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嫁到彝家做媳妇(八)——马鹿塘

2014-03-29 11:40 作者:抒梦  | 20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马鹿塘

山外青山楼外楼。抬头看那高入云端的大山苗寨马鹿塘,山在和蓝天接吻;峰峦上的树儿正与白云窃窃私语。不知道山上的苗族是怎样的一种生活

星期天,三个老师决定上马鹿塘对学生做一次家访。我也正想见识见识,充满传奇和神秘色彩的苗族人的生活呢,也加入了他们的行列。

常年的淋马踩,使山路又陡又滑。一不小心就会滑倒,滑倒事小,滚下山坡可就够你受的了。虽然没有万丈深渊,但山上的石头可是硬的。他们三个虽是在山里长大的彝族,但对苗族这又高又陡又滑牛马踩出的小路,心里也还是有点胆怯。最困难的要数我了,我走在前面老公在后头护驾。一旦我滑倒了,他马上就抓住我,以免我像个皮球一样骨碌碌滚下坡。这样艰难地爬了一段坡,抬头看看,山还是那么高。那如蹬天长梯一样的山路,让我生畏。心里感叹:何止蜀道难于上青天,苗家的山道更是难于上青天哪!真不知道,那些下山读书求学的苗族孩子,每天的一个来回是怎样走过的?更何况他们是在天不亮,就打着手电、点着火把上路的。大山上的苗家孩子,真不容易啊!不知道他们的祖先是出于什么原因,要在这么高的山上定居?也许是过怕了兵荒马乱的日子,要找一个清静的,没有外人打扰的地方;也许他们的祖先,是个文雅儒士想在高高的山头,寻找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吧。

元阳素有山有多高水有多高的美名,但马鹿塘山高水不高,没有水,一年四季是靠雨水生活。山坡上栽种的多是耐旱的农作物;而这些庄稼大都长在石头旁,有的甚至就生长在大石头上的一捧泥土里。苗山上的石头,又大又多,千奇百怪。山路旁不时出现一小片的石林,有的像人、有的像兽,形态各异。比起哈尼族、彝族的梯田云海;傣族的竹林江河。苗山的山石岩洞又是另一番景致:神秘、幽静。一路上不断出现的山洞,总让我浮想联翩。担心长着茂密树木的洞穴里,是否会窜出什么魔王、什么精来,这里可没有孙悟空,那该怎么办?(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我们个个气喘嘘嘘,大汗淋漓。说话都连不成句了,上气不接下气的。而上上下下的苗族同胞,没有空着手走路的,但他们不伦男女都神态自若,尤其那赶马的苗族汉子,有的吹着美妙的芦笙,有的大声唱着山歌,优扬的山歌在高山回荡。

古驿道上唱着山歌吹着芦笙的赶马汉子,不禁将我的思绪带到以往的岁月。土司横行的年月,倍受歧视的苗族人民,曾揭竿而起奋起反抗。据元阳县志记载,1917年,金平芭蕉河“苗王”造反,马鹿塘一带的苗族群众积极响应,参加了声势浩大的反土司斗争。

民间不是流传一句话叫:桃树开花,苗族搬家吗?为什么,每年的桃树都开花,而马鹿塘的苗族,却住了一辈又一辈,一代又一代。即使政府动员他们搬迁,仍然是故土难离,多数人还是不愿离开这无水无田只有薄地的山头。看来所谓的桃树开花,苗族搬家。并不是苗族人喜欢居无定所的迁徙生活,只是迫于时局的动荡不安。

一路上我磨磨蹭蹭,不知打了几次退堂鼓,才在他们三个又哄又骗下,拄着拐棍艰难地蹬上了苗寨马鹿塘。一屁股坐在村边的一块石头上,他们也纷纷丢掉手里的棍子,坐了下来。

一进寨子,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泛着绿光的大水塘。有几个身着百褶裙的苗族妇女和孩子,在水塘边洗衣服。塘里有一群鸭子在洗澡;塘边还拴着些牛马;没有圈养的猪也来凑热闹,哼吃哼吃地在塘边寻觅食物。我想,这个苗寨马鹿塘,是不是曾经有很多马鹿来塘子里游泳、嬉戏而得名?

我们去了几个学生的家,家长都下山干活计去了。本想找这里的代课老师,领我们在山上转一圈,不巧的是,他家里有事也回去了。我们只能漫无目标地在寨子里瞎逛。寨子里大都是泥巴墙、茅草顶的低矮房屋。我们站到山的高处往下望,乡政府所在地黄茅岭,小得就像楼房模型,嵌在藤条江峡谷里的一小块斜坡上;藤条江不在是一条咆哮的巨蟒,而像一条温柔的蛇,静静地躺在山脚下。站在这里,不仅可以看到黄茅岭乡的大山、戈它大石门夕欧等村寨,甚至还可以看清金平县的老猛乡。真的是高瞻远瞩啊!站在高处往下看,陡涯峭壁;怪石磷立;除非动物,人类实难攀上山顶。据说土司统治的时期,苗族人民倍受歧视和压迫。看来马鹿塘的苗族先人,选此山头定居,大概是为了不再受恶霸土司的欺压。在这一人当关,万夫莫开的山头,山下的一切动静尽收眼底,胆敢再上山欺负苗人,瞧瞧!不用武器,仅把山上的石头往山下一滚,准把你砸得落花流水、抱头鼠窜。

我们在一片荞子地旁,遇上了收工回来的村妇女主任。三十多岁的主任,头上缠着厚厚的青布包头;脖子上戴着一个大大的银项圈;身着彩色短上衣;下着自制的蜡染麻布百褶裙;身后的背篓里装着猪草,胸前用背带兜着一岁多的儿子;手碗上戴着一对银手镯,边走路手里边搓着麻线。虽然她是寨子里的妇女主任,但她和其它勤劳的苗家妇女没什么两样,她热情地邀我们到她家里做客。正愁没地方解决晚饭呢,这下好了。于是,跟随她走在寨子里的石路上,看到家家的屋前都有一个不大的水塘,水是下雨的时候流进去的。上面用竹枝和树枝盖着,还晾晒着青菜和马吃的杂草。不知是做什么用的,我悄悄问他们仨,个个都冲我神秘地笑,并不告诉我。

到了妇女主任家,她放下手里的麻线和身后的背篓,又忙着为我们倒水。我实在太渴了,就自己到水缸里打了一瓢冷水,一口气就喝光了。水凉凉的但有股腥味,这时他们三个又冲我神秘地笑。知道有事瞒着我了,软硬兼使老公才悄声告诉我,竹枝盖着的小水塘,就是每家的生活用水,我喝下去的就是以前的雨水。啊!我伸伸舌头。但又有什么办法呢?苗族同胞每天不都是这么生活的吗!

男主人也已收工回来了。个子不高的男主人穿着苗族大裆裤,更显瘦小。黑色的瓜皮小帽下是一张黄黄的脸,明显的营养不良。但是他们对客人都非常热情,把平时舍不得吃的过年腊肉也炒了出来,并为我们做了一道风味独特的苗族“干板菜”。居说:苗族有两道特色菜,一道叫“连渣捞”。即把黄豆磨成浆,不滤豆渣,与青菜同煮,味道鲜美可口。二道就是“干板菜”,要每年的季把青菜收回,洗净煮熟,放于缸瓮之中,加酸汤浸泡一,取出晒干,就为“干板菜”。因为时间关系,我们就无法尝到第一道苗家特色菜“连渣涝”了,但是我们却有幸品尝到了,干板菜煮老鼠豆,酸甜酸甜的很是开谓。

虽然吃的是包谷饭,但是却是那么香甜,让我久久不能忘怀。苗家人能把这种粗粮做得如此精细,实在不容易。他们要先将包谷用石磨粉碎,除去麸皮,加水掺揉,需蒸两次才能做得软和、香甜。但是包谷饭特别散,吃的时候一不小心,就会喷出嘴外,所以男主人整餐饭都在用手挡着嘴,因为他总在不停地让我们多吃点。虽然苗族居住于高山,但是无论男女老少都会说汉话,尽管他们的话多是倒着说的,比如,吃饭了。他们会说,饭吃了。但这并不影响我们的交流。谈话中我知道了,他的小弟这代,已耐不住山上寂寞、清贫的生活,赶着马儿下山学做生意去了。

但愿他们能乘着改革开放的风,在山外的世界里闯出一条平坦的大路,并把这条大路延伸到苗寨马鹿塘,将山里特有的名贵药材——当归、草乌等,运出山外。让它们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价值,为更多的病人解除痛苦。同时也让苗族人民,结束多年的半年青菜半年豆、包谷饭苦荞粑的清苦生活。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634878/

嫁到彝家做媳妇(八)——马鹿塘的评论 (共 20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