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解读我的大学

2013-09-22 20:51 作者:岁月无痕  | 5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本人岁月无痕一不小心坠入了华(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这块地方,下面让我为大家解读华夏是个什么地方,这是客观的反映华夏之声!

华夏学院是一所普通本科院校,坐落于江城武汉市江夏区关山大道589号,有人说大学是天堂,的确,因为在大学你有更多的自由,你可以堕落,可以谈恋,可以做兼职......总之只要不违反校纪校规,不违反法律的事都可以做,俗话说大学造就两种人:一个是人才,一个是人渣,你的未来掌握在你自己手中,家长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是如果你进了华夏学院,你就会觉得这远不是你想像中的象牙塔,在这里没有像其他大学那样舒适的日子,大一开学第一天下午就搞军训,连休息的时间都被占用,搞半个月军训完了,也许你觉得军训完了日子就好过了,让人更意想不到的是,这个学校抓内务很疯狂,军训期间每天六点钟必须起床,迅速搞好内务,军训完了,每天早晨还要做早操,完全与大学这个词脱离了,被人戏称“华夏高中”,对于刚开始上大学的新生感觉很害怕,很恐惧,都是敢怒不敢言,表面工作做的很好,不久前,也就是2012年三月听说学校出了个名人,“马路子”刘普林轰动一时,其实此人没报道的那么伟大,顶多是个孝子,不是什么好学生,挂了四科,这些负面都没报道,学校把这个人进行包装,媒体进行相关报道,才使这个人出了名,其实没必要这么宣传,大学生懂得“孝”很正常,只是现在的社会都是这样,一听说“90”后做了什么事,似乎很惊讶,其实这没什么意思,一个人能否成就大事,不再与环境怎么样,而在于自己怎么做。

现在来说说华夏课堂,可以说大学的课堂能够包容很多事情,在大学这种现象很普遍,三尺讲台是园丁,台下是睡倒一片,或者是手机整齐的排成一线,至于老师根本可以忽略,想学的人极少,有人说知识改变命运,大学是中国素质教育的平台,这句话本身没错,然而许多话到实际当中就完全变质了,在华夏什么课外活动,社团都是与学分挂钩的,要不是为了拿几个学分,谁愿意加入那些垃圾社团,说白了,中国的大学并没有完全实现大学素质教育宗旨,可以说还是应试教育,只是花招变了,上大学之前是为了考高分进名牌,上了大学,还是为了搞高学分成为大学的佼佼者,中国教育者总是说改革,年年说改革,改来改去还是原地踏步,真正的事都没做,没有真正的激发大学生的热情,以学分来威胁,以证书来威胁,就这样我们被学分绑架,被证书绑架。

于是,很多人在大学期间没学到什么真正的东西,浪费美好的青,大学快接近尾声的时候,为了跟形式,于是很多人就稀里糊涂搭上考研这趟车,结果还是被无情的淘汰,现在很多大学都是保护政策,如果你在一般普通院校,想考那些名校研究生,初试成绩不高,后面就免谈,有很多学校(例如:华科)直接把一般本科院校的学生拒之门外,国家也是这样的政策,调剂的学生只能来自于“211”,“985”高校的学生,这直接把其他学校的学生考研路给扼杀了,举个例子:就拿我所在的华夏学院的信息工程系,2012年考研学子报考武汉理工的全军覆没,首先是初试分数不是很高,其次是人多竞争激烈,还有一点就是武汉理工的保护政策。还有一个例子,就是你已经被别的学校预录了,结果照样不要你,为什么呢,就拿2012我们学长的例子来讲,本来被成都理工大学预录,结果由于那个学校自己的学生不争气,考别的学校没考上,于是有母校这棵保护伞,救了他们,这样我们的学长照样不录。这些例子很多,上面的只是冰山一角,不要说这个不公平,这就是事实,国家政策就是这样,“学历”距离就是这样拉开的......

有人说,我们学校老师很多都是武汉理工大学本部过来的,武汉理工大学名气还不错吧,有人说名校必定老师强,但事实又是怎样的呢?别班的老师我就不说,说一说我们软件班的老师吧,刚开始上专业课(C语言)的老师,前面基础部分上得很慢,后面精华部分基本不讲,其实这也能理解,大学靠老师是没什么用的,但是老师们也不必这样搞人吧,再谈一谈我们数据结构老师,来历还是挺大的,据说是传说中的武汉理工大学某某院长的夫人,就连当时我们学校老一辈老师还对她推崇有佳,说她教我们肯定放心,然而,在这个世界上很多事情都是被美化的,实际并不是这么回事,上了一学期的数据结构课程,我们顶多只知道一些基本概念,老师根本教不到什么实质东西,做编程实验错误一大堆,而且这些程序还是老师给的,甚至犯了很多小儿科错误,管中窥豹,我不敢恭维名校老师有多好,看看我们的老师就知道他们的质量,也许这些只是冰山一角,或者你认为我片面,事实是怎样的,大家都很清楚,不必我多说。华夏学院特色就是抓什么课堂出勤率,其实课堂还是那么的稀烂,无论你怎么抓,抓不到华夏学子的心,有句话叫心随我动,你没考虑大部分学生所想,就不必谈什么考研率了,更不必说什么成为什么很好的大学。

中国没有世界一流大学,中国没有一位本土人获诺贝尔奖,每当提到这些话题,就像泄了气的中国足球,让我们国人丢尽颜面,在中国大学里,有这样一个事实,肯定让国人不得不承认,校园毕竟是校园(包括大学校园),然而中国的校园里学术氛围是多么的浅薄(即使是清华北大),相反的是中国大学校园里功利化的氛围倒是很浓厚,只要是什么博士,教授,博导,院士,他们必定身居要位,也就是《红楼》里面的仕途经济之路,造成这样的原因主要是国家对高等教育这方面投资太少,投资的钱是不少,但这些钱都用到哪里去了,你知道吗?现在的中国大学总是大兴土木,扩建校区,把国家政府拨的钱做这些事,你看看世界的一流大学,名牌大学又有几个扩建校区,人家软实力比你强多了,你天天只知道大兴土木,又能搞出什么名堂,顶多扩招,多招点学生,多赚点钱,你去看看哈佛,牛津,剑桥它们的校园,感受一下它们的学术氛围,虽然我没出过国,但是起码这一点值得我们肯定,要不然哪会诞生那么多诺贝尔奖得主,怎么会出现当代“爱因斯坦”霍金呢。(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我只是中国大学里普通的一员,说白了大学很多都是为了学分,为了学位证,为了个文凭,在中国文凭还是比较重要的,因为它是你去找好工作的敲门砖,仅此而已,而且文凭关系到你的职位高低,收入的问题,这些都是中国社会的连锁反应,有人说在社会上主要靠人脉,那要看你身边的朋友圈是什么样的人,一个人环境的改变,他周围的人都会换掉一批,假如你是一名打工崽,那么你的朋友圈大多数都是社会底层的人,如果你是一名大学教授,那么你的人脉就不一样,因为你能够接触到很多高层人物,这就是环境造就人脉,人脉造就未来的理论。你能不能成为人才,不在于你所读的大学如何,而在于你自己怎么做,你对自己顶多两种选择:人才,人渣。究竟会成为哪一类,那取决于你自己。

中华教育病膏肓

象牙之塔功利盲

无奈改革难推进

国家何人称栋梁

最后想忠告每位莘莘学子,无论前面是风还是,你都无法回避,不要让自己被那些困难吓到,因为校园只是一个温室,在里面呆久了,你会被温室淹没,风雨来了,你准备好了吗?一个人能不能成功,关键看他痛苦的程度够不够,这些都是被证明的无数事实,无论你接不接受,事实就是这样,没必要去夸大,更没必要去伪装,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永远是世界的本质,我们只有去迎接挑战,才会在博弈中迎接未来!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582317/

解读我的大学的评论 (共 5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