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那逝去的将变为可爱

2013-05-19 09:39 作者:由之  | 10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又到了五月。每当这个季节到来时都不免使我想起30多年前的罗河岁月。那时我正值青年少,对未来有着美好的憧憬。每到傍晚同学们都会三五成群,有的嘴含口琴,有的手拿竹笛,亦或是二胡,怀抱吉他之类的乐器,沐浴着缤纷的晚霞,走出校园,越过一小片秧田,来到一个小山坡的松林间漫步。在禾苗的馨香与晚风轻拂松树发出的轻微沙沙声中,我们畅谈着理想……

罗河位于庐江县城西南三十多公里处的一个丘陵地带,与枞阳县为邻,是当时人民公社的所在地。小镇的边上有一条小河,罗河可能就是因此而得名。本应是一个毫不起眼的穷乡僻壤,但因上世纪七十年代发现了一个大型优质磁铁矿,中学地理书上有所介绍而闻名于世。首届马钢技校就安置于此。那时学校刚刚筹建,在市区的校址还没有选好,而这里三二七地质队走后留下的基础设施恰好能满足六百多学生及校职员工的生活与学习之需。学校离罗河镇还有十华里的路程。

因为要修缮房屋加之盖一些新的教室,我们比平常的入学时间晚了两个多月。十一月初,正是秋风萧瑟的时节,学校用敞篷卡车把我们这些来自全省各地的学生从庐江县城一趟趟的拉倒学校。来得早的学生还有床架可以支床,迟来的学生只有自己搬着砖头把床架起来了。虽是砖墙瓦房,但房间的地却是高低不平的泥地。好在学校的基建工作尚未结束,有的是红砖,许多学生便用砖头将地铺起来。这一切对于我们来自农村吃过苦的孩子来说不是问题,但对于那些来自城市的少男少女却仿佛是十二月党人被流放到西伯利亚,乃至有人一下卡车就哭着要退学回家。

学校孤零零的坐落在丘陵中的一片高地上,几里路之外才稀稀拉拉的散落着一些村庄。通往外面的唯一通道就是一条不宽的乡村石子公路。没有客车,也很少见到卡车。学校内有一个小商店,一个卫生所,一个供寄信的绿皮邮筒。为活跃学生的文化生活,学校每月放一次露天电影,来看电影的不仅仅是学生,周围好几里外的农民也会拖家带口的来看。

缺水是学校最大的问题。这里没有自来水,吃用水是一辆消防车从几十公里外的水库拉来的。学校挖了个很大的蓄水池,我们用水的话就从池子里把水吊上来。有时候池子里没水了,或者有的学生怕跑路,就近去校外农田中的一口土井中提水洗衣服。土井很小蓄水量不多,几个人洗衣服就将水用干了。为此有次差点与当地的农民打起来。因为这是他们几户居家过日子的生命之水。为杜绝此事,学校将通往农田的小门封起来了。

因为水的紧张,洗澡也就成了问题。学校先前还有一个澡堂,一周开一次,周六男生洗,周日女生洗。水也不换,几百人都进去洗一下,那水不知比身上脏多少倍,两次下来再没有人去光顾了。后来很自然的就歇菜。(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开水是免费的,但须定时去打。往往就因为人多水少而打不到开水。清爽的人时常用热水擦擦身体,有时周日去镇上花一块钱洗个澡。用的是很小的木盆,坐在盆中,双腿都放不进去。

吃的菜是校卡车从县城买来的。印象中就是粉条烧肉、咸菜烧肉,很少换花样。咸菜是学校自己腌制的。学校也是挖了个大池子,腌了满满一池子的里蕻。早上就是稀饭馒头。那稀饭稀的在闹学潮罢课时的大字报上形容是:一吹三道浪,一吸三条沟。

周日休息时,有的人步行去镇上逛逛,洗洗澡,买点日用品。也有大胆的学生趴卡车去县城。我与班上三个要好的同学大部分休息天都是跑很远的路,去爬枞阳境内的大龙山。山虽不高,但茂林修竹,梨花如云,美不胜收。

记忆中学校仅在礼堂内举办过一次庆祝元旦文艺汇演。我们班上两位女同学的清唱博得了满堂喝彩。一首是电影《上甘岭》插曲《我的祖国》,一首是毛主席诗词《蝶恋花·答李淑一》。在写这篇文章时,那清甜的嗓音仿佛还萦绕在我的耳畔。

五月是罗河最美的月份,春暖花开,松香阵阵。在教室里埋头用功一天的我们,晚饭后都喜欢三三两两的相聚着去校园后面的松林中漫步。也就是在这个月底,学校发生了一次罢课学潮,大字报贴得到处都是,内容都是生活如何艰苦,学习难以为继,强烈要求回市区上课。学校派了七名岁数较大的学生到市里与公司领导谈话。六月中旬,我们离开了生活半年的罗河。

舒婷在《生活,书籍与诗》一文中说:再艰难的日子都有着它无限留恋的地方。是的,在罗河的岁月里学习条件虽然艰苦,但现在回忆起来,不正如普希金所说的:一切都是暂时的,转瞬即逝,而那逝去的将变为可爱。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231383/

那逝去的将变为可爱的评论 (共 10 条)

  • 纤纤柳絮
  • 今生依梦
  • 学海作舟
  • 从心
  • 雪儿
  • 剑客
  • 婉约
  • 疯狂侠客88
  • 訫儿
  • 雅兰丽尔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