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岳阳楼上思忧乐

2011-03-18 10:18 作者:青枫驿  | 4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游岳阳楼记

史荣东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先下之乐而乐”,这是激扬千古的名句,她却闪惊在洞庭之畔岳阳楼上的岳阳楼记筑最为古老者,它重建于晚清光绪,当时慈禧当政,在重建的岳阳楼建筑上有着“以凤御龙”的特征。岳阳楼是中国唯一现存的盔顶式建筑,三层十九米高木结构楼宇,四根粗大楠木架起楼高三层的岳阳楼。底楼中堂是仿张照书体绿字黑底《岳阳楼记》,二楼是被乾隆称为王羲之第一人者张照亲书的《岳阳楼记》,三楼是毛泽东书写的诗圣杜甫《登岳阳楼》诗篇。岳阳楼历代就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盛誉。

湖南是一代伟人毛泽东的故乡,船一靠岸在《挑担茶叶上北京》歌声中,在“芙蓉国内尽朝辉”中,湖南的乡亲们打着敲着鼓扭着舞笑迎远方客人,真挚而热忱的情感表达了对毛泽东主席缅怀,对朋友的扬溢着激情与好客,我们一下子被热烈气氛所感染,溶浸在欢腾飞扬的朝霞之中了……

说来有趣,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请范仲淹作记,而范仲淹根本不在岳阳,没有亲眼目睹新建造岳阳楼盛况却笔走蛇龙地写下了留劳千秋的《岳阳楼记》。在《岳阳楼记》气势磅礴地奔流出“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细一想并不怪,大凡文坛巨辟都有不同寻常的想象,有想象就会天阔任飞的翅膀,诗圣杜甫也未到过泰山也写出《望岳》“一览群山小”的名句。

岳阳楼有着贬官忧民的情结,秉存从屈原到历代文人名贤的呐喊,传承着为国为民的风骨,张扬着“先天下忧而忧,后天下乐而乐”的崇高思想境界,日月无边,水天一色。据有关资料记载仅唐宋二代就有数十位名流贬官岳阳或贬官途经岳阳楼。人生的顺利与成功是财富,而曲折与失败也是不可多得财富。尤其是达官与名流由于受到磨难与曲折使灵魂遭到“撞击”体会到人事沧桑,使自己思想与行为接近于民间,同情民间疾苦,反映民众的愿望。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范仲淹的“先天下忧而忧,后天下乐而乐”向我们揭示:为政为官的人必须有着忧患的意识,有忧患才能奋发有为,有忧患才能勤政为民,有忧患才能国泰民安。光武帝刘秀、唐太宗李世民、明太祖朱元璋、康熙、雍正以及诸葛亮、魏征、包拯、海瑞等等都是有忧国忧民意识,所以他们知道“水能载舟,亦能复舟”的道理。当然,在几千年历史长河中根本没有忧民意识大有人在,诸如纣王、周幽王、隋炀帝、唐玄宗、宋徽宗、万历、慈禧太后等等。就拿以“以凤御龙”岳阳楼与颐和园重修一样都在内忧外患之际,都在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毛泽东不愧为一代伟人,他的伟人之处不仅仅改变了山河,使崭新的中国屹立在世界,而且他深知“创业难,守业更难”哲理,把“不当李自成”的警钟常鸣。他曾与黄炎培讨论过中国政权变更的规律,几千年的中国历史往往是三、四百年,二、三百年变更一个朝代,有的朝代变更则更短,由新兴、兴旺、衰败到灭亡,这几乎是个铁的规律。我以为要跳出“铁的规律”,首先是改变观念,几千年一直是最高统制者是授命于天的天子,洋溢君权至高无上的传统观念,“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为官者民之父母也,世间万事、万物全在一人撑控之中,这样的社会只能在“铁的规律”中循环。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就是民本思想,我想,只有以民为本才有突破“铁的规律”可能,然而,真正把老百姓当成主人,是十分艰难的事,统制者中有多少俯首甘为孺子牛?毛泽东和老一辈革命家保持着思想上勃发朝气、工作上勤政为民、生活上艰苦朴素,心中有着忧患。而今,民本思想正在逐步地体现而现,由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无疑是实破“铁的规律”尝试。然而,在转变中有些当政者几乎压根儿没有民本思想,根本没想过忧患两字,认为老子就是天下,老子就是一切,有权不捞对不起祖宗八代,捞够自儿子捞够儿子捞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岂不知其头顶上有一片天,地上有百姓,天理难容,国法难容,民心难容!

“风清民泰”又是一个提示,这对于改革开放中一个重要提示,惩治腐败,勤于政事,以民忧为忧,以民乐为乐才能风清,只有风清,才能有民泰,只有民泰,才能天下大治,天下大治将使国强民富。即兴一联以志:

题岳阳楼

洞庭浩淼,曾激扬天下英豪,荡涤风雷,乐而乐;

雄宇辉煌,欲包揽九州大地,迷茫雾,忧而忧。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103379/

岳阳楼上思忧乐的评论 (共 4 条)

  • 芳草依依
  • 乐之云墨
  • 韩亚残
  • 清风凛冽
    清风凛冽 审核通过并说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