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爱上音乐

2011-03-30 15:42 作者:梅遐  | 4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音乐对于我,就如同是一个情节。很多年来,就像是最亲密的朋友陪伴着我度过了许多平淡的、快乐的和不快乐的日子。有一些时候虽然也并没有天天在听,但就像是朋友、知己、人有时也并不必时时相守,却并不会影响彼此间的那份相知与相亲。;1984年秋的某一天,我正读纺工职高二年级。下午,也许是语文课上写作文,也许是自习课语文老师在看班,反正教我们语文的陈在教室,教室里也是乱糟糟的,随便讲话的同学很多,干什么的都有,而我正在拿着笔记本做摘抄。我喜欢看书,什么书都喜欢看看,看书对我来说并没有任何目的性,古今中外的小说散文诗歌文学书当然是最喜欢的,可是我能找到或能有钱买到、借到的这类书很少,根本不够我看的。于是科学种田啊,蔬菜、水果栽培,花卉培育,甚至家禽、家畜养殖的书我也看。一句话凡是我的手能拿到的书我都看。所以,可想而知我的摘抄本上是怎样的一个五花八门了。也许是我所坐的那个角落讲话的声音太响,语文老师走过来了,而我并没有注意。不知道是什么原因,陈从我的手中拿起了笔记本,随手的翻看,我很惴惴的看着他脸上表情的变化:带着笑、偏着头、那头好像还在微微的摇着和慢慢张大的嘴巴。看的出来,那笑和那张大的嘴巴实在是觉得我奇怪和可笑。忽然他把笔记本往我的桌子上一放,说:“你——?还知道贝多芬啊?”边摇晃着他的头,“你嘛只知道邓丽君啊!”我很想说我怎么不知道?但是我没有敢说。我知道那话语中含着的揶揄的味道。我知道他肯定是看到了我笔记本上抄的贝多芬的话,那是我从一篇小说中摘下来的,还有小说主人公对《命运》的感受。只是感觉很受伤害,也很不服气。

是啊,我只是一个乡下女孩,家里从没有出过读书人,每天放学后照例是要和大人一起在农田里干活的人。能看到的书都是一些市面上流行的,然后人家看过不要的才能借到我的手上,大多数时候都是破烂到肮脏不堪的。能听到的音乐也就是有线广播里放的和大街上刚流行的还属于时髦玩意的录音机里开的很响地炫耀着的邓丽君们。贝多芬和他的《命运》只是书上的文字而已。

真正接触西方的古典音乐并能使自己心灵产生震撼是在上了大学之后。1989年的5、6月间,全国正沉浸在一场所谓的动乱之中,同宿舍的一个同学从家里带了一只单卡的收录两用机,为的是收听“美国之音”。偶尔从同学那里看到一盘自己翻录的《圣母颂》(磁带盒上手写的巴赫、《圣母颂》,而在后来的时间里我再次听巴赫的圣母颂时却完全不是那样的,估计那盒子是张冠李戴了),不知道是谁写的,也无从知道是哪个乐队演奏和谁指挥的,只是觉得在那并不怎么纯净(带着翻录的磁带的很明显的沙沙声)的乐声中,心灵是那样的纯净而安详,仿佛能感受到圣母的慈爱的光播撒在我的蚊帐中的小小空间,而我却感觉那蚊帐中的小小世界是那样的无限,身下硬硬的床板仿佛变成了翻滚的白云,头上是明亮的苍穹······那三角铃奏出的叮叮声,像是透过云层的光,又像是来自天庭的声声召唤,让陷于黑暗的、不安的灵魂得到抚慰而变得宁静、平和。我一遍遍翻来翻去地听,就像上瘾般一遍遍体味乐声给我带来的快感。20年过去了,第一次接触音乐时的感觉却还是那样的清晰,还是会时时的浮现。

第一次进剧院听交响音乐会也是在1989年的5、6月间,学潮还是如火如荼,常州这个小城市却看起来平静了许多,由我们技术师范的老师吴昭阳等人牵头联系的上海交响乐团一百多人的阵容来常州演出,陈夑阳指挥(他是武进鸣凰人,因为这个原因吧,算是为家乡人民演出了)。我被叫去在接待座谈会上倒茶,演出时献花,所以有机会在剧院听音乐会。我坐在前排的位子上,闭着眼努力的听,第一场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算是比较通俗的。第二场是俄罗斯的一个进行曲,没有理解,没有感觉,所以也没有记住。后来陈夑阳又来演出过两次,改在了体育馆,我也有幸带着景仰的心情去了,只是总找不到当初在蚊帐中听带着沙沙声的磁带的感觉。直到今天,我总还是觉得在剧院听不如一个人在家里听磁带或碟片来得好。那么多人聚在一起,不过是一种景仰罢了,哪里能够有什么情感的交流啊。就如同在大庭广众之下如何能与爱人亲昵呢?那估计是要达到一种旁若无人的境界的。

在而后的日子里,音乐就成了时时陪伴的朋友了。

91年工作了,在学校也做了一段时间的学生共青团工作。那段时间一直努力的要把自己喜欢的东西拿去介绍给学生,希望那些和我当年一样的乡下孩子能有机会接触到这个世界上美好的东西。向领导申请了一些经费,买了一些磁带、唱片,每天中午在学校的广播中播放,希望会有几个学生喜欢吧。(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94年、95年,算是我人生中最困难的时候吧。从不喜欢像个祥林嫂一样把自己内心的伤痛显示于人的我,有音乐的陪伴也并没有感觉多么孤寂痛苦难熬。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是那时听的最多的。在大家下班后空荡荡的办公室、在租住的小屋里,让自己融化在那激荡的乐声中,让“我”在乐声中消失。舒伯特的即兴曲也是听的很多的,那音符中跳动的钻石般璀璨的光,如在湖面滚动的阳光,那样美丽。,听一听肖邦的前奏曲“雨”,一任铮铮的雨滴敲打在心头,灵魂就像逃离了躯壳,站在高处,审视自己。让自己的感觉感觉着自己的感觉在感觉着自己的感觉。有月亮的晚上,让房间里流淌着贝多芬的《月光》或德彪西的《月光》,与窗外的、在淡淡云层中漂浮的月光对应。星期天的早上,还可以在晨露微曦中放一曲《田园》,听云雀在雨后彩虹的田野上鸣唱。看阳台上长长的吊兰的叶子上凝结的露珠在晨曦中闪光。这样美丽的时刻,总让人感动的眼睛发潮。

总觉得音乐是最没有文化和时空界限的艺术,是作者和演奏者感情的抽象的表达,所以也是最能引起共鸣的艺术。在人们演奏和聆听的时候,从流淌着的乐音中交融着我们的感情。曾经有人问过:你觉得孤独寂寞吗?有没有觉得生活苍白单调?说老实话,真的没有觉得孤独寂寞过,也不觉得苍白单调,除非是有时自己想要那样。因为生活中有那么多天才的大师可以为伴,给我鼓励和勇气,解我迷津,指点我看到那么多美丽、美好的事。真的非常感激

今天,我仍然常常与音乐为伴,就是一种习惯吧。喜欢静静的感受她的柔情,她的力量,她的诙谐,她的忧郁,她的激荡,她的宁静、安详,她的明媚,她的悲伤······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106456/

爱上音乐的评论 (共 4 条)

  • 剑客
  • 水墨年花
  • 乐之云墨
  • 梦,轻殇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