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形制规整的代州衙署

2018-07-27 20:53 作者:净心如意  | 4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形制规整的代州衙署

代州(今代县),西周时期为古代国之地,秦建县,魏置郡,随设州,清成直隶。代州,外壮大同之藩卫,内固太原之锁钥,根底三关,咽喉全晋。古城古称广武、上馆、雁门城,这里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文化,是中国古代北境最为著名的边塞军事重镇和南北贸易重要商埠,也是北方历朝州郡道行政之所和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中心。

古城衙署史逾千年,形制规整,庄严宏阔。现存衙署为明洪武十年(1377年)知州田建立,明清两代屡有增修。现位于代县东大街人民政府院内,其后为代州园果寺。

州城衙署,现存原有坐北朝南武威门(衙署大门)一座,其面宽三间,通体覆灰通板瓦盖顶,周围用绿色琉璃瓦剪边。原东西两厢各建五间厢房,分别为赋役房和衙皂吏、看护人员之居。门前有守衙镇堂大石狮一对,更显官衙之赫赫威严。据考证,每只狮子重约一千八百八十八斤,通体乌中透青,明中铮亮,喻盼法治严明、廉明清正。署墙八字形延伸分列于行人出入正门两侧外方,寓意自古衙门八字朝南开。为什么说“衙门八字朝南开”?原来古代易学、阴阳家认为,因北方有斗,所以尊北为上,官署衙门都有坐北朝南的讲究。代州民间有些地方还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凡是民居,不论贫富,虽也坐北朝南,但绝不能正南正北,必须略微偏东或偏西,只有官府衙门或寺庙才能正南正北。从历史上来看,作为基层政权的机构从西周即已开始。从秦始皇统一中原,推行郡县制以后,古代县衙署作为基层政权机构治所,可以说一直相延至今。官署衙门的这种“八字墙”的建筑,除了显示官衙的尊贵、威严之外,还有另外一种用途。凡上司衙门下达的需要向民众告知的公文、本县发布的告示、禁令等都要在“八字墙”张榜公布,衙门“八字墙”实际上就相当于现在流行的“公告栏”。武威门与过去正对之五间砖券镂雕大照壁,互为呼应,相映成辉。

衙署大门沿中轴线设甬道直通衙署大堂,原面宽五间进深五间。大堂后又有正廊五间,为退堂。古柏两株。其西有供休憩的“可轩”,东有用饭的“膳厅”。大堂柱粗合抱,斗拱规整,大格扇装饰,青灰筒板瓦盖顶,屋脊上镶有大吻大兽。大堂露台前有坊表一座,上书“尔俸尔禄、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难欺”,纵然在封建时期,国家最高统治者时刻也在告诫地方官员从政理政要“心平、身正,解民忧、求廉明”,从始至终敬畏道德尊严,罔顾法纪,天理不容。这大概就是古代官员最起码的廉政道德建设。另有仪门三间,专门用来作为接待上司住宿的迎宾馆。可惜于1975年拆毁,大堂原址上现为政府大楼。

原衙署二堂、三堂保存完整,二堂面宽三间进深三间,三堂面宽三间进深三间。前有回廊,两旁设有配房,柱粗两围,覆青灰筒板瓦盖顶。原存两棵老槐,枝繁叶茂,仰观以蔽日,从上俯视如临深潭。(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在衙署西,前有坊,东向,堂三楹。厅事书室皆备。为清雍正九年(1731年)添设,划归州判署。主要用来管理边储仓粮,督补窃盗。

在衙署东,前有坊,西向,堂三楹。堂后内宅六楹,西辟小轩,有古树一株。划归代州吏目署。为明永乐元年(1403年)添设。官从九品。光绪四年(1878年)重修。

据文物专家介绍,代县现存州署衙门是华北地区较大且较为完整的州署衙门之一,多为明清时期建筑。原代州衙署后衙有座小院,有正西房各五间,曾是1948年4月毛泽东主席路居代县时下榻的地方。从代州衙署建筑规制上看,形制多为五檩硬山前廊式,衙署正堂、退堂、曹方配备,修严肃整。从其在代州古城设置上看,不难体现出当年州城之重,雁门之雄。

代州衙署,这座历经沧桑的历史衙门,得新时代文化旅游振兴之东风唤醒,而今正焕发出东方文明的勃勃生机,成为国人领略古城意蕴、安享休闲旅游的绝佳去处。其修复营造技艺并已申报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堪称北方明清建筑典范。(原创首发 原瑞 )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ibi/vvsjskqf.html

形制规整的代州衙署的评论 (共 4 条)

  • 心静如水
  • 淡了红颜
  • 听雨轩儿
  • 襄阳游子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