺些干草,一个小茅屋,就盖好了,住的问题也就解决了。象这样简陋的小茅屋,如果不是遇暴风,一般是可以高枕无忧的。就是遇到下雨天,把塑料布往上一围,压住四角,一般也没有太大问题。干一天活,钻进去一躺,满鼻子都是青草的芳香,那真是浑身舒坦。

最叫人难忘又心醉的是有月光的晚上,象被江水刚刚洗过的天空,湛蓝湛蓝的,一轮朗月,照得清澈的江水一片银亮,微风带着江面的水气,裹着草的清香,拂去你一天的焦躁和暑热。一到这时,我总喜欢躺在沙滩上,把脚伸到温柔的江水里,让波浪轻轻地冲荡。偶尔,几声蛙鸣,使月显得更加宁静而神秘。此刻,确实象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所说的那样:“你可以什么都想,又可以什么都不想”。那种安谧、平和、熨贴、闲适,真的不可名状,实在难以用语言来形容。我常常就这么静静地躺着,沉醉在这令人神迷的月色中,久久不愿离去,直到江风涌起,感到一丝凉意,才懒懒地起身回草屋睡觉。

自从考上大学回城后,在高楼林立,浓烟滚滚,万家灯火中,几乎感觉不到月光的存在。即使是在省城读书时,常在月光下到南湖漫步,甚至后来偶尔出差,看过西湖的三潭印月所谓胜景,也没有重新唤起过那种宁贴与沉醉。我常常面对着发绿的湖水,漂浮的垃圾,嘈杂的声音,簇动的人影,闪烁的灯光,看着那偶尔在灰蒙蒙的云层中可怜挣扎的月亮,只是多一份婉惜与焦躁,忧郁和疲惫。这倒并不是完全因为“月是故乡的明”,况且那也并不是我真正意义的故乡。我听说,如今松花江也变得混浊而发黑,那江心岛全开成了地,种了庄稼。啊!那宁静,清冽的月光,清澈的江水,可能从此无缘再见了。(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评点选登:

于银凤读《河里》:仿佛一幅幅绝妙的静物写生,依次展现在眼前,悠远、静谧、引人遐想,给人的感觉真好!

文章前部分主要写景、叙事,文笔洗练而不失细腻,语言柔美而不乏气势。如引用“铜帮铁底的松花江”,“风吹草低见牛羊”等,用语妥贴、恰当,且很有特点,一看就是出自男性作者手笔。几个镜头取得好,如写一番劳作之后,钻茅草屋:“干一天活……那真是浑身舒坦”,使人仿佛嗅到了青草的香味,那种怡然自得不着痕迹跃然纸上。景物描写颇显不凡功底,如写晚上躺在江边一段,把未被污染的大自然的纯美风光,写得如诗如画,堪与《荷塘月色》媲美!真佩服你对自然景物的欣赏力、领悟力,你不但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而且有一支再现美的“神笔”!语言好,看似信笔拈来,实则余味无穷。“静静地、”“懒懒地”,几个字就把特定环境下人物那种满足心情、傭懒的神态写得形神必肖,淋漓尽致。 文章后一部分议论、抒情,点明主旨,言浅意深,给人留下无穷的遐想。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anwen/vvmwpkqf.html

河里的评论 (共 5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