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张说《论语》·连载290

2018-10-04 09:37 作者:张关林  | 6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张说《论语》·连载290

《论语》第十四《宪问》

14.1,宪问耻。子曰:“邦有道,榖;邦无道,榖,耻也。”“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矣?”子曰:“可以为难矣,仁则吾不知也。”

(注释——宪:即原思。榖:指当官拿俸禄。)

(白话)原思问什么是耻辱。孔子说:“国家政治清明,应该去做官拿俸禄,国家政治黑暗,当官拿俸禄就是耻辱。”原思又问:“好胜、自夸、怨恨和贪心四种毛病都没有,可以说是做到仁了吗?”孔子说:“可以说难能可贵,至于算不算仁我就不知道了。”

(张说)本节谈了两个问题:第一,什么叫耻辱。在不同场合,耻辱都有具体界定,孔子在这里只谈当官的耻辱问题,大概因为孔子的学生都是准备学成做官的,所以孔子就谈什么情况下当官是耻辱。孔子说,去一个政治昏暗的国家当官,就是耻辱!因为一个国家的政治昏暗,其实就是官场整体昏暗,一头扎进昏暗的官场,享受俸禄,不管民生疾苦,学仁何为?这就是耻辱!(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儒家的理想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做官是治国的必要条件。但如果与黑暗的官场同流合污,那就是背叛了初心,这就是耻辱。

第二个问题是:一个人没有好胜、自夸、怨恨和贪婪等毛病,算不算做到仁了?孔子认为不能算仁。回答很委婉:没有这些毛病,很了不起,至于算不算仁,我可不知道。这个回答其实非常合乎形式逻辑。仁者肯定没有这些毛病,但没有这些毛病的人不一定就是仁者。就好像现在的大学教授都懂英语,但懂英语的不一定是大学教授。这在逻辑上叫做“正定理存在,逆定理不一定存在”。孔子很懂形式逻辑。

14.2,子曰:“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

(注释——怀:留恋,怀思。居:安居。)

(白话)孔子说:“作为士如果留恋家室、乡里的安逸生活,就不够士的资格了。”

(张说)本节其实很重要,说出了“以天下为己任”的国家人员必须具备的一个品质:不可像常人那样贪恋安逸的小家庭生活。“以天下为己任”的人,其实相当于现在的国家官员和创业者,孔子认为这样的人是不能贪图个人生活安逸的,否则,“不足以为士”(没有资格做为他人服务的工作)。这句话点出了国家人员最重要的品质:不为自己谋利。现在大大小小的贪官,其实都在这点上出了问题:他们都是“怀居”之人,手中的权力自然用来为“怀居”服务了。

曾经有一位15岁少年,希望离开比较富裕的家庭,外出求学,父亲不肯,他就给父亲写了首诗:“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何处不青山!”——大气磅礴之情跃然纸上,此人就是Mao-zedong。

中国古人往往把“怀居”视为“胸无大志”,这是符合实际的。比如秦王政让王翦统领60万大军去征讨楚国时,王翦提出了许多个人要求,要秦王给他田地房产,秦王答应了。在行军路上,儿子问他为何这么贪心?王翦笑着说:现在秦国的所有军队都在我手里,国君怎么能放心?但如果国君发现我贪产,才会放心,这时如果楚国使离间计,作用就不大了。

再如刘邦与项羽打仗的4年里,所有的军需物质都是萧何在后方筹集。刘邦每次收到物资时,总要问萧何最近在干什么?送货官回去告诉萧何。很显然,刘邦对萧何不放心。于是萧何开始拼命敛财,甚至欺压百姓。消息传到刘邦那里,刘邦非但不生气,反而哈哈大笑,终于能放心了:敛财者显然没有高远志向。

这种对国家人员的素质要求是中国特有的,其实是很有远见的!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ibi/vwlpskqf.html

张说《论语》·连载290的评论 (共 6 条)

  • 早岁那知世事艰
  • 听雨轩儿
  • 文生
  • 雪
  • 心静如水
  • 雪儿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