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随想:那人,那花

2013-04-27 09:22 作者: 心雨飘飘  | 7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随想:那人,那花

陈秋妮()

来风声,花落知多少。”那人,那花,随着风雨潜入夜里,潜入我的心波。

昨晚,下了一场久久的雨。夜里,静静地聆听悦耳的雨声,那不正是“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吗?”这该是一场好雨!

夜雨中静静地回忆往昔……

周六晚,西区的同学打电话来,兴奋地告诉我:“妮,西区的桃花又开了,比之前的更娇艳,我们一起去沾点“桃花运。”我很惊讶:“桃花不是谢了吗?又有点冷,桃花也开了?”为了看个究竟,我便带着疑惑应了,说:“好的,明天中午我去找你,咱俩也沾点好运。”(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错过了第一次的桃花盛开,不想再留下遗憾。于是决定亲自去目睹那一方桃花林的艳丽。除此之外,我也想借这个机会,顺便见见我的“偶像”—HFL姐。

上学期开学不久,我就在报刊上读到她的一篇文章《随笔:秋》,在她的笔下内容,猜测她也是个大学生。她的文采令我佩服,把秋描写得淋漓尽致,又那么真实。于是,便把她的名字记下了。出乎意料的是,在基础写作课上,老师也提起她的名字,是那么的熟悉,并且赞扬她的“文学成就。”我不禁肃然起敬,好想和她交个朋友,向她学习。

“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缘分让我在去年年底的系记者团面试上亲眼见了她一面,但那一面,又是如此匆匆。平时不怎么主动的我,突然间是那么勇敢地跑出教室,追上前去向她留个联系方式。

以后,我们便在Q上联系,在她空间的文章里留言或偶尔打电话,向她请教学习或生活上的问题,相鼓励,互彼此了解。原来我们是老乡,是高中同窗,那亲切感不言而喻了。本来,早已想约出来见她,由于种种原因,直至昨天,才看到她的“真面目,”才算是真正的相见相识。

昨天,碰巧的是,我们都穿黑衣服,黑色运动鞋,戴相似的眼镜和留类似的刘海。我们俩都惊讶的是,大家都仅有一个小酒窝在脸的右側,这冥冥中似乎我们……和她交流中,她很友好,既开朗又能说会道,无拘无束。但我又隐隐的感觉到她的内心深深地隐藏什么似的,捉摸不透,或许是生活学习的磨砺吧。还有,大一时,她便独自去各省旅行,这是我所期待的,愿自己也能有那么一天,能勇敢地踏上旅行之途。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和她分别之后,我便和同学到桃花林里赏花拍照。那桃花,原来是小棵的桃树盛开的,之前开过花的桃树已经长满了绿叶。那花儿,很明艳,但细看,花瓣有点暗红,似乎又到花谢时。

“桃花谢了春红,太匆匆……”那绿叶,不正如我和她的情谊?那花儿,不正如我和她的分别?再见,师姐!再见,西区的桃花!

昨晚的一场春雨,西区的桃花能否经得起风雨的洗礼,是否还在?或许,那花儿翩翩起舞后,无怨无悔地回归母亲的怀抱。

终究,花开花落,是自然的的规律。我唯独珍惜此时东区窗外的图书馆一角的那株半边白色,半边粉红色的桃花,在这冷寂的角落,仍绽放得如此从容之美。

我本以为,桃花是在暖和时才开放的,想不到昨晚的一场春雨,反而使东区这一株桃花开得更盛,因此,我的目光,不是朝向老师和黑板,而是窗外的桃树……

那人,那花,在春雨里沉淀;那人,那花,在我的眼波里摇曳。

后记:几次上现代汉语课,都利用这个地理位置来朝窗外的景物发呆,胡思乱写,心里真不是滋味。

于2013.03.18晨贺院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1572375/

随想:那人,那花的评论 (共 7 条)

  • 王鹏
  • 婉约
  • 浅笔抒写
  • 雪儿
  • 平水晴云
  • 剑客
  • 晓梦芳菲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