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诗歌押韵与音乐律动(文学观点)

2020-09-15 18:07 作者:花茗  | 4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一、诗歌与音乐间存在共鸣性与共生性

1、诗歌与音乐间,何为律动:

简单的说:律动放在音乐上,它是音调高低、强弱交替间一种有规律性的节奏循环。律动放在诗歌上,它是文字平仄、押韵交替间一种有规律性的语韵循环。

2、祖歌与祖乐的起源,在于生存的本能与震慑:

很多人认为祖歌、祖乐的起源,是在于农耕。在耕种、收割时一种集体的有组织性的劳作过程中产生的,但我并不赞同这种说法。祖歌与祖乐的产生,更应该接近有组织的狩猎与防范这一过程中。它们产生于更加久远的原始社会时期。

如在一些现今位为数不多的只会狩猎,不会农耕的原始狩猎部落族群里。在狩猎与防卫的过程中,他们会有组织性的发出同节奏的声乐共鸣,来震慑与迷惑野兽。(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比如:他们会发出“哦、哦、哦”,“呜哇、呜哇、呜哇”的语音,再结合器械有规律性的敲击声,从不同的方位形成一种有节奏性的语音共振,来集中或驱离听觉更为灵敏的野兽。而他们所发出的简单语音与器械敲击声,就是最原始性萌芽期的“歌”与“乐”。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祖歌与祖乐。

或许,把祖歌与祖乐的真正起源放到生存与杀戮间,放在了对于野兽的防范与围猎间。很多文明性的国家,都不会给予认可与肯定。但世界各族文明的产生前期,任谁也无法忽略那个茹毛饮血的原始时期。

3、诗歌与音乐,同样也经历了一个悠久而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

当我们从祖歌与祖乐从原始狩猎时期,经历了一个较为久远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后,进入了刀耕火种的原始农耕时期时。

农耕时期,语言与器械都得到了更多的丰富与充实。而我们华民族,也就进入了夏商周的奴隶社会时期。在这个历史时期里,祖歌与祖乐就从最原始的狩猎,开始衍生与演变向了更多领域中去。例如:指挥、农耕、祭祀、甚至部落间冲突的战争等等诸多方面。

列如当人类的先祖们在劳作的过程中,发现耕种这复杂的劳动生产的过程中特别容易产生疲劳时,他们又发现一些有规律的简单循环语音和器械有节奏的敲击,能够更加有效的指挥与协调,个人或众人的组织劳动效率与疲劳减轻,所以祖歌与祖乐也被衍生到了农耕之中。

而这个时期里,祖歌与祖乐间的文字与节拍性源源不断地被丰富起来,开始从最简单的一字歌和一种器乐的敲击,演变成三四语音与多种器乐敲击的号子来。而号子,现今很多的领域间,还在沿用着。比如:众人搬运重物时,喊的“一、二、三、起”及军事操练时“一、二、三、四”等等,这些都是属于号子。

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语言、音符的丰富性与研发性,指挥、劳动、祭祀、包括部落间的冲突性的战争等等形式的更多需求,较为简单的号子又无法满足,历史对于歌与乐的必然需要性,所以才形成了最早的完整性三四言诗歌与夏周乐曲。而随后朝代的变迁,历史的延续。我们又经历了封建主义社会、至现今的历史性时代。语言的丰富与乐曲的丰富,其实一步一步一个脚印的,才走到了现代的音乐与诗歌中来的。

而诗歌与音乐不同时期的文艺与生存体现,其实并没有从我们的生活中消失过。比如:祖歌它的简单,简单到只是种一字歌、二字歌,但现今还有很多领域依旧被沿用着。比如:音乐里美声练习时:“啊、啊、啊”的不同音调的发声,以及空灵声般的海豚音。其实,它们都是祖歌的另一种形式的演变。

只不过古今两种祖歌与祖乐的不同点在于,最早的祖歌与祖乐的萌生,它们是我们先祖一种为了生存而产生本能性的行为。而现今的美声练习与海豚音,它们是一种为了更加符合文艺欣赏的表达形式而产生的而已。

二、诗歌押韵与音乐节拍

1、歌曲与乐曲为何无国际之分,祖歌与祖乐世人自小就接触过:

写到这里,很多人会说:歌与乐曲是无国界的。

对!认同这种观点,一点都没错。但是谁也没注意到,人自出生的婴幼儿时期,我们接触最早的音乐节拍与歌谣,其实就是祖歌与祖乐的另一种延承形式。

孩子父母,有节奏地轻轻抚拍着怀抱中婴幼儿,同时嘴里轻哼着祖歌“呜、呜、呜”、“喔、喔、喔”,安抚襁褓中孩子入睡时。谁都无法说清,这种本能性行为它到底产生是哪个历史时期。只是知道,它是一代一代的传承下来的,而且历史相当的悠久。

如果,真要深追这种行为的产生?是到唐宋元明清寻根?还是到三国、魏晋南北朝去寻根?还是到秦汉时期和秋战国时期寻根?甚至说,可以到去夏商周的奴隶社会时期去寻根呢?

其实,这一种最原始的歌谣与有节拍的拍抚行为。它并不是只有中国的各民族间独有的,其实世界各地的其它民族,它也同样存在。而且,无论你的社会文明发展是多么得悠久,还是社会文明依旧原始蛮夷,父母的这一种本能行为,它依旧存在于全世界各地。所以,我们最早的祖歌与祖乐,必然也要追述到人类起源的原始时期。

而我们最早接触到诗歌与音乐的律动,其实也是在婴幼儿时期。而这一点,更是一种谁也无法否认的血脉传承。

2、诗歌要押韵与音乐需节拍,都是为什么:

当我们读到,现今传世的最早诗歌集《诗经》时,会发现诗歌押韵与音乐节拍间的律动,比如:《国风·周南·关雎》。

关雎

先秦: 佚名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当我们会第一眼看见这首诗歌时,就知道它是一首四言诗歌。如果,去掉了口语化的助语“之”字的话,我们会发现句尾的“逑”、“求”、“友”、“乐”口语上其实都是押韵的。

而音乐上一些器乐的敲击节拍,其实也是可以用四分拍的。至于四一拍、四二拍、四四拍,就看玩音乐的怎么个玩出个“不亦乐乎”的出彩了。

诗歌为什么要押韵,音乐为什么需要节拍,其实都是为了产生一种文艺形式上,内在协和的有规律性的声乐律动。

3、诗歌可不可以不押韵,音乐可不可以不合拍:

其实很多人,一直在争论歌诗歌需要押韵的问题。有人问过我说:“诗歌可以不押韵。不信你看国外翻译过来的诗歌,它们就不押韵。”其实,这是一种极其不专业与不负责任的说法。

如果,你相对的懂得一门外语。是用耳朵去听音乐,而不是用眼见去看那些你并不了解的外国原文诗歌时,你就会发现其实外国诗歌它们都是押韵的。只是,在翻译原文的过程中,由于各国语言与发音的词汇不同,押韵的地方在原文翻译过来时,所以产生的语系上的隔阂把韵给遗失了。

我们再看下,音乐的合拍上。这个问题,就更加的容易理解了。

你找一个初学乐器的新手,叫其用并不合节拍的演奏方式,为你拉一首小提琴去试试看。或许,你就知道什么叫做噪音与灾难了。

其实诗歌需要押韵,这一点更加的体现在一些有着独立语言,而未形成独立无文字的少数民族的史歌传承当中。只有一定程度上押韵的诗歌,才能更加有助于自身民族文化上的口述传承。而一些失传的民族史诗与歌谣,它们的押韵方面就缺少着一种内在协和性的律动。而缺少了音乐与声韵间的律动,使得一些少数民族的史诗与歌谣,就因难以记忆与传承而从历史的洪流中消失。

写到这里,对于诗歌的押韵与音乐的律动间,这两种惟妙惟肖的关系,基本上论述完了。如果你想写诗,如果你想把你的诗,可编成歌曲来传唱与留世。那么,还是从最基本的有韵诗歌的基础写作一点点的开始吧。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zawen/vmtdbkqf.html

诗歌押韵与音乐律动(文学观点)的评论 (共 4 条)

  • 浪子狐
  • 浪子狐

    浪子狐顶!

    赞(0)回复
  • 浮云

    浮云确实是这么回事儿,只不过押韵并非易事,很多人才表示反对的吧。

    赞(0)回复
  • 回望

    回望赞同作者的观点。我对中华古诗词抱着一种仰慕敬畏的态度,始终认为古诗词就是古诗词,要写古诗词就必须按照严格的平仄韵律。而现代诗,则是不好那么讲究和区分了。不押韵的现代诗,絮絮叨叨中,倒是很能表达作者自身所要表述的情感,但总体看来,就像是分段分节了的散文(其中很大的因素应该是受到西方诗歌的影响)。相较而言,我还是喜欢能押韵的现代诗多一些。尽管,因韵脚的限制,语言所表达的张力受到影响,但中华历来就是诗即歌的文学国度,也便喜欢章节分明、朗朗上口诵读的乐趣.

    赞(0)回复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