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张说《论语》·连载229

2018-08-03 07:01 作者:张关林  | 3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张说《论语》·连载229

9.22,子曰:“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

(注释——苗:生长成苗。秀:指庄稼吐穗开花。实:结果实。)

(白话)孔子说:“庄稼生长了却不吐穗开花的,有过吧!吐穗开花了却不结果实的,有过吧!”

(张说)种庄稼先是下种,然后长出青苗,青苗长大开花,开花后吐穗,最后结成果实。这是一个完整的成长过程。这个成长过程经常会发生半途夭折的情况。青苗长出来,但不开花,有没有这样的事?有的!开花了,最后不结果,有没有这样的事?也有的!——孔子说话的口气,对于这类半途而废,表示很惋惜!“有矣夫!”是带有疑问的感叹句,透露出孔子不愿接受、但不得不接受的无奈。汉朝有一首著名的诗:“公无渡河,公竟渡河,堕河而死,将奈公何”。风浪很大,妻子叫丈夫不要过河,但丈夫偏要过河,结果淹死,妻子对着大河唱出了这首歌,表达了一种深彻的无奈。孔子也是这种心情

从下种到结果这一漫长而完整的成长过程,是成长之“道”,但这个道并不适用所有个体。就是说,规律性的东西不等于个体现象。说得具体些,就是只有一部分个体就够走完下种到结果的全过程,必然会有许多个体在中途的各个阶段退出这一过程。这就是规律与现象的差异!(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孔子说这句话,只是表示惋惜,其他什么也没说。孔子没有开出行动方案去教导学生如何努力走完成长的全过程。他知道必定会有人半途退伍,无可避免,因为这是大自然的安排。比如颜回就是一例。于是思路又回到了儒家的一个基本思想:“尽人事,听天命”。能长青苗,就青苗吧,能开花,就开花吧,管他结不结果!

9.23,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白话)孔子说:“年轻人是值得敬服的,怎么知道后一辈一定不如今天这辈呢?一个人到了四十岁、五十岁还默默无闻,那也就不值得重视了!”

(张说)本节产生一个成语:“后生可畏”。孔子能这么说,说明他深深懂得长江后浪推前浪是一条真理。尽管有孔子的这句话在,但从来不缺少以老卖老、把年龄当资本来排斥后生的人。说到底,认为后生可畏,是对待后代的仁者态度。

这里的“畏”,是敬服、重视的意思,不要理解为惧怕。相由心生。凡事希望后辈超前辈的,才会有“后生可畏”的感觉。喜欢摆老资格的人,是不希望后生强的,所以在他们眼里,是“老子吃的盐比你吃的饭还多,后生算什么”。很多相反的观点实际上不是来自现象,而是来自立场。

孔子最后说,“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这是另外一个命题,与前面的“后生可畏”命题无关,是在讨论人的成才期。一个人到了四十岁,依然“无闻”,那就别期望会有什么作为了。“无闻”,是指没有在某领域确立自己的声望,即未能引领该领域潮流的意思。这与孔子说过的“不知老之将至”是两个含义,并不矛盾。本节的话是指人的客观成才限制,是在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脑力尚未衰退的时候,这之前完全应该脱颖而出。到了这时候尚不能有所建树,就不要再重视了。“不知老之将至”是指人在主观上对待衰老的态度,就是不在乎衰老,仍然一如既往地奋斗。一个指客观可能性,一个指主观能动性。

“后生可畏”与“五十无闻而不足畏”为何放在一起讨论呢?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思考角度。在整体上,后辈肯定会超过前辈,这是必须予以重视的,所以要让他们获得更多的资源。但后辈不是个个有出息的,有些人到了中年后依然没有建树,就不要再寄希望了——把资源让出来吧。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ibi/vtqkskqf.html

张说《论语》·连载229的评论 (共 3 条)

  • 听雨轩儿
  • 襄阳游子
  • 淡了红颜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