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谏言忠报国

2014-05-23 01:27 作者:杨广虎  | 14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谏言忠报国

----- 风云•党崇雅 明末清初30年 长篇小说之十四

杨广虎

脱离了“阉党”干系,党崇雅只想在南阳府推官的任上勤勤恳恳,为民办些实事。

崇祯皇帝即位不久,也想重振朝纲,虽有疑虑,处处防备,面对大清来袭,李自成等农民军烽烟四起,国势积弱多年,天灾频繁,压力很大,连自己最亲的周皇后也无法信任。周皇后和他一起他进宫,为了提防魏忠贤买通御膳房下毒暗害,饮食她亲自操作,制作麦饼,他两是患难与共的原配夫妻呀。

明朝中后期“士风渐靡,吏治转污,远近萧条,日甚一日”,但对官员的三年一考制还仍沿行。党崇雅是地方官,无需“京察”,莫名遭诏狱,纯属冤案,因清廉、勤政、多才,也正值壮年,符合“四格”考核,历俸满三年,成绩卓异,升任山东道试御史。交代完案卷奏折、词讼等,完结离任。(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明朝废除丞相,分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共“六部”,府、院、寺、司是与六部相配合的机构。都察院对地方分到监察,全国分为十三道,对行政机关和官员进行监察。山东道,分理山东案件,试御史掌纠兴举百官、入合承诏、知推(推鞫)弹(弹举)公廨(知公廨事)、杂事(御史台中其他各事)等事。

党崇雅深感责任重大。天启年间吏部尚书赵南星曾言,天下有四大害:“结党阴私、任人唯亲的干进之害;诬陷排挤忠良,小人得志的倾危之害;吏治日淤、民生日瘁的州县之害;乡官横行无忌、无人敢问的乡官之害。”

自己怎么办呢?

崇祯皇帝,铲除“阉党”,钦定逆案,频换阁臣,党争不断。崇祯即位的同一年,已称为“大清”皇帝的皇太极派大病征服了李氏朝鲜,朝鲜由明的藩国变成清的藩国,不仅不再牵制清兵,反而为清兵助饷,辽东局势危急。袁崇焕虽在与大清的战争中获得宁远大捷、宁锦大捷,但未被重用辞官在家,崇祯重新启用,袁崇焕承诺“五年复辽”,赴任后持尚方宝剑将东江毛文龙设计杀害。崇祯二年(1629年)袁崇焕“勤王”,击退皇太极,解了京都之围后,魏忠贤余党王永光、高捷、袁弘勋、史褷等人以“擅杀岛帅”、“与清廷议和”、“市米资敌”等罪名弹劾袁崇焕,皇太极又趁机实施反间计,崇祯三年(1630年)八月,委过于人,用人多疑的崇祯皇帝朱由检以通敌叛国罪处以磔刑,袁崇焕被凌迟处死,家人被流徙三千里,并抄没家产。

内阁首辅韩爌因为与袁崇焕的座师门生关系,罢职回籍,由李标代为首辅,两个月之后被罢,成基命继为首辅,半年之后周延儒如愿以偿,当上首辅。

崇祯三年(1630年)六月,温体仁入阁。表面和周延儒亲近,实际内心阴毒,千方百计为逆案平反,想尽千方百计赶走周延儒,于崇祯六年(1633年),任内阁首辅,乱政开始。民间有人为他编了俚语:“礼部重开天榜,状元探花榜眼,有些惶恐。内阁翻成妓馆,乌龟王八(王应熊)篾片(吴宗达),总是遭瘟(温体仁)”。直到崇祯十年(1637年),温体仁身为首辅,毫无建树,与善为仇,托严正之义,行媚嫉之私,使朝廷不得任人以治事,酿成祸源。

党崇雅身为山东道监察御史,面对官员腐败,政以贿成,文官互讦,酱饼懈怠,痛疾万分。上言:“时政三事。一曰举劾之宽严宜平;一曰钱粮之设处滋弊;一曰节省之名不可概袭。此外,则诸臣章奏固宜剀切详明,不得间以吞吐疑似之语致劳诘问然或偶出风闻,亦不无且信且疑之事惟责。以严旨则天语所临,天威并集。自非戆直性成便尔,嗫嚅屏息夫市朽骨,以招骏良式怒蛙,以倡勇敢先声所来群策毕効,况唐虞君?臣虽有吁咈不伤都俞,皇上固不世出之尧舜,也其亦使人臣畏罪之虑少而乐告之意多,不亦雍雍太平景象乎?帝谓设处节省二项既称有司得借,此病民所司宜即行条,禁余俱报闻。”

户科给事中冯元飈上言:“军兴以来,增兵索饷边关卮漏,府藏磬悬庙堂之上,万难设处加派未已,又有加派前议续派三厘,已增至一百四十余万,然而民间财力止有此数,新课愈增旧逋愈积。”

苍生涂炭,烽火遍地。崇祯元年大饥荒,崇祯二年(1629年),皇上下令裁减驿卒,陕西农民流离失所,纷纷造反,大大小小农民军起义不下一二百股,李自成丢掉驿卒饭碗后投靠明军。崇祯二年底,清兵内犯,甘肃总兵杨肇基率李自成等去京勤王,到达金县后,李自成杀掉参将投靠农名起义军,和“闯王”高迎祥联合作战。崇祯皇帝听后,派重兵围剿,文武两班众说不一,杨鹤主张剿抚并用,以抚为主,在皇帝的支持下,杨鹤被提升为兵部右侍郎兼陕西三边总督,洪承畴为延绥巡抚,配合杨鹤。

农民军四处游击,飘忽不定,反复无常,数量众多,崇祯皇帝之拿出区区十万两招抚流寇,拿着“免死票”回乡,等待他们的还是衣食无着,沉重的赋税。崇祯皇帝频换主将,剿抚皆失,陈奇瑜功亏一篑,洪承畴回天无力,农民军声势浩大,不可抵挡。

而崇祯皇帝,忧心忡忡,萌生隐退山林的念头。崇祯三年(1630年)二月初十,崇祯帝册立了刚满一周岁的长子慈烺为太子,并颁布诏书说:“朕惟自古帝王,嗣大历服,长治久安,莫不着重建储,所认定宗祧,隆国本,凝天眷而系人心也。”由此也可以看出他当时的凄凉心境。

朋党之争,言官弹劾,重用内臣,宦官监军,锦衣卫虽用刑杀人不多,但收钱办事日甚。崇祯皇帝更是节俭得让人称奇,日理平台,减膳撤乐,汲汲邀誉,偏激乖张,下令将宫中各种铜器融掉,以充禄饷。但这些铜器很薄,根本铸不了几个钱。

他小时候用仿影的方式练字,如果纸张较大而范本的字较小的话,他一定会先将纸的一边对齐范本,写完后再把剩下的地方都写满,以免浪费。尽管身为帝王,他无法随意出入民间,但为了节约起见,他常派人到宫外采买物品,然后仔细询问价格。

党崇雅上疏,没有下文。

他深深懂得了当年赵南星的苦心:“臣等虽焦心苦思,不如皇上之一念足以孚格苍穹;臣等虽敝吻燥舌,不如皇上之一言足以鼓舞四海;臣等虽鞠躬殚力,不如皇上之一举动足以维新宇宙”。只有皇上,思想转变,才可救国,“皇上一身,天下之大纪纲也”,文官武将,命运蜷在皇帝手中掌握,只有做好本职,最为重要。

辽东失陷,崇祯五年(1632年),山东登州被叛将李九成攻陷,巡抚孙元化被囚,周延儒推荐兵部侍郎刘宇烈前往,劳师无功。温体仁暗中唆使言官弹劾,御史余应桂还揭露周延儒收受流寇神一魁的巨额贿赂,周延儒连疏乞休。

互相倾扎,党争何休?

文官都成了练嘴皮说空话的,武将都成了贪生怕死的。这样的朝廷,皇上怎么来当?

赵南星写过一个故事,党崇雅感受很深。

一个秀才要买柴,见一人挑柴去卖,便呼道:“荷薪者过来!”卖柴的听懂了“过来”二字,便挑到秀才面前。秀才问:“其价几何?”卖柴的听懂了“价”字,估计是问价钱,便说了出来。秀才说:“外实而内虚,烟多而焰少,请损之。”卖柴的不知他说的什么,便把柴挑走了。

还有一个:

有个官员到乡下去,问一个老农说:“近年来黎庶如何?”

老农答道:“今年梨树挺好,只是虫吃了些。”

咬文嚼字,不接地气,这样的官员有何用?

崇祯六年(1633年)二月,党崇雅谕吏部荐举潜修之士,科道不必专出考选,馆员须应先历知推,垂为法。

少年见证了变化莫测的政治风云,过着与世隔绝、亲情寡欲的神功生活,在唯唯诺诺与命运的争斗中,一方面天生敏感而多疑,一方面自以为是、运用皇权铁血手腕借机发难,在重大问题上首鼠两端,既怨天尤人又怀疑自我,推卸责任,这就是崇祯皇帝,把大明带向一个熊熊烈火燃烧中的黑暗。

回想自己,崇祯皇帝认为:“翰林不习世务,思用他管参之。”

温体仁之后,温体仁、张至发、孔贞运、刘宇亮、薛国观、范复粹相继为首辅,但国已不国。

喜怒无常的崇祯皇帝,让官员们心神不定,说不定哪天脑袋搬家。

身处乱世,仕途维艰。党崇雅喜欢王铎“劈山超海,飞沙走石,天旋地转,鞭雷电而骑雄龙”的书法意象,翻着《尚书》,不知所以。

“余于书、于诗、于文、于字,沉心驱智,割情断欲,直思跂彼室奥。恨古人不见我,故饮食寐之。”王铎可寄情书诗文字,自己呢?

国家,黎民百姓还深处水火之中待救;然而皇上,不免让人悲哀。

2014年5月22日匆于长安

来自杨广虎个人新浪博客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654257/

谏言忠报国的评论 (共 14 条)

  • 心静如水
  • 雪灵
  • 晓晓
  • 春暖花开
  • 雨袂独舞
  • 荷塘月色
  • 龙行天下
  • 三角梅
  • 醉成记忆
  • 冬韵
  • 温暖
  • 从余东风
  • 虚妄的伊
  • 我本豺狼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