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纪念张平之

2013-12-18 00:42 作者:石月  | 8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纪念张平之

石 月

癸巳年是水利英杰张平之诞辰120周年,也是他牺牲80周年的纪念年份。但新年将至,我还没有写就一篇纪念先生的文章,夙愿如鲠在喉,时常遗憾。

天寒地冻,临近至,历史名渠——洛惠渠正掀起抗旱冬灌的高峰。12月17日正午时分,我和三位同事下乡检查冬灌用水秩序,来到洛东灌区三条干渠的分流处——义井分水闸,只见清流激荡,波光粼粼;水花雀跃,青翠可人;三龙竞流,蔚为壮观。北望总干渠,因槽蓄之故,水深近岸,宽阔浩荡,激奋之余,心生敬畏。向上游望去,渠水已漫近五号洞——平之洞的顶部。

此刻,远远望着平之洞,我的眼睛湿润了,民国二十二年的引洛工程施工画面浮上眼前。洛水悠悠,岁月如梭,张平之,您能感受到这洛水的亲昵和抚摸么?能听得到她的低吟浅唱,抑或高歌勇流么?

《洛惠渠志》记载:张平之(1893——1933),字廷谦,河北省阜平县人。1933年任引洛工程处工程师时,主持测量工作,10月13日赴总干渠上游测量地形图,骑自行车不慎坠于王武村杨泉沟下,不幸因公殉职,时年仅40岁。民国22年2月版(1933年)《陕西水利月刊》记载张平之“任事以来,时逾半载,艰苦卓绝,倍著辛苦,引洛工程,颇资臂划”。水利大师李仪祉说:“洛工告成之后,食其惠者数县,焉可忘平之”。为了纪念张平之,李仪祉命名洛惠渠第五号隧洞为“平之洞”,以志不忘。(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离开义井分水闸,我们决定一起去杨泉沟总干退水道察看,正好到杨泉沟拜谒览风。沿铁镰山北上,道路蜿蜒曲折,到平地后,我们从庙底村下沟。沟深坡陡,路面狭窄崎岖,干枯的柴草剐蹭的汽车吱吱作响,惊怵胆寒。下到沟底,沿平缓的渠堤向上,几百米就到退水道闸点了。

从闸点测流桥南望,渠道宽阔,水流滚滚,绿波荡漾,两排巨大的桐树沿岸矗立,若看护总干渠工程的忠实守护神,儿从阳光下澈的空中飞过,偶尔的鸣叫空谷回音,岸边的仅有的几块田地已经被水浇灌过,红泽湿润,闸点破旧的红砖蓝瓦房也在这色彩单调的冬天显得引人注目,在这仅有鸟鸣、水声、风声的山谷,心也如世外桃源一般舒缓开来。

到杨泉沟退水道沟道的路要绕过闸点管理房,虽然顺着羊肠小道上上下下,拐拐扭扭,极狭窄,两边枣刺荆棘茂密,时不时挂着衣裤,一行几人还是脚步轻快,有点争先恐后的不约而同到达站房后的一处制高点。顺制高点西南而望,一派雄阔厚重苍凉的黄土高原冬日风貌,山高沟深,天玄地黄,草枯树干,斑驳稀疏,沧桑萧瑟,涌上心头。沟下探望,砌石混凝土构造的退水道壮阔简约,线条遒劲优美,如同镶嵌在这大山里的精美石龙槽。退水道下,积水结成了厚实的冰层,晶莹闪光,冰面沿自然河道蜿蜒委蛇,最终又流向洛河。

伫立沟头,遐思连连。这洛水工程,源于洛河,复归洛河;取之即来,退之则收。这宽容的洛河,难道不像母亲的慈么?这来来去去,不是生命生生不息的轮回么?

就像这冰,只是水的另一种存在形态,它,终将化为水,滋润这旱原的生灵。张平之,虽然生命已经冰封,但,平之的生命已经穿越历史的冰层,化为这永不枯竭的清清洛水,在现代水利工作者匆匆的脚步声中,在丰饶广袤的关中平原上,在丰满的麦穗和包谷棒子上,在那苹果、酥梨、仙桃、冬枣、葡萄的枝头上,在农人们发自心底的朴实的笑声中,散发着生命价值追求中温馨、仁爱、舍得的永恒意义。

在深深的黄土沟里,在厚厚的铁镰山里,在清清的洛河水里,这跨越历史的洛惠渠,正翩若惊鸿、婉若游龙,书写着平之“荣曜秋菊、华茂松”的青史;这冬日祥和的杨泉沟,正吟唱着平之“仿佛兮若轻云之闭月,飘飘兮若流风之回”的青春颂歌。

大爱洛水,大爱平之。

作者单位:渭南市洛惠渠管理局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606322/

纪念张平之的评论 (共 8 条)

  • 春暖花开
  • 荷塘月色
  • 晓晓
  • 婉约
  • 纤纤柳絮
  • 拾荒雨季凉
  • 苍石
  • 海虹
    海虹 审核通过并说 欣赏,问候作者!欢迎来我空间踩踩!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