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帮扶手拉手大爱心连心

2019-08-16 11:51 作者:戴征兵  | 8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帮扶手拉手心连心

——阳新县第二实验小学精准扶贫工作侧记

这个宁静的村庄每个月都有这样热闹的一天。一辆满载乘客的大巴车出现在湖北省阳新县陶港镇朱应村,车上走来三十多名乘客,每个人就象走亲戚一样,手上提着大包小包的礼品。看到这些人,朱必闲笑着说:“他们是实验二小的结对帮扶干部,是贫困户的亲戚和朋友,帮助我们解决了许多实际困难,他们每个月都会来探望我们这些贫困户。”谈话之间,这些帮扶干部走进村中的弄堂小巷,来到帮扶对象家中,开展帮扶工作。

朱应村距阳新县城16公里,东南与上徐村相邻,西与白沙镇相连,北靠九顶山与太子镇接壤。是典型的低山丘陵农业村。朱应村国土面积7.5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1951亩,其中水田面积1400亩,旱地面积551亩,朱应村辖4个自然塆,8个村民小组。有居民581户2276人。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是种植水稻和外出务工。朱应村人多地少,无集体经济收入,是名符其实的“空壳村”。

夯实基础,实现“九有”目标

2017年阳新县实验二小与陶港镇朱应村结对帮扶。面对一个人多地少、贫困人口多的贫困村,脱贫工作任务艰巨,困难重重。实验二小成立了“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派出了以副校长为队长的精准扶贫驻村工作队,长期驻村开展精准扶贫工作。(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按精准扶贫政策要求,贫困村出列,必须达到九有标准。即有主导产业;有集体收入;有健全的群众服务中心;有小学教育卫生文化等服务功能;有硬化的通村公路;有入户的安全饮水;有安全的农村电网;有入户的广电通信光纤电缆;有清洁的生活能源。

对照标准,朱应村基础设施相对完善,唯一缺少的是没有村级集体收入。为补齐短板,工作队和村“两委”班子认真研究,深入市场调查,也参观了许多村级扶贫产业基地,咨询产品的销售情况,最终选择了风险较小的项目。现在朱应村建有58KW光伏电站一座,年收益3万元。向朱应村朝晖生态农业合作社注入扶贫专项资金30万元,年收益3.6万元。同时改造升级苗木基地,年收入9000元,渔池年收入3000元,村级集体年收入达到7.8万元。彻底摘掉了“空壳村”帽子。

结对帮扶,解决实际困难

朱应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74户214人。扶贫帮扶人员来自四个不同单位,阳新县第二实验小学有35名党员干部结对帮扶47户;陶港镇政府等单位结对帮扶27户。习近平总书记说“干部要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使贫困地区群众不断得到实惠”。结对帮扶的党员干部牢记总书记的话,他们深入到群众家了解情况、讲解扶贫政策,从小事做起帮助解决实际困难,用真心、真情、真干赢得了群众认可。

乐进知逢人就说,“我能住进医院,得到及时治疗,得力于曹校长。”

原来,乐进知是曹倩校长的帮扶对象。乐进知和老伴都是七十多岁的老人。他本人患有肺气肿等多种疾病,老伴患有乳腺癌,动过大手术。因为治病,花光了家中积蓄,还欠下几万元的债务。为了尽快还清债务,乐进知的儿子和儿媳长年外出务工。老人身边无人照料。这不,乐进知老病复发了,两次去医院,均被告知,不能享受阳新县贫困户“9851”健康扶贫政策。必须先交费,再住院。他只好悻悻的离开医院回到家中,忍受病痛的折磨。曹倩校长得知情况后,立即到医院查询原因。仔细核实身份证信息后才明白,乐进知进不了医院,享受不了健康扶贫政策,是因为身份证信息录入错误。她立即到朱应村委会反应情况。和村干部一起到陶港镇派出所、县扶贫办开具证明,然后到合管办更正了他的身份证信息。乐进知住进了医院,得到了及时的治疗。

由于人事调动,贫困户朱美珍的帮扶人换了三个人。先是汪海燕园长,再是郭邦炉书记,现在是朱斌老师。朱美珍在2017年7月份,骑摩托车载着儿子走亲戚,遭遇车祸。朱美珍成为植物人,儿子重伤。遭此横祸,这个原本贫寒的家庭更是上加霜。汪海燕园长在教师中为他发起捐款倡议,筹得善款2000余元。汪园长调走后,郭邦炉书记接手帮扶。他鼓励朱美珍的妻子,要坚强生活,战胜病魔,相信党和政府一定会帮助度过难关……并与村党支部联系,帮他申报危房改造项目。目前危房改造已经完成,朱美珍一家也搬入新居。郭书记内退后,接手帮扶他家的是朱斌老师。朱美珍于2018年11月去世。他的妻子带着一个聋哑的儿子艰难度日,朱老师正在帮她申报农村低保,希望她尽快脱离困境。

乐发学一家三口均为智力三级残疾。家庭贫寒,全靠低保金过生活。开展结对帮扶经后,朱应村乐家组的人都说,乐发学遇上了一个好亲戚。人们所说的好亲戚就是实验二小的党员、退伍军人陈敦拥同志。他在部队服役多年,现在依然保持军人的优良作风,办事雷厉风行。接到帮扶任务后,他深入农户家中了解情况,制定帮扶措施。定期为他们送衣送物,如有困难,随叫随到,及时解决,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去年季,陈敦拥为乐发学家添置了两床棉絮、三件羽绒服、四双皮鞋。陈敦拥积极引导他发展产业,今年,乐发学种植了一亩杂柑,养殖了十多只家禽,还种植了水稻等粮食作物。

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实验二小三十五个帮扶干部,都有感人至深的帮扶故事。他们的义举源于他们的大爱情怀。

发展产业,筑牢“返贫”防线

发展产业是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法宝。也是防止贫困户“返贫”的重要举措。朱应村发展产业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村级集体企业,安排贫困人口就近就业,增加贫困家庭收入。朱应村建有58kv光伏发电站一座,可以带动10户31人,人均增收550元。其次,朱应村与朝晖生态农业合作社合作,向合作社注入扶贫资金30万元,安排贫困人口到合作社务工,可以带动15户51人,人均增收500元。

另一方面,积极引导贫困户因地制宜,发展种植和养殖业。朱应村共有41户贫困户种植杂柑,共计种植杂柑40亩。仅此一项,贫困户可获得奖补资金元。在特色养殖上,有3户贫困户养殖肉牛,共计养殖肉牛20余头,还有21户养鸡养鸭210只,24户养殖户共获得畜牧奖补资金元。

朱中毫就是靠养殖肉牛摘掉了贫困帽子。2014年,为给儿子治病,朱中毫不但花光了家是积蓄,而且欠下债务。他的家庭也因此致贫。但是他并没有气馁,而是充分运用优越的扶贫政策,迅速摆脱了困境。在村党支部和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朱中毫大力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他家养殖牛9头,养殖山羊11头,养鸡40只,年产值达到十万余元。每年可获得国家畜牧补贴2550元。他还种植了一亩杂柑,三年后,杂柑挂果,将带来良好的经济收益。

人的主动性被激发出来后会产生无穷的内生动力。做好产业,农户才有稳定的经济收入,才能确保贫困户不返贫,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会越走越顺畅。

脱贫攻坚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目的是消灭贫困。2018年,阳新县脱贫攻坚摘帽取得重大胜利。在朱应村的结对帮扶工作中,实验二小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朱应村实现了“村出列,户脱贫”的目标。然而实验二小的党员和干部牢记习总书的指示,做到脱贫不脱政策、脱贫不脱帮扶。按照“扶上马,送一程”的工作要求,实验二小全体帮扶人员和贫困户一起继续行进在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大道上。

阳新县实验二小驻陶港镇朱应村工作队 戴征兵

2019/6/18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zawen/vhsdpkqf.html

帮扶手拉手大爱心连心的评论 (共 8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