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我的父亲

2011-05-26 22:23 作者:桃花渊记  | 1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好几次有写写父亲的冲动,但总难以下笔。人到中年的我,习惯于拥有一颗平常心,若一旦涉足“父亲”这一话题,真有一种“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的感觉。我的父亲已步入古稀之年,如今已是头发斑白、步履蹒跚的老人,但仍从矍铄的精神和硬朗的身躯中看到父亲乐观、坚强的影子,那如弓的脊背和刻满皱纹的脸分明道出一个饱经沧桑的一生。

我的父亲出生在一个穷乡僻壤之地,祖籍甘肃秦安。1935年,祖父只身一人逃难到宁,定居在海原县的一个偏僻乡村,然后娶妻生子,父亲是独生子。正当父亲在外求学时,噩耗传来,祖父祖母双双去逝,在乡亲的帮助下,办完了丧事,辍学在家的父亲,又重复当年祖父茕茕孑立的生活。不平的岁月如风霜冷酷着父亲一颗幼稚的心,同时,岁月又是一把双刃剑,家庭的患难也磨砺着父亲一个乐观坚强的心态。

1961年,父亲和同样失去双亲的母亲组成一个新的家庭,并生下我们兄妹5人。父母把一切倾注在我们身上,为了养活我们,母亲没日没挣工分维持生计,父亲常年不归打拚自己的事业,他先后学过木匠,学过医学,接着受到推荐做过大队支书,做过乡镇书记,在“文革”期间备受打击,下放回家,最后又成了一名彻彻底底的税务干部,一直到退休在家。可以说,父亲悲苦的家庭背景,预示着一个悲苦的一生;父亲坎坷的生活经历,演绎着千百万穷苦人命运。

我从记事起,印象中就没有“父爱”的概念,父亲常年在外工作,每到年底回家一次,那是我们兄妹猜测着父亲归家的日子,每天把家打扫地干干净净等候着父亲。一旦看到父亲推着自行车疲惫地出现在院子时,我们兄妹是奔走相告,把快乐分享,那种兴奋之情难以言表,现在回想起来,当时我们没有老人的呵护,没有亲戚的关怀,父爱是最纯朴、最奢侈的一种爱了。父亲的到来,也意味着节的到来,对我们家庭来说是双喜临门,我们吃着父亲带来的糖果,看着父亲买回的“小人书”,听着父亲讲山外的故事,那时才真正感到什么是幸福。父亲总是过了元宵节后就去上班了,我们兄妹带着失落、依恋的心情,把父亲一直送到公路边上,一直目送到群山深处,那时才感到“父爱如山”的分量。

在我上初中时,正赶上农村承包责任制,我家分了牛羊和田地,操劳一生的母亲面对如此多的“家产”已力不从心,小学都没有毕业的姐姐、哥哥自愿放弃学业分担家庭负担。父亲那时也回家次数多了,除了春节之外,每年春播和秋收也回家帮忙。我真正认识父亲就是从那时候开始的。当时在我们村子,父亲是一个唯一吃“公家粮”的干部,在乡亲的心中,父亲是一个见多识广、值得信赖的人。记得那时父亲一回家,村子的老人就来和父亲闲谈,有的打听外面的新闻,有的家中有事不能决策让父亲替拿主意,有的让父亲看病,那时父亲擅长针灸,家中有很多“民间偏方”的中医书籍,凡是上门的乡亲,父亲总是以礼相待。若是年底,队长总是让父亲组织唱戏,父亲不仅二胡拉得好,还会唱秦腔,每天晚上,我家聚满了人,都是父亲指点排练。现在回想起来,若论父亲对家乡的贡献,我认为最大的就是把农业技术带进了村子。父亲虽在外地工作,但也是实足的“庄稼汉”,也许与他的工作有关,在农业方面称得上是行家里手。他先后给我们村子引进了小麦和豌豆新的品种,每年春播乡亲总是到我家来兑换种子,也是首次把播种机和喷雾气等农业机械带进村子,对于一个70年代的偏僻农村来说,这已难能可贵了。父亲谆谆告诫我不能忘本,在他看来,这“本”就是故乡的情结,是对故乡的留恋和对父老乡亲的感恩

父亲一生朴素节俭,从住房中初见端倪。在高中时,我考入县城中学,父亲那是也因工作出色从乡下调到县城税务所,并担任所长职务。父亲住的是单位宿舍,为了生活方便,把母亲也从乡下接来。在一间不到20平米的宿舍,父亲用帘子一分为二,前面是“客厅”,横放着父亲亲手给我们做的沙发(用铁支架焊成有靠背的长凳,上面铺上海绵,再用红布包裹)和一张木桌,后面既是厨房又是卧室。那时,我正处于虚荣的年龄,看到同学家那样“阔气”,我是很少带同学到家的。母亲也常唠叨父亲:“你多少年连个像样的家具都没有啊?别人一周买个羊来,你一周买来一袋洋芋。”父亲总是一笑了之。我们就在这样的“家”中度过了三年,后来单位给父亲分了一套100平米单元楼,父亲拒绝了,自己申请了一块地皮,盖了三间平方,用其余单位补发的钱供我上完大学。在我工作之后,我卖了旧院子,购置了一套楼房,原想把父母接过来住,可当父亲一看楼房那样奢侈的装潢,说了声:“你们这样的房子,我住不惯的。”一气之下回了老家,至今,父亲在哥哥的田地里搭起了一间房子,前面种植着各种农作物,我想,父亲这才落叶归根般地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父亲秉性耿直、倔强,对工作一丝不苟。在我刚毕业时,同学都找关系想留到城里工作,我也缠着父亲给我走走门路,最终我还是到了乡下工作,我知道他摸不开面子央求别人。当然,别人有事于他也是如此。有一次,有人来我家向父亲送礼,是一条烟和一壶清油,父亲态度坚决,那人放下礼品转身就走,父亲生气地说:“你给我拿走,你不拿我送到税务局去!”并让我追出门外归还礼品。那时我想父亲做事就是太认真、太固执了,以后也慢慢明白,这也是父亲对工作恪尽职守的体现,也是他与生俱来秉性耿直、倔强的写照啊!

我调到县城工作以后,父亲已退居二线,给单位负责基建项目。每天大清早,父亲起床很早,税务制服穿得整整齐齐,还拿出当年工作的势头,每天早出晚归,看得出,多年的惯性让父亲闲不住。那时我们老家刚搬迁到开发区,也正准备盖房,母亲抱怨地说:“你工作一辈子,单位上没有解决照顾一个儿女,要钱没钱,要房没房,这次趁着搞基建总沾一下光吧?”父亲正色道:“若要那样,单位也不会让他搞这个项目了。”父亲其实说的在理,从我作为儿子的角度看父亲,在物欲横流的社会,能对工作一丝不苟,且能两袖清风者,就是共产党员的楷模,我也以这样的父亲骄傲,这才是“无欲则刚”的内涵。

父亲对我们管束很严,是典型的“慈母严父”家庭。我们兄妹在父亲面前总是谨小慎微,做事尽量反复掂量,三思后行,生怕做错受到埋怨。父亲身材魁梧,不苟言笑,做事稳重、有主见,我们兄妹极少当着父亲的面说些牢骚话,即使我结婚以后,我也不习惯在父亲面前抽烟,酗酒,也一度模仿父亲待人接物,看来,父亲对我的影响已根深蒂固了。在父亲退休在家时,父亲性格变化不小,一改以往严肃的面孔,以和蔼、乐观的心态为人处事,家里有事时,也破天荒地征求我的意见,从这点看,父亲老了。父亲回到家,主动和哥哥分居,每天和往日上班一样,起早贪黑忙碌于他的果园,被当地人誉为“铁老汉”,一到果树成熟季节,他就给我打来电话,让我带着儿子去吃桃子。一直忙于工作我,也很少回家,每次节假日只能电话问候,父亲也总是那么几句话:“你不要耽搁工作,等放假领上孙子回来吧?”,字里行间,父亲俨然是一位慈祥的老人。

在我的家庭里,有特殊的两天,我铭刻在心。一是清明节。每年清明节,必须上坟,这也是我家约定俗成的习惯。自从我家搬迁到另一县城后,回老家100多公里,父亲年龄大了,现在往往是我代替父亲,上坟之前,父亲总是打电话反复叮咛,甚至连上坟的路线都精心安排。坟有四座:祖父祖母,还有曾在患难中资助过我们的两位老人。二是父亲的生日。在母亲的印象中,父亲从来没有提及过自己的生日,全家人无从知晓。我曾试探向母亲问过原因,母亲开玩笑地说:“可能小的时候没人替他过生日,长大忘记日子了。”我听后怆然。其实母亲也何尝不是这样啊!以后,我们兄妹商量,把每年的国庆节定为父母的生日,这一天,无论我们兄妹多忙,总是从四面八方赶来,和父母一起,度过这美好的一天。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做为人子者,我们要趁着父亲健在时,多尽道,别留下错失之憾。做为人父者,我们要秉承“父爱如山”的情怀,呵护、教育自己的子女,延续千百年亘古不变的话题。

六月的第三个星期日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121236/

我的父亲的评论 (共 1 条)

  • 兰花草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