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读《蛙》感知

2022-11-14 13:09 作者:于正祥  | 5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读《蛙》感知

文:于正祥

文学作品要感动读者首先得感动自己,这是文学的初衷。感动的实质是让文字容易入人心,让人易懂!伟人说过,“文学艺术是为大众服务的”,大众指的是普片性。莫言的文字就是这样朴实无华,易懂,更容易进入人心,并引人遐想无限。这就是为大众服务的文学艺术典范。莫言文章段落中的细述直截了当,不转弯抹角。不带任何华丽装饰词。如同好友之间的对话,没有装腔作势,没有之乎者也,亲切而温馨。我想这就是与当今一些华而不实的文章对比出的好作品。

《蛙》的作品我全部读完。我感知到的是,文字朴实得如同在听一个久别重逢的友人,同坐木櫈讲他经历的故事。莫言的《蛙》是用写信的方式完成的。读时,会感觉到是与好朋友通长话,或者友人对坐品茶聊天,再就是像倾听一首歌、那样来得自然。莫言的作品有形象、亲切、简单、易懂、感人。

《蛙》是阐述我国六十年代,困难时期、农村最低层的生活状态。内容是以计划生育事件为中心的故事。蛙,有比喻井底之蛙的意义,边远山区农民没有见过大世面,愚昧无知的思想在文章中暴露无遗。比如,当地农民用五官、四肢的名称来给孩子们取名字,莫言父亲给他取名小跑,希望他做事速度更快。书中说到六十年代我国还处于困境阶段,乡村的穷小孩们在饥饿中误把煤块当食品充饥的情景。那个时期,因为环境的影响,人的自私思想及行动占据生活的一部分。之中的农村干部所作所为有偏激及理解政策不透的现象,为了突出自己的工作成绩,六亲不认,反常规的做了违反自己良心的事等。农村的生活状态中的奇怪现象在文中屡见不鲜,人性在作品之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莫言《蛙》的写作技巧朴实无华,是因为他出生在那个年代的边远农村,并亲身经历乡村环境的生活状态。庆幸他没有在城市长大,因此没有被城市的繁华感染,也没有被社会潮流所迷惑,坚持一颗平民的心,坚持用以大众能懂的文字表达作品,用细致观察及亲身体验生活的态度,结合文学艺术的天赋,他成功的完成了《蛙》这部杰作!(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读《蛙》后感觉与现实生活现象反差很大,有一种惊奇的感叹!城市人与边远山区农民的习俗思维方式真的是天壤之别。计划生育及其他政策在农村实施比较困难,在城市贯彻较容易。城市人的文化程度高于农村,是地利及交通等种种因素造成,也叫地区差。有时候会觉得,人的一生真的是命运的安排。生长在城市,特别是一线大城市的人享受的待遇与边远山区人所处的环境是无法对比的,所以有扶贫工作的开展。小城市的人经常自己安慰说,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庆幸自己没有投生在边远的农村而欣慰。

我想谈的还是《蛙》作品的朴实性,及文字阐述的亲切感。作品的魅力是,能牵动人心,引人遐想,《蛙》有如老一辈讲过去的故事。作品有忆苦思甜的意义,能够帮助人理解事物的本质,对比从前与现在,也体会到中国社会的发展历程,让今天的人们更热祖国,更珍惜发展而来之不易的现实生活状态。莫言的《蛙》让人感动在朴实与亲切之间,比阅读那些华而不实,玩弄文字游戏的文章容易进心及感动!

综上所述《蛙》小说获诺奖,不是运气,而是作品本身的超越!莫言的作品不单国人读得懂,世界人同样领会其中意义,因此而被认可,所以莫言的作品《蛙》成为首位中国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从农民到诺贝尔奖是中国第一人。

(首发散文网)于正祥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zawen/vxqmdkqf.html

读《蛙》感知的评论 (共 5 条)

  • 漫舞洛城
  • 逐梦星空
  • 浪子狐
  • 于正祥
    于正祥 推荐阅读并说 作品的魅力是,能牵动人心,引人遐想,有如老一辈讲过去的故事。作品有忆苦思甜的意义,能够帮助人理解事物的本质,对比从前与现在,也体会到中国社会的发展历程,让今天的人们更热爱祖国,更珍惜发展而来之不易的现实生活状态。
  • 老农

    老农回复@于正祥:莫言是个诗人,他扯下程式化的宣传画,使个人从茫茫无名大众中突出出来。他用嘲笑和讽刺的笔触,攻击历史和谬误以及贫乏和政治虚伪。他有技巧的揭露了人类最阴暗的一面,在不经意间给象征赋予了形象。 ……… 在小说《酒国》中,最精致的佳肴是烧烤三岁儿童。男童沦为食物;女童因为被忽视而得以幸存。这是对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嘲讽,因为计划生育大量女胎被堕胎:女孩连被吃的资格都没有。莫言为此写了一整本小说《蛙》。 莫言的小说是在抹黑社会主义计划生育政策,是在丒化中国人民,是在迎合帝国主义,实乃文学汉奸尔!

    赞(0)回复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