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张说《论语》·连载263

2018-09-06 06:58 作者:张关林  | 5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张说《论语》·连载263

11.26,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注释——曾皙:姓曾,名点,曾参的父亲,也是孔子的学生。长:年长。摄:夹在中间受到逼迫。饥馑(jǐn):灾荒年。比及:等到,到了。知方:懂得道理,遵守礼仪。哂(shěn):微笑,讥笑。会同:诸侯会盟。两诸侯相见叫会,许多诸侯相见叫同。端章甫:端,也写作“褍”,周代礼服也叫玄端。章甫,指一种礼貌。此处指穿着礼服。希:同“稀”,稀疏,指速度放慢。作:站起来。撰(zhuàn):说的话。伤:妨碍,妨害。莫:同“暮”,晚的意思。风:动词,吹风。舞雩(yú):古代求的祭坛。咏:唱歌。与:同“欤”。)

(白话)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陪孔子坐。孔子说:“因为我比你们年纪都大,但你们不要在意这个。你们平常总说:‘没人了解我啊。’要是有人了解你要任用你,你将怎么做?” 子路不假思索地回答说:“有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之间,外面有军队侵犯,国内又有饥荒,让我来治理它,等到三年,就可以使人民勇敢,并且懂得道义。” 孔子微微笑了笑。又问:“冉求,你怎样呢?” 冉求回答说:“纵横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小国家,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可以使人人富足快乐。至于修明德制礼乐,只有等君子了。” 又问:“公西赤,你怎样呢?” 公西赤回答说:“不是说我已经很有本领了,我愿意这样学习。在宗庙祭祀的事务上或者与别国的盟会中,我愿意穿着礼服,戴上礼帽,做一个小小的司仪。” 又问:“曾点,你怎样呢?” 他正弹瑟,声音稀疏,铿地一声,放下瑟站起来说:“我的志向和他们三位同学所讲的不同。” 孔子说:“那有什么妨碍呢?正是要各人说说自己的志向呢。” 曾皙说:“暮春三月,都穿上春天的衣服,和五六个成年人,六七个少年人,去沂河洗个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唱着歌回来。” 孔子叹息说:“我赞同曾点的想法啊!” 子路、冉有、公西华三人出来了,曾皙后走。曾皙问道:“那三位同学的话怎样?” 孔子说:“也不过各自说说自己的志向罢了。” 曾皙又说:“您为何对仲由微笑呢?” 孔子说:“治理国家应讲究礼让,他说话却不谦让,所以笑笑他。” 曾皙又问:“难道冉求所讲的就不是国家之事了吗?” 孔子说:“怎见得纵横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土地就不是国家了呢?” 曾皙又问:“公西赤所讲的不是国家吗?” 孔子说:“有宗庙、有国家间的会盟,不是国家是什么?如果公西赤只能做个小相,谁能做大相呢?”

(张说)这段较长,也较啰嗦,介绍了孔子跟几个学生关于志向的对话。几个学生分别谈了各自的志向,值得注意的是曾点的志向。其实曾点说的不是志向,而是在回忆自己很喜欢的一种生活:“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暮春三月,穿上春天的衣服,和五六个青年人,六七个少年人,去沂河游泳洗个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唱着歌回来。)——这似乎与志向没有关系,而偏偏孔子就点赞了曾点的不是志向的“志向”,而对其他学生的真正的志向则不置可否,不仅不置可否,还批评了子路志向的不谦虚。这是为什么?(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曾点的话使我不由联想到这样的诗句:“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曾点的话与此有相同之处,都反映了求学时代的有志青年,对未来踌躇满志的豪情!其实大多数人在中学时代都有过这样的情怀,那时候善良、热情、好学、充满理想。但能始终保持这种情怀的人却很少,许多人再挫折之后,把这个“初心”的彻底忘了。每次读到曾点的话,也使我不由想起我的中学时代,与邻居五六人去近效的河里游泳,太阳下山时开心地漫步回家,怀里假模假样地揣着一本英语书,嘴里嚼着从农民田里偷摘的菜瓜,心里满是对未来的憧憬。我能有此联想,孔子自然也会如此联想。孔子之所以点赞曾点的“志向”,我认为是赞许曾点的不忘初心!实际的志向是什么,无关紧要,但一个人能始终不忘立志时代的正能量的豪情,就是使实际志向“不忘初心”、不离正道的保证。孔子就是为此而点赞的。

《论语》第十一部分结束。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ibi/vxstskqf.html

张说《论语》·连载263的评论 (共 5 条)

  • 淡了红颜
  • 王东强
  • 听雨轩儿
  • 草木白雪(李淑芳)
  • 浪子狐
    浪子狐 推荐阅读并说 欣赏!推荐!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