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张说《论语》·连载241

2018-08-15 06:18 作者:张关林  | 4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张说《论语》·连载241

10.8,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唯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

(注释——脍(kuài):细切的鱼肉。饐(yì)而餲(ài):食物放久变质了。馁(něi):鱼腐烂不新鲜了。败:肉腐烂不新鲜了。恶(è):不好,变坏。臭(xiù):气味。饪(rèn):烹调做熟。不时:不到吃饭的时间。一说,不到成熟时间的果实;另一说,不吃过期的不新鲜的蔬菜。气:粮食。)

(白话)吃饭不因为米很精细就多吃,吃肉不因为剁得很细就多吃。粮食变质了、鱼不新鲜了、肉腐烂了,不吃。颜色变坏了,不吃。气味不好,不吃。烧的不好的饭,不吃。不到该吃饭的时间,不吃。不是按一定方法宰割的肉,不吃。酱醋调得不得当,不吃。虽然肉很多,但吃肉量不超过主食。只有酒不限量,但不喝到醉的程度。买来的酒和熟肉干,不吃。桌上的姜不撤掉,但也不多吃。

(张说)多数人(包括我)一直把“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解读为“食物是越精越好,鱼肉是切得越细越好”,以此证明孔子对吃食十分讲究。但钱穆先生不同,他的解读是:吃饭不因为米精而多吃,吃肉不因为脍得细而多吃。仔细一想,钱穆是对的。因为本节说的是什么情况不吃,什么情况少吃,钱穆的解释与文意一致,而多数人的理解游离于整段话的中心。其次,孔子是极为强调中庸的,凡事都很注意“过犹不及”,只可能只对吃东西不讲分寸。

孔子不吃、少吃的场合如下:食物坏了,不吃,吃了有损健康。点赞。饭烧得有点糊,或有点僵,肉割得不合规矩,调味品不到味,不吃。不点赞。我觉得是在耍态度,给烧饭人看脸色,不像仁者所为。买来的熟食,不吃。不点赞。孔子倒是很警惕,不买熟食,难道那时就有地沟油?怪不得古代商业不发达,原来孔夫子从来只喝自家酿的酒,不吃买来的熟食,推想开去,他的生活用品大概都是自家造的,不给任何商家机会。在孔圣人以身作则之下,全国人民奉行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所以中国的商业迟迟发达不起来。老夫子每餐吃姜,很懂养生。点赞。(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本节说孔子有八种情况不食,其他情况少食,只有喝酒不节制,但以不醉为限。这属于个人的习惯,没什么好不好的。

有点不解。孔子是这么称赞颜回的;“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孔子遇到上述“不吃”的8种情况,不吃,就表示他很不高兴。但换了颜回,肯定会吃得津津有味,不改其乐。问题来了:孔子称赞颜回的不讲究,自己却十分讲究,是不是也属于双重标准呢?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ibi/vszeskqf.html

张说《论语》·连载241的评论 (共 4 条)

  • 王东强
  • 听雨轩儿
  • 雪
  • 浪子狐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