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短文两篇

2019-01-13 10:34 作者:清风  | 4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漫步步在深秋的旷野(散文

(自拍于枣庄的杨裕)

文/辛淑英

一个阳光明媚的深秋的日子,我在旷野中漫步。

我为它那疏朗和明澈惊讶。在简洁的线条勾勒出的辽阔画面中,日鲜明的生命气息已消退,一切变得萧索,深沉中再也没有了张扬与排场。

山下的枫树红成了火焰,似千年的诗韵犹在;阳光给梨树,核桃树的每一片叶子镀上金边,抹上红晕,飒爽的风中,舞动出绚烂的舞姿,飞舞的线条耀眼夺目;银杏树上金灿灿的小折扇均已稀疏,地面上像撒了一层碎金,为这深秋又增添了绚丽的一笔;白杨树的枝桠直伸向蓝天,阳光中簇拥的叶片闪着金箔般耀眼的光芒,像倾倒在蓝色画布上的明黄颜料,厚而密实。(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远处黑黝黝的村舍,与收获后深褐色的土地相接,一片片新绿的麦田像打在褐色土地上的绿色补丁,生命的张力与萧索相并存,正好是你方唱罢我登台,这是大自然的绝妙神笔。

在一片湖水旁,我静默良久,秋水和风一样明澈,不带一丝尘染。蓝天白云,高耸的山,树的倒映,静止在湖面上,是油画的色彩与深韵。

一阵凉风过,树叶萧瑟而落,似漫天的蝴蝶飞舞。我踏着酥脆作响的落叶,想到原本生机盎然的生命正是顺了自然之道,才如此从容地纷落。人的生命也颇不如此,像四季的轮回,意气风发的年少如孟,心志豪情的青年如仲夏,奔波不息的中年如深秋,然后是隆岁月的洗礼中日渐衰老,走向生命的终点。

我捡起一片枯黄、边沿卷曲的落叶,仔细辨别着上面的脉络,如一条条发瘪的血管向两侧伸去。叶面也失去了往日的光鲜,嗅一嗅,它传递出的是苦涩的气味,就连这仅存的气味不久也会被阳光收走,风将它变化成黑色,腐烂后融入泥土的怀抱,做那遥不可及的绿色之。就在我思沉之际,放佛听到来自树深处的喘息,这是生命中对新一轮叶子的呼唤。生命气息的延续,也使树少了晚秋中失去叶子的悲哀,更是叶子的不屈,在作出最后的飒飒得响声。

凉风中,当我再次视向那些叶片绚烂飞舞,站成风景的树,岂不是在欣赏西方印象派画家的风景油画?那斑驳的色彩、透彻的机理、与蓝天调和,画面看起来丰满,极富动感和张力,那不正是生命气息在泥土中的传递!

我踏着落叶,又随想起晚亭上的枫叶所结的愁绪,秋寒中的橘柚和梧桐,落霞与孤鹜的齐飞,那枯藤、那昏鸦的嘶鸣……多么温情又悲凉的画面。

都说秋日多悲凉,我看又非寂寥,与春夏相比,它是如此静好。秋色故园情,润生出一派家的味道,等待游子归去的那扇门,永远是虚掩着的,因为那看似沉寂的背后,封存着生活的足迹,每一个细节里都布满深深的怀恋。

旷野中漫步太久,该回了,不知觉中心已被斑斓的色彩迷离。我定了定神,重新找回归路。忽然又想,落叶匆匆地赶路,不正是有了美丽的期盼?正因为凋零才有了新生,凋零才不悲凉。

这样想着时,我加速了行走的脚步,深秋的旷野,在我频繁的回眸中变得越来越模糊。

2019年1月12日写、

儿时的腊八节

辛淑英

提到腊八节,自然想到腊八粥,口里便生出一种甜腻腻的感觉了,记忆也变得那样温暖与绵长。

小时候,对于母亲做饭、拾缀家务、缝补洗浆的忙碌全不理会,因嘴馋,总嫌日子过得慢。好不容易进了腊月门,便开始掰着手指头数日子,或和小伙伴们在门外的老土墙上划杠来计算天数。直到有一天,听大人们讲“真快,明日腊八了”原本寂静的乡村里就有了零星的鞭炮声,嗅着那火药味,小伙伴之间高兴地拍着手相互转告“点炮了,腊八了”。这是腊月的第一个节日,能不快乐吗!我们唱起儿歌——

“腊八祭灶,新年快到,

闺女要花、小子要炮,

老太太吃粘甜糕,

老爷爷戴新毡帽”

唱着时满村子的疯跑,天再冷,也不觉得冷,这种新奇,得意和快活,都是想喝腊八粥引起的。

腊八喝腊八粥,最早起于宋代,一千多年的历史了。我们家也喝,母亲过日子虽然节俭,但是喝几顿香甜的腊八粥,给我们解嘴馋,还是必要的。在头两天里,开始围着她嚷嚷“要喝腊八粥了,要喝腊八粥了”。

说也奇了,平常家里喝的都是玉米粥,山芋糊,并不怎么见的各种豆、花生仁儿、甜枣儿、白糖,可一到腊八节前一天,都被母亲变戏法似得给变出来了。她坐在房屋门前的太阳光里,把那些豆呵什么的,一次次倒进簸箕里,仔细地捡去里面的杂陈,留那颗粒饱满的在手心里轻轻滤过。第二天,她起的特别早,当我们还在睡梦中时,母亲就可能起床了。赶我们醒来,母亲还在用慢火熬煮着,便见满屋子里热气很盛,热气里飘散着煮腊八粥的香甜味道。真好闻,我使劲儿吸鼻子,就听锅里的粥咕嘟咕嘟得翻滚,引得嘴直叭咋,口舌湿润了,口水咽下去又上来、上来又咽下去,不能再忍。于是乎赶紧穿衣起床、哧溜下炕,摸起冻有冰碴子的碗,也来不及除掉那厚厚的冻凌,就让母亲盛。母亲嚷嚷着:“别急,别急,烫着了你”。可嘴馋心急地要喝,哪管得了那么多呀!吸溜着嘴喝起来。腊八粥呵,粘稠得很,又香又甜,各种豆都煮开了花,花生仁也面了。一气喝了两大碗,还不够。

后来我也学会了煮粥,如清代袁枚在《随缘食谱》里,对煮粥作了一个很好的定论:“见水不见米,非粥也;见米不见水,非粥也。必使水米融洽,柔腻如一,而后谓之粥”可见煮粥不只是在于火候,先旺火煮开后转慢火长时间熬,更主要的水米适度才熬出好粥。做人做事也颇不如此,只要用心做了,一定差不了。

再后来,我做过多种品味的粥,什么五谷豆香粥,银耳莲子粥,八宝粥,加了蟹肉做成的蟹粥、奇香无比,但是都没有童年里的腊八粥喝起来香甜、美好,一辈子忘不了,因为有太多的回味在那腊八粥里珍藏着。

于2019年元月(腊八节)写、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ibi/vwwnpkqf.html

短文两篇的评论 (共 4 条)

  • 雪儿
  • 紫燕之约
  • 心静如水
    心静如水 推荐阅读并说 赞
  • 醉死了算球
    醉死了算球 推荐阅读并说 都说秋日多悲凉,我看又非寂寥,与春夏相比,它是如此静好。秋色故园情,润生出一派家的味道,等待游子归去的那扇门,永远是虚掩着的,因为那看似沉寂的背后,封存着生活的足迹,每一个细节里都布满深深的怀恋。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