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四堡马屋——书坊庭院深几许

2018-12-18 11:04 作者:周贵义  | 4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书坊庭院深几许

周贵义

国庆长假的第二天,我和妻子及李广东、黄荣登、邹木荣夫妇应马泗水夫妇之约,欣然驾车到四堡镇马屋小聚。我们几个都是戏称“唐山炮校”——初中校长培训班的同学,情趣相投,交往已有20余年。

没有真正驻足过四堡镇,只是前往清流、宁化时路过,那时,省道204线穿镇而过,进入四堡境内时,只见四面青山围合,中间土地平旷,一片片青砖瓦房连缀不断,像拼图般镶嵌在田野间。山脚下和房屋群落间,多有苍天古木,绿烟团团,整个集镇娴静淑雅,落落大方。那天正好是圩天。公路也是集市,路两旁摆满琳琅满目的果肉菜蔬、衣服鞋帽、农家日用品等,赶圩的人熙来攘往,摩肩接踵,前呼后叫,好不热闹,只是嘈而不喧,杂而不乱,车子一到,人们不管是肩挑手提,还是空手步行,都很快自觉让道,车行虽慢,基本不堵,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虽未驻足,却也早闻大名,四堡,四宝,文房四宝是也。听这名字,都透着一股书卷气。百度一搜,才知这股书卷气不是平地而起,而是从千百年前的历史深巷中氤氲而来,充满翰墨香味。四堡是明清时期与北京、汉口、浒湾齐名的中国四大雕版印刷基地,所印书籍“行销江南,远播海外”,其印刷文化遗址至今唯一完整保存。邹圣脉,清康熙年间著名学者,一生无意功名,结庐而居,潜心著述,经他的严加校刊,极力推广,四堡书籍信誉极高,行销全国,誉满江南。其所增补编撰的《幼学琼林》,被称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是备受推崇的儿童启蒙读物。

在离连城、清流交界处百米下车,穿过街旁新楼间的小道,走数十米,豁然开朗,眼前一片开阔,远处青山一带,果树与风水林纠缠交接,浓翠如黛,山前是大片稻田和错落有致,鳞次栉比的新楼旧屋,此处即是四堡马屋,黄橙橙的稻毯和绿树果园将它装扮得金碧辉煌。中间一条小溪缓缓流过,一座风廊桥横卧溪上。桥无墩,横竖三层松原木垒叠,把两个桥头连接,桥上外观也是三层,第一层薄板雨披,齐刷刷遮挡着护栏和长木条凳;第二层瓦檐,瓦檐和雨披间是一排轩窗,可以观赏景色。桥头瓦檐下,悬挂着一方牌匾,上书“玉砂桥”三个遒劲的大字;第三层塔型穹顶,正中突兀,方方正正。每层都飞檐斗角,气势恢宏。这边桥头一片小景,鹅卵石小径蜿蜒曲折,回环往复,圈划出一块块绿地,矮矮的竹篱笆里,玫瑰、三角梅、波斯菊、天竺葵、萱草花,开得五彩缤纷,热闹非凡。惹得蜜蜂蝴蝶纷纷来探,辛苦奔忙。桥头边上一树古榕,伸展的躯干枝繁叶茂,把半座廊桥遮得严严实实,在她的呵护安抚下,廊桥静谧安详。平展的河滩一路延伸,绿草茵茵。步道沿河修建,中间透水砖,两边鹅卵石,靠河的路肩砌一段20厘米高的青砖坎,每隔数米,嵌一个凳子般大小的石头,规整又不死板,人们休憩时,不需坠臀便可坐下。一道青砖坎过后,便是长长的女墙。徜徉在步道上,擦肩而过的是一棚棚挂满果子的百香果,藤蔓密实,看不见棚内的人,却可听见采果姑娘的欢声笑语。隔着女墙,只见清清的溪水抚着沙石流淌,天光云影,游鱼细石,历历在目。清风徐来,我们仿佛能听见鱼儿的絮叨和蜂蝶的呢喃。(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廊桥的另一端也有两棵古树,相隔数米,与那端的古榕相对,三株古树枝叶相携,有如和睦的一家三口。此树与廊桥同龄,自1684年至今,尽阅300多年四堡烟云,马屋变迁。

穿过廊桥,我们当然不会放过这历史与现代交织而成的景致,一幅幅美图在我们的手机里定格。泗水兄与其族兄马德彪已迎至桥头,与我们热情合影。泗水兄介绍,间杂在楼房中的黑瓦房,原先都是雕版印刷的书坊,马屋书坊与雾阁书坊构成了整个四堡雕版印刷格局。虽然连片的书坊已被新建的楼房隔断,但仍可感受它的宏大,如果将马屋看做一个大书坊,走过玉砂桥的我们,才刚刚跨过书坊的第一道门槛。

缘溪而行,溪边是一条石头砌就的古官道,石面光滑如镜。此时杨柳依依,溪水清清,暖日照拂,微风习习,花香夹杂着稻香,沁人心脾。走过长长的石道,我们到了一处石阶前,两边砖墙直立,墙面古旧斑驳。拾阶而上,十余步,有拱门,踏入拱门,可谓跨进马屋古书坊的第二道门槛。此处已是平地,眼前一围荒废的庭院,院内空阔,杂草丛生,有野菊和在枯株上生长的芍药,奋力的从杂草中伸展出来,开得灿烂耀眼。此处有前庭,有侧厅,有洁园,可以想见当年的热闹与辉煌。转过此院,又见一门楼,虽不甚雄伟,却也是青砖黒瓦,进门是过厅,穿过天井是正厅,正厅两侧是偏房,后边是后院,院里也是人去屋空,虽有打扫,四处整洁,却有股阴湿之气。从后院出,绕进偏房,只见数个长条形石槽一字排开,每个石槽倚着一间小房间,我们认定小房间是废弃的厨房,正感慨将整石凿成水槽的不易和过去住人的拥挤,德彪兄则要我们猜猜这是做什么用的。这不是水缸吗,小房间不是厨房吗?正疑惑,德彪兄给出了答案,此石槽乃是墨缸,调墨用的,那些小房间都是印刷车间。我们吃惊不小,忙凑上前去,小房间空空如也,石槽的斧凿痕迹却分外明显,只是,多年不用,已没了半点墨迹。

出了这家偏房,踩着布满苔藓的鹅卵石小道,走过一弄,一座新楼侧面,是一个更为气派的青砖大瓦房。门侧有一石碑,是福建省人民政府2002年12月立的,国务院2001年6月26日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四堡书坊建筑。门边墙上挂着两块牌匾,一块是连城县人民政府立的国务院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四堡书坊建筑林兰堂,另一块是厦门趣撒野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立的亲子生态互动体验平台四堡基地。院子也是三进三肩,典型的九厅十八井,正厅内还有一方磨蚀得看不清字的匾额,据称是汀州知府所赠。院内的居民同样搬进了新楼,可惜的是,新楼的建设,拆了部分书坊。

林兰堂是马屋书坊的代表,到了林兰堂,我们才真正涉足书坊的深处。围绕林兰堂,还有数十家大小不一的书坊,鹅卵石路在高耸的青砖墙间绕来绕去,四通八达,串通一气的水沟至今仍流水漴漴,幽深的巷子,总让人误会没有尽头,不想,转过一个弯,又是别的书坊门楼,中间间杂着新楼。连绵不绝的老书坊,就像基质苗床,新楼房有如在上面的蘑菇,新老融合得天衣无缝。

离林兰堂不远,马屋正中央大路边上,一座正在修缮的厅堂叫大厅下里,是马屋一个小分支的议事场所,不出大门就可以摆上100桌席。每年节,从事印刷、销售的族人就在这里总结过去一年的出版成就,商量确定当年的计划、规矩,许多不必写在纸上的禁忌、戒律,便约定俗成,共同遵守。议事过后,便是族人欢聚,碗碟齐上,推杯换盏,敬老尊贤,觥筹交错,猜拳行令,起坐喧哗,不醉不归。此刻,虽然早已物是人非,书坊没落,雕版不再,但在马屋的书坊前的小道上、里弄间,书坊的门楼前、院子里,都会不由自主的想象到一摞摞、一箱箱、一车车满是墨香的各类书籍从这里销往全国各地和东南亚的繁忙景象,感叹于闽西这么一个不起眼的弹丸之地,竟与文化和出版有如此深厚的勾连。

泗水兄的晚餐极为丰盛,酒酣耳热之时,不免为时事造就的繁华而慨叹,也为繁华的逝去而可惜。有幸的是,连城县政府在四堡乡政府旁建立了中国四堡雕版印刷博物馆,收集了大量的实物,展现四堡雕版印刷的前世今生。馆长吴德祥,是四堡土生土长的诗人,极为有才,也极为用心,他的有序管理和潜心挖掘,使博物馆的展品越来越丰富,影响越来越深远,每日前来探访的客人络绎不绝。

德彪兄原先是教师,辞职下海后在深圳等地做生意,关注医药健康产业,也关注家乡的文化传承。泗水兄担任过四堡中学校长,提前退休后,在厦门从事文化艺术教育工作,建立了自己的文化传媒中心。旗下老师就有原四堡的小学校长。德彪兄建议,以中心为中介,以四堡雕版印刷博物馆、古书坊为基地,建立长期的厦门——连城亲子游和游学活动,利用四堡丰富的梨树、桃树资源,让沿海的大人孩子们亲自动手雕刻印版,亲自印刷,集中展示,传播四堡的历史和文化。

泗水兄是个说干就干的实干派,他表示一定会好好筹划此事。

四堡的雕版印刷历史已然远去,马屋的书坊神秘幽邃,但那轻轻飘拂而来的墨香却就在眼前,异常清晰。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anwen/vxdqpkqf.html

四堡马屋——书坊庭院深几许的评论 (共 4 条)

  • 草木白雪(李淑芳)
  • 神龙
  • 雪儿
  • 倪(蔡美军)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