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疫情下的我们之——近期我所读的几本书

2020-03-15 23:39 作者:康河柔波  | 4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疫情期间,除了上班时间,包括所有的周末,我基本上都待在家里。这让我有更多时间读点书。

在这样难得的慢时光里翻着书,品着茶,没有任何功利性,读的很慢很细,所以在笔记本上便涂鸦了一些读书感悟

许俊文:我们故乡沦陷的太快

这段时间,我隔三差五的喜欢回西卅店老家。

今年天,老家的农田被改造成大块的方田。很多在外打工的村里人都说,以后把地包给别人,就不用回来了。农村现在的道路、水电、网络等基础设施条件都很好,但任然不能让年轻的一代停下逃离的脚步,他们都去城镇或更大的城市发展了。

我们的故乡或者说是老家,正在沦陷。连人都不回来了,这不是沦陷么?只是速度快的有点让我吃惊。(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这让我再次从书架上取下许俊文的散文集《俯向大地的身影》,慢慢品读!

关注到这本书,首先因为作者许俊文是定远人,这本书写的都是岱山豆村的人和事。还有,就是《府向大地的身影》里的不少文章,经常被全国各地中考、高考语文试卷的现代文阅读与理解、作文写作等方面采用,所以就把《府向大地的身影》这本书推荐给我的孩子阅读,希望对他提高写作和鉴赏能力能有所帮助。

《府向大地的身影》把故乡豆村写的很美。他把身边的每个人、每寸土地、每缕风都写活了。他笔下的父母、邻居、旧友、土地、露珠、菜园、草垛、炊烟、夕阳、牛羊、鸡笼,和我们对故乡的记忆一模一样,感觉他身边的风,就是我们身边的风;他心中的遗憾,就是我们的遗憾。

在这部散文集中,《触摸村庄的脉搏》这篇散文让我产生了强烈的共情效应。在这篇文章里,我们曾经无比迷恋的村庄显得冷清落寞了,曾在这里世代居住的人多数都离开了村庄,一块块肥沃的土地怎么也等不回自己的主人。

皖东知名作家傅贵老师对许俊文的散文推崇有加。他甚至呼吁,希望地方政府能把许俊文笔下的豆村打造成风情村庄,让我们的乡愁能找到一片寄托的空间。

故乡在这个经济文化高速发展的滚滚洪流中,希望村庄的主人只是暂时撤离。故乡的村庄的像一座老房子,目前正在建设新居,这需要经历一个建房、装修的过程,等新房建好了,也许主人就回来了。

李白:世俗的另一面

诗仙李白,说他的诗歌多么唯美浪漫,绝对没人会质疑,而且人人都能吟唱几句流传千古的名句。若我说李白其实也是一个世俗的人,您千万别恼,这是我假期里阅读中国古代文学史,尤其是《康震讲诗仙李白》等书籍后,对李白有了更全面的理解,才这么说的。

李白的世俗,就从他是个“官迷”说起吧。

没错,李白是个“官迷”,他成年后一直都想在仕途有所作为,但他一直没有成功,这也让他的生命充满了悲剧色彩。

我们姑且来看看李白的人生经历吧。

李白出生于盛唐时期,青少年时期,他过的是比较安逸的。从他24岁起,便只身离开家乡开始了自己的“求仕历程”,希望通过结交贤达名流、高官显贵、皇亲国戚以求得举荐,从而实现自己入京为官的政治理想。

第一站,他去了终南山。因为当时有很多名士通过到终南山做隐士的方式,从而被朝廷择优录用为朝廷官员,但李白没有成功。

第二站,他去拜访了唐代重臣山东孔巢父。结果孔巢父一心向往田园,没有举荐李白,李白只得无奈的离开山东。

第三站,李白到了浙江寻到了当世著名道士吴筠,由吴筠引荐结识了太子右庶子贺知章,又由贺知章把李白引荐给了唐玄宗。李白如愿以偿的进入仕途,但他对官场显然水土不服,在京城逗留了一年之后,便被唐玄宗“赐金放还”,李白只能失意的离开长安。

第四站,就比较生猛了。李白为官心切,不辨黑白,也不听妻子的劝诫,居然盲目的投奔永王李璘,结果差点被作为叛军坐了打牢。

说李白是个“官迷”,绝不是在贬低李白,只是他求仕不顺,饱尝了人生的薄凉疾苦,令我们感到惋惜心疼。李白是一个钟幻想、极富浪漫主义情怀的人,他希望世界择贤而用,为官要爱民如子,但真实的世界哪能这么简单?在那个兵荒马乱、无法无天的封建社会,李白想要在政治上大展拳脚的愿望,只能以荒凉的破灭收场。

也许正是因为在政治上遭遇的凄凉,生活上经理的苦难,才成就了诗仙李白。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消万古愁!”“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郎西。”“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就算了解李白再多的隐私,读他的诗歌,扑面而来的,依然是李白那不食人间烟火的仙风道骨,和充满侠肝义胆的英雄豪气。

重读《平凡的世界》

很多人至少读过两遍《平凡的世界》,尤其是70后、80后人群。大家第一次读这部书,多数是在上中学的时候。那时候这部书在学生之间太受追捧了,若你没读过这部书,不仅不能与大家在同一个频道上聊天,在同学面前这简直就是一件羞耻、尴尬的事情。

至于为什么很多人会重读《平凡的世界》,我觉得有两个原因。一是对自己青时光的怀念。中学时代读过的书,就如同那时候结交的友谊,一辈子都不会忘。二是因为对那个时代的怀念。书中所写的内容,发生在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这部书对那个时代的爱情亲情友情以及生活给予主人公的苦难因太平凡太真切,所以同时代的人读起来,都能找到自己的身影,这样的感同身受,当然让读者不忍释卷。

我还发现身边一些同事、师友,他们会每隔一两年就捧起路遥的这部书在细细读一篇。春节前,与长篇报告文学《追问暴力》、乡愁散文集《望乡》的作者、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万全先生聊天得知,他读《平凡的世界》居然达14遍之多。

春节假期在办公室值班,发现同事杨忠浩正在读《平凡的世界》,回到家里,我也就从暑假里取下这部书开始了对这部作品的第三次阅读。

《平凡的世界》以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通过与田润叶、田晓霞、金波、郝红梅等人物间的故事,把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通过对一系列平凡人物形象的刻画与讴歌,为读者呈现出了那样一个平凡而恢弘的时代。

有人说,这是一部用生命书写的奇书,我赞同。有些声音听起来简单平凡,却能在大地间亘古回响,就如同《平凡的世界》对我们的影响。

致敬经典!致敬我们的时代!致敬像路遥这样伟大的作家!

苏童和他的小说

这个假期里,至少有半个月的时间,我都沉浸在苏童的作品里,尤其是他的小说。

有些朋友,我们是通过别人结识的,而买了一堆苏童的书,是我在读了迟子建的散文《一个人和三个时代》之后的冲动。在这篇文章里,说到了美国“国际写作计划”项目负责人聂华苓特别喜欢苏童的作品。我就莫名的觉得,苏童是否会成为第二个莫言,于是买下一堆苏童的书,就顺理成章了。

苏童是位写作起点很高的作家,一出手就是《妻妾成群》《红粉》。

《妻妾成群》是一部中篇小说,苏童的成名作,也可以说是代表作。故事背景大致是民国初年,一位受过新式教育的女学生嫁入一个大家族成为了四姨太,在“妻妾成群”的环境中明争暗斗,听说或见证了如自己一样的妻妾被投井溺死,最终自己也疯掉了。整个故事很晦暗,也很阴森,通过女人间要置对方以死地的“战争”,表现了在男尊女卑时代在夹缝中生存的女性的悲惨命运。据说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就是根据这部小说改编的,尴尬的是,这部电影我至今都没看过。

《妻妾成群》这个作品,流淌着苏童独特的南方意识。我之前读过一些苏童的散文。在散文里,他的很多笔触都落在了承载他少年时光的苏州小巷里。在散文中,苏童以精致柔美的语言、苍茫空灵的诗意,描写了略显清贫却充满幸福江南生活时光。但那还是秀美的江南,能让人触摸到苏州的杏花烟、小桥流水和吴侬软语。

苏童小说里的南方,则是另外一种令人不寒而栗的格调。环境阴暗、潮湿、糜烂,人物自私、狠毒、荒诞,这些在他笔下都展现的淋漓尽致。

在苏童的小说里,南方不是美好的所在,反而是暴露人性阴暗的场所,读后做几回噩,一点都不为怪。这好像恰是他作品的魅力所。

我是想说,苏童的作品非常关注人性。苏童的作品,正是用这些悲剧人物的恶,来激发更多人发自心底善。或者说,对那个人吃人旧时代的诅咒,等于是对幸福自由的渴望和呼喊。比如刚刚读完的长篇小说《米》。这个作品主角难民五龙,生活的苦难、地痞流氓对他的欺侮,让他对世界充满了恨意。当他用自己的忍耐、狡诈、暴力获得了黑帮头目的权力和地位后,他的人生目标就是报复这个世界。读《米》这个作品的时候,人物关于欲望、暴力、复仇那种畸形、变态的心理,我好像置身在过去那种绿头苍蝇乱飞的旱厕里躲避一场灾难般难受,但掩卷沉思,觉得这种暴力、反思人性的作品确有其独特的价值。

苏童的小说很有诱惑力,《红粉》《三盏灯》《罂粟之家》《妇女生活》《另一种妇女生活》等几个中篇小说,都是我这几天连续读完的,每个作品人物形象都让我印象深刻。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anwen/vobzbkqf.html

疫情下的我们之——近期我所读的几本书的评论 (共 4 条)

  • 平水晴云
  • 东湖柳
  • 程汝明
  • 残影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