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张说《论语》·连载247

2018-08-21 06:22 作者:张关林  | 8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张说《论语》·连载247

10.23,朋友之馈,虽车马,非祭肉,不拜。

(白话)朋友送的礼物,哪怕是车马那样贵重的东西,如果不是祭肉,就不用躬身下拜。

(张说)一块祭肉同一辆马车相比,其价值差距不亚于如今的一碗红烧肉同一辆奔驰车的差距。但孔子却看重祭肉,看轻车马。这是为什么?因为祭肉具有伦理内容——“”。祭祀的肉,已经不仅是肉,而成为孝的载体。马车尽管贵重,只是单纯的交通工具和身份象征,与孝的地位不可相提并论。因此,这里点出孔子对这两种馈赠的不同态度,说明孔子重伦理,轻物质。伦理与物质孰轻孰重,反映人的文明程度。

人在最基本的物质需求得到满足后,对他影响最大的就是观念。人的情感波动完全受制于观念,价值取向、重大抉择都受制于观念。可以说,观念就是一个人肉身之外的本体。什么样的观念,铸就什么样的人,并产生与此吻合的生活轨迹。而人的观念却是各种各样的。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或者如瞎子摸象——人的视角不同,环境不同,形成的观念就不同,眼里看出来的世界也不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此之谓也。但观念不同很正常,也无关紧要,不同的观念都有其合理与荒谬的地方。但是,是看重伦理还是看重物质,却能区分出观念境界的高低。人们常说的一句话“生活不只是苟且,还有诗与远方”,听起来富有哲理,好像“苟且”是看重物质,而“诗与远方”则属于看重伦理的高雅。但这句很优美句子,其实是误导。“苟且”,是指注重眼前;“诗与远方”,是指注重于长远。但没有眼前,哪来的长远?如果轻视“苟且”,你向往的“长远”永远在地平线,不会靠近。再说,注重长远,与看重伦理毫无关系。借高利贷的人显然为了解决眼前的“苟且”,而高利贷的放贷者也显然注重的是“诗与远方”(远期高额利息),你能说放贷者的境界比借贷者高吗?

10.24,寝不尸,居不客。(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注释——居不客:自己在居时的样子,跟有客人在时的样子是不同的。)

(白话)孔子睡觉不是像死尸那样直躺着,平日坐着也不像会客或做客一样跪坐。

(张说)我认为本节没有意义。寝不尸,是说孔子睡觉不像尸体那样一动不动,他是会翻身的,会动的。但绝大多数人睡觉都会翻身,为什么孔子翻身就那么稀奇,非要广而告之呢?只有一种可能,就是孔子过去睡觉是一动不动的,让人误以为睡死了。后来他经过努力奋斗,终于做到“寝不尸”。这倒也是拿出来显摆一下的理由。

至于“居不客”也拿出来显摆,就过分了。一个人独自在家,跟他在家待客的样子,肯定是不同的。这是常识。天在家穿着短裤衩、光着脚优哉游哉,但有人来了,立刻套上长裤、穿上拖鞋迎客,谁不是这样呢?为何孔子这样就特别稀罕呢?不解!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ibi/vwpyskqf.html

张说《论语》·连载247的评论 (共 8 条)

  • 听雨轩儿
  • 王东强
  • 襄阳游子
  • 芦中人
  • 山鹰
  • 淡了红颜
  • 心静如水
  • 深情过眼
    深情过眼 未通过并说 好像有个版本是寝不尸,居不容。睡觉不要和尸体一起睡觉,在自己家也没必要化妆太注重仪态,古文往往有很多种解读方法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