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张说《论语》·连载333

2018-11-20 13:41 作者:张关林  | 5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张说《论语》·连载333

16.12,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伯夷、叔齐饿于首阳之下,民到于今称之。其斯之谓与?

(注释——千驷:指上千个四匹马的组合。驷,四匹马的总称,古代一辆车套四匹马。伯夷、叔齐:商代孤竹君的两个儿子,由于不肯吃周朝的粮食而饿死。与:同“欤。”)

(白话)齐景公有四、五千匹马,死的那天,他没有什么德行可让人民来称赞的。伯夷、叔齐饿死在首阳山,人们到今天还在称赞他们。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吧?

(张说)这段话应该也是孔子说的。孔子说,人民对历史人物的称颂,主要是看德行,不看财富。齐景公富得很,但死后没人称道他;伯夷、叔齐忠于商朝,不吃周朝的粮食,结果饿死在首阳山,人们到现在还在传颂他俩的气节。最后一句“其斯之谓与?”是指已经提过的哪一句话,说那句话“说的不就是这个意思吗?”究竟是哪句话,没有必要去考证。只需要知道德行比财富重要得多就行了。

16.13,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注释——陈亢:字子禽。孔子的学生。伯鱼:孔子的儿子,名鲤,字伯鱼。)

(白话)陈亢问伯鱼说:“老师教过你什么我们不知道的特别的东西吗?” 伯鱼回答:“没有。有一次我父亲一个人站着,我快步穿过庭院。他说:‘学习《诗经》了吗?’我回答说:‘还没有。’他说:‘不学《诗经》就不会说话。’我回去学习《诗经》。另外一天,他又一个人站着,我快步穿过庭院。他说:‘学习礼了吗?’我回答:‘还没有。’他说:‘不学礼,不能立足于社会。’我就回去学礼。我只听过这两件事。” 陈亢回去高兴地说:“我问一件事,得到三个收获,知道学《诗经》的好处,知道学礼的好处,又知道君子并不偏向自己的儿子。”

(张说)陈亢这个学生很有意思,他不相信孔子在课堂里教的是最重要的知识,总觉得孔子会藏私,就像现在热衷于家教的教师那样。他想从老实的孔鲤那里探听些消息,结果发现老师的确是君子,对儿子的教育与对学生的教育完全一样。他解开了心头的疑团,十分高兴。

本节的重点不在这里,而在“不学《诗》无以言”和“不学礼无以立”两句话。不懂《诗经》无法“说话”,是指不读《诗经》,非但很难说清楚比较复杂的意思,而且还会遭人笑话。因为《诗经》是古代语言表述法和修辞法的滥觞,《诗经》极大地丰富了古人的词汇和句式,有人统计过,《左传》应用《诗经》的地方就多达200多处,不读《诗经》就很难读通《左传》。这说明《诗经》在中国语言文字的形成过程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至于“不学礼无以立”更容易明白了。“礼”包括行为规矩,比如客人来访,倒茶让座,陪人说话,客人走了,送到大门——这是待客之礼。如果不懂,或不把礼节当回事,客人来了,让人家干坐,你只管看微信,或打电玩,这个客人肯定会把你踢出朋友圈的。其他方面也是一样,凡事都有规矩,这些规矩就是“礼”,如果不懂这些礼,或不管规矩,只凭自己高兴行事,你的用意即使很好,也肯定会得罪人!你至少在被得罪人面前是“立”不起来的了。

对今天而言,“不学《诗》无以言”已经不再起作用,因为承载文化传统的重要著作有很多,如唐诗宋词和许多古文,大大稀释了《诗经》的作用。但“不学礼无以立”依然起作用,因为社会规矩始终存在着,只是内容在变而已。

16.14,邦君之妻,君称之曰“夫人”,夫人自称曰“小童”。邦人称之曰“君夫人”,称诸异邦曰“寡小君”。异邦人称之亦曰“君夫人”。

(白话)国君的妻子,国君称她为“夫人”,“夫人”自称作“小童”,国人称她为“君夫人”,在其他国家人面前谦称她为“寡小君”;其他国家的人也称她“君夫人”。

(张说)这套称号是周礼的内容之一。中国的名分称谓是最发达的,西方望尘莫及。比如有一本美国小说过去翻译成中文叫做《汤姆叔叔的小屋》,后来重新翻译,书名改成《汤姆大伯的小屋》。西方一个uncle,把中国的叔叔、大舅、伯伯、姨夫等长辈非直系亲属都包括在内了,翻译成中文,必须搞清楚人际关系才能确定一个称谓。

为什么会这样?这是社会等级制高度发达的产物。

《论语》第十六部分结束。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ibi/vugcskqf.html

张说《论语》·连载333的评论 (共 5 条)

  • 飞翔的鹰耿彪
  • 雪儿
  • 江南风
  • 心静如水
  • 草木白雪(李淑芳)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