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湘西竹

2014-05-05 15:54 作者:寒松  | 11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湘西竹(散文

与世意无争,岩中缝隙生。

依山呈翡翠,傍水现蓝清。

宜愿枝不蔓,甘当马子乘。

任凭风啸,独钓一江情。

每当看到这首平淡无味,也不养眼,而且,音律、平仄、对仗都不是那么很严格的五言旧体诗时,就会勾起我的一段回忆,一段四十年前,纯朴、自然、真实、美丽,而且,还有点神话般的传奇往事……(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古老遥远的湘西,武陵山脉与峰山脉之间,一个“武陵码头”、“湘西门户”、“苗疆前哨”的地方,有一座“离天三尺三”的西晃山,俗称“天下第一寿山”,山脚下有一群少数民族,他们头上缠绕着厚厚的黑色布巾,身上穿着青一色的有点过大的粗纱布服装,身后背着圆筒型的打猪草用的竹篓,居住着一模一样的经过日晒雨淋后显得有点枯萎不堪的茅草吊脚楼,依山伴水地款款地点缀着那里的层层桑田。上个世纪70年代,人民公社的知青农场就设在那里。那个地方,山峦叠嶂,溪水潺潺,青松成荫,绿杉排行,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后来有“中国长寿之乡”、 “中国冰糖橙之乡” 、“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最美养生栖居地”之称。

那里,地处海拔高度在九百米左右,常年平均气温在十七、八度,属于亚热带季风型湿润地区,非常地适宜竹子生长。因此,那里的竹子种类非常地多:有高大威武素称竹类之王的楠竹,有适合编制竹类产品柔性无比的水竹,有常来用做钓鱼钓杆终年长不高的麻竹,有风景如画美丽无比的凤尾竹,有传说中催人泪下投河湘江的斑竹,还有本地特有的顺竹和苗子竹,等等不下三十多种。

无论,那里呈现的是一片一望无际的茂盛竹林,漫山遍野,四季青翠,亭亭玉立,婀娜多姿,凌霜傲雪,争香斗艳。尤其是在那秋高气爽的早晨,站在那“离天三尺三”的西晃山上向下俯望,那可是一片翠悠悠,绿油油,波滔滔,雾朦朦的层层竹田,就好像一幅气势滂薄,瑰丽壮观、栩栩如生的美丽蓝图,真可谓竹林如海,竹浪滔天!

在我们知青农场的后山弯里,还茂盛的生长着一种与众不同的竹子,它的个头不高,两米左右,从头到尾一样大小,与人们常用的筷子一样粗细;那种竹子,它杆直,节长,心实,不像其它竹子都是空心的;那种竹子的叶子,非常的茂盛,比一般竹子的叶子都要大得多,有十厘米宽,三十厘米长,呈长方椭圆体型状,绿茵茵,翠莹莹,色彩瑰丽,光亮迷人。湘西人称这种竹子叫管竹,很是护,甚至,有的村庄把这种竹子视为“风水竹”,“救命竹”。

1975年的“五、一”节,那天,农场里的知青们都放假回家了。我和老场长留守在农场里,负责看护着农场里所喂养的那一些家禽家畜。清晨,我像往常一样,负责放出农场里所喂养的那五十只母鸡。因为那时正是“青黄不接” 的季节,没有食物喂养,只好让它们回归自然,到外面旷野的田坎边、山峦间去寻找野生食物。母鸡们好像很体贴主人我的心情,纷纷的扬起翅膀,排成一竖字型,高高兴兴地、上山找野食去了。

夕阳西下时,成群结队的母鸡们回来了。它们好像背负着沉重的东西,摇摇晃晃,但是,又似乎洋洋得意,并且“咯咯咯”地唱着听不懂的歌谣,浩浩荡荡地回到了鸡圈笼里。我上前数了一下,总共五十只,一只也沒有少,于是把鸡圈门牢牢的关上。

第二天,因为是放假,我睡了个懒觉,早晨八、九点钟了还沒有起床。只听见鸡在鸡圈内“咯咯咯、咯哒咯”地叫声叫个不停, 并且是一声高过一声,把我从睡中惊醒,我以为是母鸡们在埋怨我还沒有把它们放出去,在大闹鸡圈了呢!于是,赶快起床, 穿好衣服, 走到鸡圈笼门前把门打开。等到母鸡们全部放出去后,鸡圈笼内却留下了足有四十几个鸡蛋,我当时感到好惊喜!同时,也感到纳闷。心想,好久沒有看到母鸡们下蛋了,因为,近半个月沒有粮食给它们吃,哪里来的鸡蛋下呢?忽然间,我联想到母鸡们出笼时, 直接跑到后山管竹林里去。“难到那片管竹林里有粮食吃不成”?于是,我跟随着母鸡们来到管竹林里看个究竞。只见母鸡们在管竹林里摇晃着竹杆,并且发出“嘭嚓” 、“嘭嚓”的声音,就好象是在做跳高比赛,又好像在跳舞,你来我往,不停的跳动。我走上前去仔细一看,原来管竹杆上挂满了谷子一样的稻穗,就好象秋天的稻子成熟一样,一片金黄,母鸡们正在争相啄食。

“管竹长出稻谷啦!” 我急忙下山,并且是连滚带爬的跑下了山,大喊着告诉了老场长。老场长听后感到奇怪,并且反问我:“你是不是在说梦话?”说他长了这么大半辈子,不曾听说过竹子会长出稻谷来。在我的一再肯定和要求下,老场长半信半疑的带着几个刚刚回来的知青们,跟随着我,来到后山管竹林里看个究竞。到场的知青们看后个个都惊呆了!眼前是一片片欣欣向荣,果实累累,散发着芬芳的迷人景象!有的管竹枝上正在泛泛扬花,就好象禾苗生长扬花期一样,美丽极了!大家都感到特別地新鲜与稀奇,而且,动起手来,各自摘一串管竹谷穗放在鼻前闻了闻,发出同样的声音:“好香啊!”并且,都露出了惊奇的笑脸。

消息传开,一传十,十传百,全公社的人们都知道了,尤其是竹冲村的父老乡亲们,听说知青农场的后山管竹长出“稻谷”了,纷纷跑来看个究竞。并且争先恐后的动起手来,各自砍摘了一大捆管竹谷穗,扛回家喂鸡喂鸭去了,有的甚至把管竹谷穗摘下来和红署放在锅里一起煮当饭吃,我曾经在一家农户里尝过一次,味道和竹笋味道一模一样,有点清涩还约带点香甜,能吃。这样一来,当地的一些断了粮的农户,纷纷以此用来充饥。那一年,确实解决了当时竹冲村一些困难户“青黄不接”时的无米之炊。

端午节到了,老场长从一个楠竹筒里倒出仅有的五斤糥米,并且问我:“是否还有点红番豆?”我说:“是有那么一升多点红番豆。”只见老场长,提来一桶清泉水,把穤米和红番豆放进水里拌匀并且泡着,又从山上管竹扞上摘下一大梱管竹叶浸泡在水中。不一会,把它们用竹筛稍维晾干。我走上前,拿起管竹叶闻了闻说:“嗯,有点清香。”老场长说:“用水煮开过后管竹叶会蒸发出更多更浓的香味。”

只见老场长熟练的把三张管竹叶叠在一起,折成羊角型,抓一把拌匀的糥米和红番豆放进去,然后封口,用棕叶绕两圈扎紧。不多时,一大堆粽子包好了,放在锅里,大概煮了半个多钟头,然后捞岀。这时,整个农场里,到处散发出浓浓的扑鼻的粽子清香味。知青们闻到后,都高兴极了,那一天,它既大饱了涉世不深知青们的眼福,也再一次提高了本来就如饥似渴的食欲,有的个别知青,甚至流出了长长的口水。只见大家急忙地上前拨开粽子,往嘴里塞,个个吃得津津有味。那一次,我一口气,大概吃了七、八个,只可惜我的胃口只有那么大。那是我一生中吃到的最好、最香、最美的粽子。

不久后的一天早晨,传来一个消息,说的是人民公社的供销社里广告栏中,帖出了一则广告,大概意思是说:“为了支援国家三线建设,接到上级通知,从即日起,收购五十万斤管竹。规格要求:一米五以上。价格:每百斤两块八毛钱。”消息传开,知青们都很高兴,个个磨拳擦掌,老场长也格外的高兴。我当时心想:如果砍掉了管竹,来年就长不出管竹谷子了,农场里的那一群母鸡在“青黄不接”的五、六月份的时候就沒有粮食吃了。但是,找钱的机会就在眼前,谁不想呢?而且,那个时候已经允许“找富业” 了,还听说,有的地方已经开始“三自一包,四大自由”了。因此,当时也沒有更多的人支持我的想法,所以,我也无需考虑那么多。我们在老场长的号召下,都穿好了草鞋,拿起砍刀准备上山砍管竹去。

那天,我穿上的是一双“皮草鞋”,是刚从家里寄来的,母亲听说我下放在竹冲村,因此,特别找人订做的,说是穿上它,不容易被竹盾刺破而伤了脚板。我们很快的各自砍足了一担管竹,扎成两梱,用一根扁担挑着。

下山时,我不小心,还是被横埋在路边的一根陈旧管竹,从我的右脚食指和中指之间横插了进去。当时,流了很多血。但是,那个时候,我顾不上停下来包扎,只是稍加看了看,无耐地咬紧牙关,忍着疼痛,高一脚低一脚地追赶上队友,并且,一拐一拐地把管竹送到了供销社。然后,在一位要好的知青陪同下,在人民公社的卫生院里看了医生。一位年轻的医生值班,看那模样很有可能是一位“赤脚医生”, 他很不在乎的看了看我的脚,用药棉涂了点红药水擦了擦伤口后说:“沒事。”就这样,我又一拐一拐地回到了知青农场。

那一天,我们一起去了十三个人,卖得二十八块八毛管竹钱,大家都很高兴。老场长到人民公社的食品站里,找到了一位秘书,请他批条字买了五斤猪肉,大概是花了三块七毛钱,老场长说:“我们好久沒有打伢祭了,今天晚饭,大家痛痛快快的吃上一顿!”于是,老场长又忙碌地跑到地里挖了一筐土豆,湘西人叫洋芋,洗净后,老场长亲自下厨,把洋芋用刀一切两开,炖煮了一大锅子。不多时,饭菜都做好了,大家围在地上一圈,老场长又拿出自已酿成的米酒,给大家每人倒了一碗。那一天,可以说是我们知青农场建场一来,最开心的一天,人人大口吃肉,个个大碗喝酒。我本不想喝酒,但是,随着大家的高兴也喝了一小碗。

晚上,我们围坐在煤油灯下,听老场长讲述着他那过去的事情。渐渐的,深人静了,知青们都感觉到了睡意,一个个上床休息去了。那天,我一点睡意都沒有,但是,也只能无可奈何的慢慢的拖着沉重的脚步,爬上了床。不知道是因为喝了米酒的原因,还是其它什么原因,上床不久,我的脚开始痛起来了,并且是越来越痛,就好像什么东西在脚背肉里搅动,疼痛难忍。然而,那天晚上,我也只能黙黙地在那伸手不见五指的黒夜里,含着眼泪,望着窗外,数着星星,艰难地煎熬到天亮 。

第二天早晨,天开始亮了,我准备下床穿鞋,可是,不行了。脚背上已经肿得像面包一样丰满,走不动了。并且表面充血成紫色,很明显是已经中毒了。老场长赶过来看了看脚,又摸了摸脚,然后说:“可能脚背里面还有残留物。”当年,人民公社的卫生院里沒有开刀设备,相隔县成又有七八十里路程,于是,只见老场长走到田坎边,找了两种野草和管竹尖上的嫩叶,放在唃里嚼一嚼,嚼成泥状型后,围在我的脚背上,不大一会儿,我感觉脚背上清凉凉的,而后,阵阵紧束,并且带有火辣辣的感觉。

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治疗,早晩各换一次药,逐渐见效,结果,不几天,在老场长的精心护理下,脚背上的肿块面积一天比一天缩小,然而,肿块好像显得约长高了一点,绷得更紧了一点,最后,大概是到了第九天,我的脚背上冒出个弹头大小型状的管竹头来。当时,我感到非常的奇怪,怎么会有那么大一节管竹留在里面呢?难怪这些天来那么的疼痛。

自从那管竹被草药挤出来以后,全身就好像感觉到轻松了许多,就好比身上放下了一件沉重的包袱一样。于是,我的心情非常地轻松与愉快,并且,感激地对老场长说:“谢谢老场长这些天来的良苦用心和神丹妙药。”老场长说:“沒什么,我们苗乡人,从古至今都是这样,不用开刀,也能把肉里面的残留物取出来。”

原来老场长,他家祖祖辈辈,是当地苗乡有名的中医。解放前,人民解放军南下湘西剿匪时,老场长就曾经与他的父亲一起跟随着解放军攻打过山那边的土匪窝“茅洞寨”,就是电视连续剧《拯救女兵司徒慧》里“巴面山” 的原形地方。我曾经在一年的清明节时到过茅洞寨,去悼念当年在那场战争中牺牲的解放军战士。那个时候,解放前的老场长,还只是一个十七、八岁毛手毛脚支援前线抬担架的小伙子,他的草药技术就是那个时候跟随他的父亲学习的,同时,还学会一手好竹匠手艺。因为,老场长的父亲,不仅是一位远近闻名的老中医,而且还是一位心灵手巧的老竹匠。听说,老场长的父亲能随便将竹子做成弓箭、竹枪,算盘,竹屏,竹帘,竹垫、竹筛等一百多种竹类工艺品。现在,农场里的竹床、竹椅,收割稻谷的箩筺,修水库用的竹箕,下雨天头上戴的斗笠等家具用具都是老场长不久前起早贪黑一个人做的。可见老场长的竹匠手艺也相当的不错。

从那以后,我一有空余时间,就会跟随着老场长学习编制竹类产品,如竹箕、竹筐、叶壳斗笠、晒垫等一些简单的竹类产品,并且很快的学会了。那些年,我深深地感觉到了湘西竹子的用途之广泛,情义之深远,并且,开始对湘西竹子产生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在那昔阳西下的时候,一轮弯月开始悄悄地爬上山头的时候,我就会跑到知青农场后山的那一片竹林里,去乘凉,去散步,有时,我会静静地对着竹子,品头品脚的欣赏起来。

有一次,我在竹林里散步时,忽然想起“竹林七贤” 的故事。说的是,古代三国时期曹魏正始年间,有七位仁人志仕,他们忧国优民,而且,个个都满腹径伦,还善长于自身修养。他们平时兴趣爱好广泛,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说他们经常去附近的竹林里集会,喝酒聊天,吟诗抚琴,肆意开怀,以抒发个人政治理念与思想抱负。后来,人们为了怀念他们,尊称为“竹林七贤” 。

那天,我在竹林里呆了很久,也想了很多,同时,也感触到了很多。我虽然没有“竹林七贤” 的远大抱负。但是,那天,我不仅真的欣赏到了“雨洗涓涓净,风摇细细声”的漫山竹林,也实实在在地看到了“不蔓不枝、依依似君子”而又窈窕菽女式的根根竹杆,我仿佛还从竹林叶片中那一闪一闪的署光里看到了未来,看到了希望。为此,那个时候,我不仅不会因为竹子无缘无故地插进我的脚背,而且,给我带来了巨大的痛苦而怨恨竹子,反而会更加的喜欢上竹子了,因为,我深深的知道:“华厦竹文化,上下五千年,衣食住用行,处处紧相随。”

如今,随着时光的远去,随着人生的沉淀,随着岁月的沧桑,随着伊人的眷恋,我对湘西竹子的印象,我对湘西竹子的品格,我对湘西竹子的精神,更加地清悉、更加地深刻、更加的怀念了!每当春风吹拂的季节,每当闻到一丝心旷神溢竹香味的时候,每当看到那中通外直、奋发图强、生机勃勃、郁郁葱葱竹林的情景,我就会想起我在湘西知青农场的那段情,我就会想起农场里的老场长那憨厚、慈祥、笑容可掬的爱,我就会默默地吟起当年的那首五言旧体诗……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648369/

湘西竹的评论 (共 11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