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张说《论语》·连载308

2018-10-24 15:37 作者:张关林  | 4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张说《论语》·连载308

14.39,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既而曰:“鄙哉,硁硁乎!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深则厉,浅则揭’。”子曰:“果哉!末之难矣。”

(注释——磬(qìnɡ):古代一种打击乐器。荷(hè):扛,背负,担负。蒉(kuì):草编的筐,用来盛土。硁硁(kēnɡ):象声词,形容击磬的声音。鄙——固执。深则厉,浅则揭:见《诗经·邶风·匏有苦叶》,意思是如果水深,就穿衣淌水过河,如果水浅,就撩起衣服走过去。意思是随机应变。末:小事。)

(白话)孔子在卫国,一天正击磬。有个背着草筐的人从孔子门口经过,说:“听击磬声说明是个有心于天下的人呀!”过了一会儿又说:“固执呀,这硁硁的声音表示没人理解自己,没人理解就让他去吧,水深,就穿着衣服游过去,水浅,就撩起衣服趟过去。要随机应变,干吗一根筋呢?”有人把这话传给孔子,孔子说:“这人随机应变的态度也真坚决呀。我的做法的确是比较难,但难怕什么,小事一桩而已。”

(张说)上面的白话是我对本段的理解,跟流行的解释不同。孔子周游列国,到处碰壁,未免郁闷,于是击磬发泄。一位隐士高人听到了,嘲笑孔子“明知不可而为之”,太顽固。隐士认为这个世道无法推行仁道,应该随机应变,知难而退。孔子的回答是:你去做你的隐士,别在这里说三道四,我们“道不同不相与谋”。况且“干革命”还有不难的吗?如果遇难而退,我还叫孔丘吗?

本节继续指出儒家与其他派别的区别。(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14.40,子张曰:“《书》云:‘高宗谅阴,三年不言。’何谓也?”子曰:“何必高宗,古之人皆然。君薨,百官总己以听于冢宰三年。”

(注释——《书》:指《尚书》。谅阴:历来说法不一。一说,武丁即王位之初,满心诚信,态度沉默;一说,指武丁三年居丧为父亲;一说,指居丧时盖的草房,又称凶庐。

薨(hōnɡ):古代诸侯死称“薨”。

(白话)子张说:“《尚书》上说:‘殷高宗守孝,住在凶庐,三年不说话。’是什么意思?”孔子说:“何止高宗,古代的人都这样。君主去世了,后继的君主三年不言及政事,百官便各自总摄职务去听命于宰相。”

(张说)本节主要突出的是以孝治国,没有其他意义。略过。

14.41,子曰:“上好礼,则民易使也。”

(白话)孔子说:“统治者崇尚礼仪,则人民也就容易听从役使了。”

(张说)本节反映了礼制的本质,就是为了便于统治。礼制是对各阶层权利和义务的法律和道德规定。礼制形成后,统治者必须带头执行,老百姓才会跟着执行。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老百姓习惯于跟着执政者走的。老百姓一旦把遵守礼制视为理所当然,那么指挥他们就十分容易了。但是,这个指挥或驱使必须是礼制所规定的,而非统治者的随心所欲,如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如果统治者的驱使不合礼制,那么统治者自己就违礼了,百姓理所当然会跟着违礼(不服从)。——这是对这句话最积极、最完整的解读。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ibi/vuodskqf.html

张说《论语》·连载308的评论 (共 4 条)

  • 听雨轩儿
  • 雪儿
  • 飞翔的鹰耿彪
  • 心静如水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