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君臣演义——闲说刘邦韩信张良

2011-06-12 22:15 作者:亦庄  | 1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论抚慰百姓供应粮草,我又不如萧何;论领兵百万,决战沙场,百战百胜,我不如韩信。可是,我能做到知人善用,发挥他们的才干,这才是我们取胜的真正原因。

的确,项羽,楚国贵族,拥有百万之众,一呼当天下应,万众俯首。然,命丧于出身卑微的泗水亭长,刘邦,不得不传为奇谈。奇哉?非也。细细谈来,刘邦的黄袍加身,与项羽的四面楚歌,当是必然。

白帝之子,注定权倾天下;没落贵族,终究乌江自刎。然刘邦的成功,不仅仅在于他的巧舌如簧,神话的外衣下总得有一颗不羁的心。燕雀安知鸿鹄之志?人们总记得楚霸王的“彼可取而代也”的豪情;却不知道刘邦的“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的欲望。然,欲望总比豪情来的强烈。当鸿门宴,深受家族遗风的项羽选择了妇人之仁,以显示自己的风度和实力。龙虎之气如何?我手握重兵,还奈何不了你一个市井混混?然而,历史不会偏袒氏族,英雄不论出身。残阳如血,滚滚乌江水,见证了一代枭雄的末路。他注定,赢了青史,输了天下……

一身流氓气,社会底层发家的刘邦,懂得不择手段以获得生存。处事圆滑,老谋深算,丰富的人生经历,让他开始一点点积累成功的因素。

张良,萧何,韩信,三位开国元勋。一个运筹帷幄,一个心系百姓,一个百战百胜。然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不得不说刘邦自有他的人格魅力。

然而,可共苦不得同甘。(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可怜韩信,聪明一世,糊涂一时。暗度陈仓,背水一战,垓下突围,耀眼的光芒在歌颂了韩信时也深深地刺痛了刘邦。韩信点兵,多多益善。善做事,却不善做人。他的失败在于他的自信,至于自傲。他太没有心眼了,他认为刘邦就是只能带10万兵,而自己带多少兵都能赢,带多点当然好。但是胸无城府的他,却忘了,这是他的顶头上司问他的,而且刘邦并不是一个虚怀若谷之人。试探之下,此人不得不防。你不把我放在眼里,就早晚有一天会反。

韩信居人臣之位,戴震主之威,挟不赏之功。刘老三赏无可赏,所以韩信只有死路一条。赐死,置之。汉之所以得天下者,大抵淮阴侯之功也。然彼竟不听臣言,心念陛下解衣推食之恩,而引军南下,败项王于垓下,交兵而归楚,劝进于汜水,迎陛下于陈,观此种种,岂有反心?嗟夫,昔日楚汉之命皆悬于彼,彼却毫无反心,今天下已集,且无权无兵,彼竟心生反意,而勾结陈豨,欲谋不轨,韩信真乃一愚人哉!

韩信之愚,不在预谋不轨,而在,太单纯,看不透刘邦,看不透兔死狗烹。吾不用蒯通计,反为女子所诈,岂非天哉!奈何天地无言。生死富贵只在那一声“置之!”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世道的演绎总是带着讽刺的无奈。月下追韩信,是赏识?是利用?在他传旨韩信,骗其入殿时,是否念及当年的促膝?一切的一切早已没入尘埃,随风而去……

萧何辅助吕后,诛杀韩信,为刘邦除去了一块心病。刘邦对萧何更加恩宠,加封五千户。万户侯又如何?是非成败转头空。体恤百姓,是不轨之行。但为了避免高祖的诛杀,他只好自污名节,以释君疑,逃避了被杀的危机。

历史总是以惊人的相似性演绎。张良似乎看清了韩信之于刘邦,如文种之于勾践。子房毕竟不是韩信,在功成名就之后,他选择了退隐。因为他深知:狡兔死,走狗烹,飞尽,弹弓藏。范蠡急流勇退,成了富甲一方的商旅。自己再不才,至少不至于落个不得好死,外加一个叛逆臣子之名。

于是,他选择了“假托神道,明哲保身”一方面,子房素来体弱多病,自从汉高祖入都关中,天下初定,他便托辞多病,闭门不出。另一方面,随着刘邦皇位的逐渐稳固,张良逐步从“帝者师”退居“帝者宾”的地位,遵循着可有可无、时进时止的处事原则。在汉初刘邦翦灭异姓王的残酷斗争中,张良极少参与谋划。在西汉皇室的明争暗斗中,他也恪守“疏不间亲”的遗训。

新王朝的建立,总伴随着封功加爵。而论功行封时,按级班爵,汉高祖刘邦令张良自择齐国三万户为食邑,张良辞让,谦请封于留地,刘邦同意了。

张良辞封的理由是:他韩灭家败后沦为布衣,布衣得封万户、位列侯,当足。看到汉朝政权日益巩固,国家大事有人筹划,自己“为韩报仇强秦”的家国天下之目的和“封万户、位列侯”的个人目标都已达到,一生的宿愿基本满足。再加上身缠病魔,体弱多疾,又目睹彭越、韩信等有功之臣的悲惨结局,联想范蠡、文种兴越后的或逃或死,深悟“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的哲理,害怕既得利益的复失,更惧怕韩信等人的命运落到自己身上,张良乃自请告退,摒弃人间万事,专心修道养精,崇信黄老之学,静居行气,欲轻身成仙。

夫生之有死,譬犹旦之必然;自古及今,固未尝有超然而独存者也。以子房之明辩达理,足以知神仙之为虚诡矣;然其欲从赤松子游者,其智可知。夫功名之际,人臣之所难处。加高帝所称者,三杰而已。淮阳诛夷,萧何系狱,非以履盛满而不止耶!故子房托于神仙,遗弃人间,等功名于外物,置荣利而不顾,所谓明哲保身者,子房有焉。

博浪一声震天地,

圮桥三进升云霞。

子房,有没有成仙,我们不知,但是,他的智慧,不仅仅在于城池之战,更见于处世之道。善于观察人心,深知人性的弱点。平和的心境,坐看云起。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汉初三杰,只剩子房,是幸甚,还是悲哀。是明哲保身者的幸甚,更是不识人心者的悲哀吧……

千古王道,只在盛时;是非君臣,道尽人世沧桑……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125345/

君臣演义——闲说刘邦韩信张良的评论 (共 1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