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师也者,敎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

2018-07-11 18:04 作者:瑾瑜  | 9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暑期培训的第一天,全体教师观看了一部关于教育类的影片——《垫底辣妹》。青真是个经久不衰的命题,而青春的一场却是影响一辈子甚至能牵动起几代人,正如这部《垫底辣妹》为观众盛了一碗鸡汤。不同身份,不同年龄阶段的人对这部电影的看法自是不同。而作为一名中学教师的我更多地关注于影片中的教师在面对学困生,他们是怎么做的。如何与学困生和谐相处,帮助学生困生摆脱困境,在学习上步入正轨,我想很多像我一样刚迈入教师这个行业的年轻教师都需要思考的这个问题。影片中,有的老师在面对与主人公这样的学困生都是冠之予“学渣”、“坏孩子”这样的称号;而有的老师却是付出更多的时间,与女主人公进行友善平等的交流对话,耐心辅导其学习,鼓励赞扬她在学习中的进步。

影片中的教师对待学困生的态度截然不同让我想起了《学记》中的这句“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古往今来,但凡为师者都注重德才兼备,不仅要授学生“谋事之才”,更要传学生“立世之德”,而传德尤为根本。作为一名教师,除本身应具备相应的专业文化知识,更应具备高尚的道德素质,道德情操及道德标准。教师为先生,学生为后生。先生在施教过程中,应体现以德服人。师者,为人垂范也,德之彰显也。德者,品高也,德无不聚也。教者,化也;师者,德之彰显也。至善至美,化导人他。古代,惟能教人以道、可为人表范者方可称为“师”。 诚然教师是向受教育者传授人类积累的科学文化知识、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人。而教师更多地是学生的模范、师表,老师的言行对学生的引导和伤害都是十分巨大的。老师的善举,可以使学生终身受益;老师的失范,也可以使学生没齿难忘。从社会意义而言,个人认为“师德”比“师业”更重要。

陶行知先生说:“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

因斯坦说:“学校的目标应当是培养有独立行动和独立思考的个人,不过他们要把为社会服务看作是自己人生的最高目标。”“学校的目标始终应当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使学生对教师尊敬的惟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和才”。这都表明,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师不仅要授以学生谋事之才,更要传以学生立世之德。“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这是我们做老师的应该铭记于心、践意于行的一句话。传道就是要传学生“立世之德”,授业就是要授学生“谋事之才”,解惑就是要解学生“心智之惑”,这三者的结合就是育人。所以,育人是一个综合的传授过程,德和才其实本身也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所谓“德为才之帅,才为德之资”,正是这个道理。

对教师而言,德应体现在三个部分。第一,社会公德。第二,职业道德。第三,个人修养。教者,化也;师者,德之彰显也。具德者,上为之父母,下为之子贤孙;前为之导师,后为之靠山;左为之朋友,右为之参学。千教万教,教人为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师应具其德,含以文才,以德服人,以博治学,双管齐下,焉有学生不敬仰,不崇敬?师道尊严自会体现。

我们常说教师这个行业就是教书育人而已。可是现实中,很多人只为教书而教书,育人却被摆在了一边,这大大误解了这个词本身的含义。教书和育人本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教书的目的就是为了育人,而育人工作做好了,反过来必将对教书产生很大的促进。俗话说:“正人先正己”,在教书方面,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须有“一桶水”。同样,在育人方面,教师只有具备崇高的文化修养和道德水准,才能给学生做出榜样,才能得到学生的敬仰,才有资格对学生实施育人教育,同时对学生优良品格的形成还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所谓的言传身教,大抵莫过于此。但愿我们当老师的都能达到像鲁迅先生所说的“其身亡而其教犹存”这样的境界。推而广之,做到“其身离而其教犹存”,一起共勉吧!(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2017年7月10日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zawen/vvhnskqf.html

师也者,敎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的评论 (共 9 条)

  • 荷塘月色
  • 淡了红颜
  • 王东强
  • 听雨轩儿
  • 心静如水
  • 襄阳游子
  • 程汝明
  • 江南风
  • 含笑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