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艺演长安风

2013-08-28 19:30 作者:写意  | 4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7.25早,秦腔服饰队的成员陆续来到了西安古城,做了短暂的休息,大家迫不及待的来到西安交通大学秦腔博物馆,踏上探索我中华之大秦腔的旅程。

小时候秦腔带给我的最深刻的记忆,就是它的华丽的服饰,我一直期望有一天能够再见到服装实物,所以一入博物馆,我就寻找秦腔服饰所在地。终于,思慕已久的“凤冠霞帔”呈现在我的眼前,我惊喜万分,上下打量这身华丽的服饰,记录着它的描述。

秦腔服饰色彩主要以上五色,红黄绿白黑为主,不同的色彩代表着不同的角色,区分着各种角色的等级地位。服装穿着本着“宁可穿破,不可穿错”的原则,穿什么服装,怎么穿服装都有着程式化的规定,另外,戏曲服装也像技艺传承一样,由师傅传给徒弟,有的戏曲服装已经有几十年甚至一百年的时间

秦腔博物馆内内还有秦腔行当、剧本文典、秦腔乐器、秦腔历史几个部分,他们共同组成了秦地秦韵人们精神寄托——秦腔。

晚上,秦腔服饰队来到文艺路陕西戏曲研究院,陕西戏曲研究院坚持“西安天天有秦腔”已经五年了,幸运是,这一天刚好有最后一场《下河东》的演出,我们在研究院与之前一直在网上交流的中国秦腔网站长刘澎涛老师碰面,在观演之前,我们采访了陕西戏曲研究院秦腔团团长,赵老师是秦腔界的泰斗级人物,刚刚获得了第二十六届“梅花奖”。当我们见到他本人的时候,原想的优秀表演者给人的距离感没有,取而代之的是和蔼与慈祥。赵老师从事秦腔演艺事业已经33年了,参加 上千场演出,塑造了30多个舞台形象,当我们问及取得这些成果的成功经验时,赵老师语重心长的说:“这些年的成果不是一朝一夕,而是要通过艰苦的训练和无数次的受伤所得,八几年的时候,人们吃不饱,饿着肚皮,孩子们十一、二岁就离开了父母,在团里摸打滚爬,练习基本功,练不好,师傅就拿粗棍子打,他们通过这样的方式不断磨练,也正是这样严格的训练,演员们在舞台上才能塑造出活脱脱的形象,这也正验证了那句话“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舞台上的表演光鲜亮丽,但繁华背后所隐藏的苦练,才是真正保证演员们能给观众呈现鲜明舞台形象的关键。

当谈到赵老师的戏迷们时,赵老师兴奋的讲道:“群众一直以来是我们的精神支柱,我记得以前没有剧院只有戏台子的时候,观众们早早的就来到现场占座,到戏开场了,座位早就被占满了,站着的人也包围了整个剧场,实在看不见就坐在树上或侧着身子歪着脑袋看,碰到比较长的剧目,他们就一直保持这个姿势,着实让人感动。我记得有一个老大妈,在散戏之后来找我,她收拾握着被汗水浸化的冰糖块拿给我吃,并激动的告诉我秦腔好,唱的好,演的好!这类的感动不胜枚举,当我们看到如此强烈的观众反响时,我们从事秦腔演绎事业的信心就更强烈了,正是因为这些戏迷,我们演员感受到了自己的价值。”赵老师的言谈举止,都体现着一个从业33年老演员的个人修养,秦腔艺术塑造了赵老师,赵老师具有的艺术修养感染着我们。(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接下来就是《下河东》的表演时候了,现场座无虚席,最令人惊讶的是演员阵容和舞台布景,和我想象的完全不一样,并不是几张桌椅,而是充分利用了现代化的高科技,各种服饰在灯光的衬托之下流光溢彩。小小的舞台在不断切换和演员表演作用之下,我看到了点卯时的千军万马,感看到了呼延寿廷报价杀敌时肝胆侠骨,还看到了罗氏率领罗家军是的巾帼不让须眉。舞台还原了历史,但历史并没有因为舞台的界限而狭隘。现场观众的积极反应就是对表演最有力的肯定。

演出结束后,我们意犹未尽,与秦腔网站长刘老师一直在宾馆交谈到凌晨2:00左右,才恋恋不舍的上床睡觉。

今天近距离接触秦腔艺术的感悟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的,作为队长,我深深被队员们的积极和主动而感动,我相信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之下,秦腔服饰队将在接下来几天的实践里取得重大的突破!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572787/

艺演长安风的评论 (共 4 条)

  • 纤纤柳絮
  • 风语
  • 孤帆鸢影
  • 飞翔的鹰耿彪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