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张说《论语》·连载139

2018-05-18 06:33 作者:张关林  | 8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张说《论语》·连载139

6.19,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注释——直:正直。罔:诬罔,不正直的人。)

(白话)孔子说:“人能生存是因为行事正直,不正直的人也能生存,不过是侥幸免于祸殃罢了。”

(张说)这句话乍一听似乎言过其实,不正直的人怎么就无法生存呢?如果把它提升到社会学的理论范畴,孔子谈论的其实是社会生存的一个重要前提,那就是货真价实的真理。这个前提就是即人与人、群体与群体,必须相互尊重利益。这是控制反复强调的社会赖以存在的第一原则。这里的“直”,是指行事走正道,不走歪道。正道就是仁道,而仁道的本质是尊重他人利益。

社会能长期平稳运行,是因为主流集团基本做到相互尊重彼此的核心关切。如果这个尊重被颠覆,社会的稳定就无法维持,势必陷入战乱。五胡十六国时期,各利益群体不再相互尊重,导致北方战乱300余年,中国人口锐减90%。这是主流群体争夺利益(走歪道)的必然结果。(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个人情况也是如此。本节说的是社会稳定前提下的个人状态。在社会中,尊重他人的人,基本会得到他人的基本同等的回报,俗话说,“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可见“以敬换敬”是人的本性。反过来,你行事不正,经常损害他人利益,他人必然会“以你之道,还治你身”,“多行不义必自毙”,所以行事不正受惩罚是必然而应得的结果。走歪道而没受惩罚,或惩罚较轻,显然是偶然的运气。人们常说,“躲得了一时,躲不了一世”,“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就是指这种暂时的侥幸。事实证明,善恶报应基本上是社会运行的铁律。估计有人对孔子说,某某坏得要死,不是也活得好好的?老师你怎么解释?孔子只好说——“罔之生也幸而免”。

孔子劝人为仁,是从理想社会对人际关系的基本要求出发。宗教也劝人向善,但着眼点完全不同。宗教的着眼于是向善的福报,就是说,宗教把向善视为一种投资,福报是投资回报。谁给你这个投资回报呢?是超自然力量——神。而孔子着眼于人际互动机理,也要求福报,但这个福报不是来自超自然力量的奖励,而是来自人性的必然。社会之所以没有支离破碎,是因为主要集团(大多数人)遵守正道;个人之所以生活顺利,是因为你对他人的尊重,换来了他人对你的尊重。孔子想说的是:社会与个人,顺“仁道”者昌,逆“仁道”则亡,这是规律,不要因为有人“罔之生也幸而免”而轻视了这个规律!

一部《论语》,论述的中心始终是理想社会对人际关系和人格的要求。孔子在这里阐明的是又一个具有普世价值的做人原则!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ibi/vvkmrkqf.html

张说《论语》·连载139的评论 (共 8 条)

  • 王平如是说
  • 晶湖
  • 襄阳游子
  • 淡了红颜
  • 心静如水
  • 倪(蔡美军)
  • 紫色的云
  • 浪子狐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