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水寨感受

2011-08-08 10:02 作者:大漠孤烟  | 0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水寨感受(散 文)邮编:四川省泸县六中 邱道固 通联: 从四川的成都、西昌、攀枝花到云南的昆明、曲靖,再到贵州的元谋、安顺、黄果树等,三都县城是最后一站。三都水族自治县靠近广西,县城不大,街道却很平整、干净。当晚,我们跟当地的一个水族亲戚聊天,问她这地方可有值得看的地方,她说:“有,可去水寨,离县城不远。”于是次日上午,亲戚自告奋勇做向导,我们便顶着烈日,驱车直奔水寨。十多分钟后,别具特色的水寨出现在眼前,三五成群的水族同胞挑的挑,背的背,正忙活着农活儿。清一色的木屋吊脚楼,虽然与云南少数民族的吊脚楼大同小异,但其中一幢看上去不下百年的吊脚楼却激起了我们极大的兴趣,好奇心驱使着大家莽莽撞撞地上了楼。一个水族老人在料理家务,见十余个素不相识的汉人突然进去,很是惊讶。我和同行的一个姑娘赶紧说明来意,老人笑了。接着,她一边说着什么,一边用手示意我们尽情参观。我几乎没听懂老人一句话,然而,木屋的古朴、凉爽,老人的热情好客,却已烙在心头了。从老人家里出来,我们老远就看见了对面山下几辆大小不一的古老的水车。亲戚告诉我们,水车后面有条山路,顺着那条路上去,有个著名的“产蛋崖”,是黔南名景之一。听她这么一说,我们又激动起来了,于是争相跑过去。但近前一看,进山去的路被一道结实的木栅栏阻住,栏门上挂着一把大锁。栅栏倒是不高,完全可以越栏而过,但那样做显得太没素质。大家都说这一截路是白跑了,简直浪费了表情。有人甚至开玩笑说,咋就没想到出门时给菩萨烧三根香呢?然而就在这时,嘎的一声,一个水族中年笑着把门打开了。大家一阵狂喜。狂喜之余,面面相觑:十多号人,怎么就没人注意到水族中年是何时来的,而且来得如此及时?竖立在半山腰的“产蛋崖”,到底孕育了多少如卵的圆石,不得而知,单是我们目睹的尚处在孕期的那几十个和地上的一些圆形石头,就已经大开眼界。亲戚又告诉我们,听老人讲,这种圆形石头,三十年才产出一个,时间上相当准,迄今尚无例外。听罢,再抬头看眼前壮观的“产蛋崖”,我不禁为之惊叹叫绝:是因为上天赋予了“产蛋崖”有节制地生儿育女、传宗接代的重任,还是因为“产蛋崖”与生俱来的美化人间、让人一饱眼福的秉性?有人说,水有灵性能载舟,山有灵性能养人,看来绝非欺人之谈。近午时分,当我们还在回味“产蛋崖”无穷的魅力与韵味时,不觉已回至山脚。起眼一看,山脚右侧有条不很宽的水泥路沿着山脚向公路伸去,比起先前那条路来,上公路也要近得多。于是一路谈笑着,只管往前走。刚走几步,迎面而来的一个水族小伙子突然朝我们叫嚷起来,大家都不知道他在说什么。我纳闷:我们又没做什么,你朝我们吼什么吼,有病啊?他们也都觉得莫名其妙,停下来看着他。他好像看出了我们没明白他的意思,便一边说,一边指着自己脚下。我们于是看脚下。原来,路上有许多小指头大小的动物,我扶镜定睛仔细一看,全是些小青蛙。再看两旁,亦然。我们终于明白,他是怕我们不看地面而踩着了小青蛙。临行前的那天晚上,在亲戚的陪同下,我有幸拜见了三都城里的“同心桥”,真是大开眼界。那座桥面、桥栏、桥身、桥顶都是纯木制的桥,亭台一般,颇具民族特色,游赏及乘凉的人如节日聚会。如果说同心桥独具匠心的建筑艺术充分地体现了水族文化丰富的内涵,那么山青水秀的水寨,不仅展示了她优美的自然景观,而且来这里的所有生命,都应该感受到了她淳朴伟大的人文关怀吧。 2011.7.25. 于三都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151468/

水寨感受的评论 (共 0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