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视野、格局与幸福感

2019-05-23 13:45 作者:大书蠹  | 6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南京2019届高三一模:视野、格局与幸福

【真题回放】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70分)

有人说,人的视野小了,容易知足,幸福感就随之增强;

也有人说,人的视野小了,格局就会小,人生之路越走越窄,幸福感就随之下降。

幸福感之我见(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题记:人们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过得完美。

——马克思

幸福感与人的主观感受正相关,它是指人类基于自身的满足感与安全感而主观产生的一系列欣喜与愉悦的情绪。从第一句话来看,若容易满足就是幸福感的话,视野愈小小似乎更容易获得幸福感。若以此推论:井底之蛙幸福感似应最强。但现实情况却往往不是这样。

在《逍遥游》中,蜩与学鸠无疑是容易幸福的,他们不理解大鹏不远万里飞赴南海的举动,对自己“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的行为感到沾沾自喜。可从庄子的态度看,他对这些小动物们的幸福感似乎颇有些不屑。大鹏的视野可谓大矣,莫非它要与幸福感绝缘?显然不是。幸福感还是有差异的,至少在庄子那里,幸福感还是有大小之分,高低之别的。

大鹏历经艰难险阻,一旦到达南海,其获得的幸福感与学鸠“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所感受到的,其强烈程度显然是不一样的。所以说,人的视野小了,格局就会小,人生之路越走越窄,幸福感就随之下降。的确是有一定道理的。

当然,我们并否认,学鸠们更容易获得幸福感。

也许有人会拿陶渊明来证明“人的视野小了,容易知足,幸福感就随之增强”。对此,我不敢苟同,绝不能拿蜩与学鸠来与陶渊明相提并论。在他“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隐士表象下,是”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形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的”猛士本色。对于赏菊弹琴、把酒临风,让灵魂找到一个可栖息地方的陶渊明来说,归隐田园是幸福的,但也是不得已的。这并不说明他的视野小,格局不大,恰恰相反,正因为他看透了当时的时局,东晋朝廷积弱不振,才毅然弃仕途,而归田园。既然达不能兼济天下,那么,穷而独善其身,其实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陶渊明的抉择,恰恰说明了他视野的开阔,格局的宏大,为了寻找真正属于自己的幸福,当弃则弃,绝不拖泥带水。

马克思说:“历史承认那些为共同目标劳动因而自己变得高尚的人是伟大人物,经验赞美那些为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人是最幸福的人。” 就是说,在马克思眼里,只有那些视野大,格局大的人,为全社会、全人类谋幸福的人,才是最幸福的人。

所以,当我们为邓稼先与许鹿希的事迹唏嘘不已时,又怎样理解他们之间的幸福呢?28年的分离,28年的寻找,许鹿希用近三十年心血撰写《邓稼先传》这种行为本身就向我们揭示了“幸福感”的密码。

让我们乘着大鹏的翅膀,去追寻我们的幸福感吧,即使需要飞跃千山万水,历经千难万险,也值得我们全力以赴!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zawen/vngtpkqf.html

视野、格局与幸福感的评论 (共 6 条)

  • 草木白雪(李淑芳)
  • 雪儿
  • 王东强
  • 成飞烟
  • 一抹阳光
  • 淡了红颜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