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忆游“嘉峪关”

2018-04-15 11:06 作者:风消汗  | 8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第一次游长城名关,已经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现在回忆起来,脑海中某些片段的印象依然隽永如新!记得九0年的暑假,前往新疆参加朋友婚礼,乘火车路过嘉峪关市时,正是间,火车在车站稍做停留就继续向前行进。

透过车窗观察,靠近铁路沿线的地方,零落散布着的各色轨道灯正慢慢地向车后移动,道路以外的地方是高低错落着的建筑物,在城市路灯微弱的光线下依稀可辨,而远处是连绵不断的山脉,在黑暗中仅有一些模糊的轮廓,尚能把天地区分开来。蔚蓝蔚蓝的天空中,点缀着几颗星星,闪呀闪的,恰似晶莹的宝石。行进的车轮不断地撞击着铁轨,“咣荡、咣荡、咣荡……”地响着,然后渐渐地变成“咣咣咣……”的声音,而且越来越急,在这沉静的夜里,显得格外的响亮。这时,身子不由自主地向一边倾斜,知道这是火车快速行驶在弯道上产生的离心作用。趁势顺着火车前进的方向望去,看到火车前部分弯曲的身影犹如一条扭曲着的、飞腾着的光龙,正勇猛地搏击着黑暗。前方黑的夜幕上,突然出现两小团亮光,明亮远超天上的星星和行进的车灯,仿佛是两颗神奇的、巨大的明珠,飘浮在地平面上不太高的空中。随着火车的行进,那两团光渐渐地移到了车后,而这时它们各自也拉成了一条光带,又慢慢分化成一个巨大的“仝”字,笔画间流动着的七彩光,照亮了它周围的一切,原来那是一座城墙上耸立着的两幢层楼,宛如天上玉砌琼楼那么的美仑美奂,令人心驰思飞!天亮的时候请教服务员,才知那是嘉峪关的城楼,于时暗自决定返程时要好好游览一下嘉峪关的景致,飞渡一下名关的悠久历史。

五日后返回嘉峪关火车站时,已是早晨九点左右。下了火车,已按耐不住激动的心情,顾不上认真过早,仅买了两根油条和一杯豆酱,边走边吃,直奔嘉峪关关城旅游景点的公交而去……

下了公交,穿过广场,先在售票处外墙上简要了解点景点的大致介绍,才知:“东有山海关,天下第一关。西有嘉峪关,天下第一雄关”,一个“雄”字,已经道出两大名关的不同之处;嘉峪关比山海关建成要早九年等等。

走进景区,极目远眺,雄浑的黄色城墙环抱着一怀翠绿,外城城楼的檐角飞窜在高大的树冠之间,势犹压冠而竞天。城墙外面紧连着一湖,湖边绿荫之间散见着几处亭子,听同行的游客说这湖叫“九眼泉湖”。经过一棵高大的柳树后,果然在路旁的“龙头型”石砌上书写着湖的名字。加快步伐追上一个旅客团,随听他们导游的解说。从导游的讲解中了解到:嘉峪关是明代长城沿线最西端建造规模最为壮观、保存程度最为完好的古代军事城堡,素有“中外钜防”、“河西第一隘口”之称。听着走着思索着,不觉间就远离了那个旅游团,剩下独自一人漫游。

穿过宏阔的外城城门,看到门内近城墙处有一座碑亭,亭子的石碑上大书“天下雄关”四字,字体古朴厚重。绕过养马场,越过砂枣林,巍峨雄观的关城内城即跃入眼帘。关城外右侧沿着蜿蜒地势伸向远方的土墙,应该就是长城的古城墙了,历史岁月留下的痕迹十分明显,已经很有点斑驳沧桑;关城城墙的下半部是夯土墙,上半部是砖坯砌墙,整个关城城墙有两倍外廓城墙之高,虽有点点脱落,但保存尚还完好,几乎没有老态龙钟之感。关城外侧东面是文昌阁:两层飞檐阁楼,门前两排黄色的旗帜迎风招展,整齐而肃穆;门口左右两边各站立两名着明朝银盔银甲服饰、手持偃月大刀的“士兵”,凝重而威武。文昌阁一侧是武圣庙,香火很旺;一侧是戏楼,蕴有丰富而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内涵,特别是戏台两侧的对联“离合悲欢演往事,愚贤忠佞认当场”,令人难忘!城墙南面一侧是进关城东翁城的大门,门额上题字曰“朝宗门”,巨大而厚重的门闸前也站有四名武土,持刀把守着大门。这一景观真让人有点瞬间飞越历史,穿梭到明朝,亲身体会重关武备的森严。(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站在翁城光化门门洞前抬头仰望,高大的城墙上面耸立着的三层三檐歇山顶式城楼,宛若苍鹰奋翼击翅,欲凌空飞去;第三层楼檐下悬挂着巨大的额匾,书写着六个金黄色的大字“天下第一雄关”,字体雄壮磅礴,气势飞扬。进入光化门门洞,向前平视,一幅奇异的景观即呈现在眼前:门洞犹如巨大的拱型画框,两排砂枣树整齐地分列在道路两侧,几处亭子在林荫遮掩下若隐若显;斑驳陆离的枝叶影子印在几位来往游客的身上,来回地晃动着;对面的城门洞则在重重枝叶的摇曳间,偶尔露出点真容,显得有些羞涩;高大的砂枣树树冠似乎要努力占满画面,但还是难以遮蔽对面城墙上雄伟的楼阁。旁边一个团队的导游介绍说:“这就是著名的门中楼阁奇观”。穿过光化门门洞进入了内城腹地。城墙边置一巨石,名曰:“击石燕鸣”处,遂拿起巨石上的小石,敲打两三下巨石,旋即听到几声恰似真燕子鸣叫的“啾啾”声,在自我称奇的感叹声中,思索着那个优美的传说,便上了光化门内侧登城墙的马道。登上城楼高处,环视四周:东面是嘉峪关市区,各色建筑物平铺在地面上,排列有致;北面无边无际的黄沙和靠东边的长城,一直连到远方的大山;可以清楚望到南边沙谷底处的火车路、公路和远远的、苍茫的祁连山,都静静地横亘在东西方向;西边的城楼遮挡了视线,只能俯视关城内城的整个布局。内城呈矩形,城墙四角皆建有角楼,南北城墙的中间各建一敌楼,东西即是城门,城门上的楼阁正是那夜在火车上看到的琼楼。内城地面正中是东西南北的通道,将整个地面划分成几乎大小相等的四个部分:东西路直通城门洞,两侧整齐地排列着砂枣树,南北道与敌楼在一条线上,北路直通城墙跟,南路与演武场相连;北路东侧是一座两进院的府第,南路西侧则正是演武场。走下城墙继续游览,先进府第,宅第是嘉峪关游击将军府,也称游击衙门,初建于明隆庆年间,是明清两代镇守嘉峪关的游击处理军机政务的场所;后观演武场,演武场四周旌旗高竖,四小四大火炮分摆场子前端左右,四座蒙古包兵房对应分立场子后端左右,演武场后边紧靠城墙中间设有点将台,台左右各架设一面战鼓,一端的兵器架上插着刀枪棒戟斧等各式冷兵器,显得威武雄壮。站在这里,仿佛就能看到明朝士兵们虎跃龙腾的身影,听到他们操练时震天动地的喊杀声……

西面关城城门部分几与东门一样,不同的是内城城楼叫柔远楼,翁城城门叫“会极门”,会极门门楼的后檐台上放着“一块砖”,传说着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高超技艺。城西还有一处不同于东城,那就是翁城城外又加建了一层建筑,名曰:“罗城”。“罗城”是应敌的正面防御体系,城墙全部用砖包砌,非常坚固。“罗城”正西开门,门楣上题“嘉峪关”三字,城墙上建有楼阁,形制与光华、柔远楼一致,南北两端各建一“箭楼”,可瞭望关西、南、北的烽火台,警戒来敌的动向。站在罗城的城楼上西望,可真是“黄沙漫漫万里长,西域遥遥不见迹!”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ibi/vzzrrkqf.html

忆游“嘉峪关”的评论 (共 8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