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忆那日木兰山之行

2013-12-26 09:35 作者:采菊东篱下  | 23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忆那日木兰山之行

秋初至,绵绵,凭栏思,思绪飞抵木兰山。

那日天气闷热,人郁郁,逼友驱车到木兰山“朝圣”, 汽车在高速急速风驰,一路上目光始终未离开路边稍纵即逝的绿树、村庄、楼宇,迎面送来的凉风将压抑心头多时的阴霾逐渐吹散。

我俩从未去过木兰山,前行全权拜托车载导航仪。可谓才逃离了心灵的束缚,却又将身体不情愿地交由这机械掌控着……至木兰山脚下已是烈日当中,随意拣一路边小店用膳.....点几样家常菜价钱却不菲。

进入木兰山区,“纯白世嘉”载了两个偶尔率性之人,盘旋而上,沿途车载电脑不停提示:“前方有急转弯,请小心驾驶!”车顺着山势一路向上,时而斜时而正,一颗悬着的心时而担忧坠入深渊,时而后怕撞上峭壁……车飞也似的在崎岖的山路上行驶,偶有会车,极窄的山路上,斜视窗外使人惊魂异常。

车行至一开阔处,已到售票处。弃车买票,抬头仰望,接天石阶,使人望而生畏!倒抽一口凉气后,鼓足勇气还是一个字“登!”。(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顺延石阶,发觉与想象中的木兰驰骋沙场的小山岗区别甚远,此地分明是道教圣地,沿途各神仙殿堂错落有致。一天门,二天门……金顶。呵呵,有如度过九重天庭进入仙境。一路惊叹,不为美景,倒是因为这经历近千百年风吹日晒始建于隋朝的古建筑——破落、沧桑却不失雄伟。古人因羡慕神仙无忧的生活,劳费众多人力兴建这象征幸福生活的殿堂,继之子孙后代也在前赴后继地为幸福而奋斗,然而又有几人真正领悟到幸福的真谛呢?

沿石阶,汗如雨,终于见到了半山腰始建于唐的“唐木兰将军坊”——原来此山并非专为木兰而建,只因后人更为崇拜替父从军的“木兰”便更名得之!行至将军坊旁的古亭小憩,发觉对面矗立着一块巨大的黑色大理石,碑文内容乃毛泽东草书的《木兰辞》。机械打磨的石碑光滑得可以照得见人,其朱红的文字与周围的古老沧桑建筑格格不入。

沿途随处可见新建的殿堂,仔细观察——不对,不能称新建,应称修复,可修复得如若农村小院,现代的水泥、粗糙的石材掩盖了原有的残墙断壁。哎!如此矫枉过正,不消多时的若干年后我们的子孙很难见到真正的隋唐遗风了!

抚摸着古老的栏杆,为亲近古唐遗风, 我虔诚地脱鞋赤足,让双脚去轻轻亲吻这被千年膜拜者磨光了的古老石阶,仿佛自己已穿越至隋唐……终于登至“金顶”了,却没有想象中的金碧辉煌,依旧的灰白,依旧的破旧,残存的房梁,绿苔斑驳的石墙,唯有殿堂内冉冉不绝的香火仿佛在述说着过去的辉煌。

站在金顶向西北便见好似影视中方可见到的仙境——另一座稍矮的山峰笼罩在云雾之中,仅仅露出若有若无的峰顶殿堂楼宇,隐隐约约看见接天天梯延伸至山顶,遂为之一振,站在风口稍作休整便再登山来至此山顶,此乃“玉皇阁”——难怪此地有如此待遇。

欲细细欣赏时,却不知乌云密布,随之电光闪闪,而后便雷声大作。看样子因我笑天宫破落,激怒了玉皇,玉皇大帝引来雷公电母驱客啦!

一路提鞋疾奔下山,顾不得斯文,顾不得儒雅,刚至山脚售票厅便倾盆大雨了。

暴雨磅礴,半个时辰后减缓,于是冒雨上车,迎雨驱车下山,虽然游兴未尽,却仍兴致不减。友见状感叹道:“玉皇也有怜之心,天妒红颜驱你却不欺你!”引来一路欢声笑语——交换起游“木兰山”的感受,更带回了一路的好心情——一路奔波,苦其身,乐其心。

采菊东篱下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608678/

忆那日木兰山之行的评论 (共 23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