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读《花儿依旧那样血红》有感

2014-05-15 10:11 作者:弋音  | 13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读了此文章的第一感觉,就是很混乱,根本不知道写了什么东西的。有些东西的根本没有理性的存在,是通过读者的知觉,慢慢将一幅又一幅画面延伸到读者的脑海,但还是难以让人产生每个人物的整体形象,但写的平铺直叙何来艺术价值,此文的和谐之处就是作者力求最佳的组合,但由于作者笔功不够,不能灵活的穿插,本人以旁观者的身份对此文以下解释。

本文运用了倒序及插叙的方式,四个小故事分别还原顺序:故事4、1、2、3的顺序,故事4、1应该是发生在1966-1976年的事,故事2、3几乎同时发生在1959~1962年,故事4本是文革时期又插入可一些1962年的事,将两个时空的事用魔幻的工具融合在一起,四个小故事看似可以独立存在,其实每个故事都存在着微妙得联系,只有将这些读懂了,才可以将人物的立体体形象惟妙惟肖得表现出来。

我们先浅谈第一个主人公:幕清。故事1以高潮的形式让幕清雨出场了,她死的惨状,借黑色幽默的工具将文革时人物的丑陋放大化,更能揭示了人性的泯灭,给读者留下了一个悬念,她是什么原因被抓的悬念,在她死时血溅在了那幅海报画上,其实是对后文的铺垫,那幅画总共在全文出现了了三次,每次都会暗示一些事物,就拿故事4来说,写到我进了小木屋,屋内挂着那幅画,就说明可故事1的木屋和故事4是同一间屋子,也揭示了幕清雨就是我的母亲,也解释了是由于告密我把母亲送可断头台,再次讽刺文革时人性的泯灭,将幕清雨批判社会的下场写出,写出了她对人权的追求与正义感,也将她立体刻画出了。

再说说第二个主人公:晓月。文中多处强调她的单纯善良,然而单纯善良在这个年代有何用处,只有被社会淘汰,除了饿死就是被害死,故事2中提到她快要饿死,是一碗肉汤救了她,又给读者留下了一个“在这个年代怎么会有奢侈的肉汤”的悬念,然而故事4的插叙解开了悬念,写到我看见那一堆人形的白骨,救妹妹的是一碗令人作呕的人肉汤,揭示了大跃进时人们被饥荒折磨的疯狂,讽刺了这时人性的凶残丑陋,我想单纯的妹妹如果知道那是人肉汤宁可饿死也不会喝的,同时衬托出晓月的善良。

故事3写到了我与父亲以为给晓月找到了依靠,其实错了(无奈之举),晓月对情的执着追求,以及接受不了我害死母亲的现实,先疯后坠井身亡,以表现他对现实的不满,对理想的渴求,她无法面对现实,只能无奈逃避。那幅海报第三次出现之时,则是她回忆到母亲血淋淋一幕而死之时。若单单写现实又显文章单薄又单调,渗透一些爱情元素,是文章多彩又厚重。也将晓月的纯真彰显给读者一丝希望。

最后再说说我与父亲这个反面人物吧。父亲的思想彻底被社会毒害的病入膏肓了,然而当我看到那对森森白骨时,看到满地血红的花儿时幡然悔悟了,这也是作者的心声,希望更多的人觉醒,让失望的读者看到希望。文章用我与父亲弑母害妹,以黑色幽默的形式将文革前后时期封建思想对人性的残害充分的诠释。文章最后写中国开遍了血红的花,用以小见大的手法,暗示了全国到处都有这样的事发生。最后用魔幻的工具听到妈妈原谅了我的话,说明不是我的错,也讽刺了是社会对我的腐蚀,我已经成了没有思想的动物。(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再其次就文章的整体谈谈。文中故事之间有一首音乐,作者想通过这一首歌将文章的断层链接,写花儿的血红是用青年的血来浇灌的,是用热血追求真理的青年鲜血换的,以及多次提出花开的血红,与标题《花儿依旧那样红》照应。虽说故事4,解开了前三个故事的谜团,但是不懂这段历史的读者很难看懂,故事之间的联系,很难让读者向作者的想法上靠拢,但写的太明了,一篇文章若看到开头,就知道结果那还有啥内涵,那谁还想看下去呢?只能处于统一与矛盾之间追求动态平衡,由于作者笔功不厚,还请读者,给出建议,已力求完美。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651554/

读《花儿依旧那样血红》有感的评论 (共 13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