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张说《论语》·连载200

2018-07-11 06:37 作者:张关林  | 8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张说《论语》·连载200

8.13,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注释——见:同“现”,出现。)

(白话)孔子说:“坚定地信仰仁道,身体力行,并且至死不渝。不要进入危险的国家,不要居住在混乱的国家。国家政治清明时就出来做事,国家政治黑暗时就隐居起来。国家政治清明,自己很贫贱,那是你的耻辱;国家政治黑暗,自己有钱地位高,也是你的耻辱。”

(张说)这段话是孔子对通常所谓的君子提出的2点要求。1,要把仁道信仰,化为自己的行为,至死不渝。换句话说,就是一生一世,都不能害人利己。2,要学会自我保全。自我保全的方法,就是“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万一不能选择住在哪里,至少要做到两点:在有道环境,你必须出来做事,如果在有道环境你很贫贱,说明你没有融入这个环境,是可耻的;在无道环境,你不能富贵,如果富贵,说明你融入了“无道”环境,是可耻的。。

第一层意思是对君子的基本要求:尊重他人的利益。第二层君子要自我保全的理念,似乎与后世儒家的观念不合,倒是与道家的顺势而为的处事原则一致。道家最推崇的是行为有效,办事成功,而成功的要诀,就是顺势而为,因为逆势而为,除非你的力量大于趋势的力量,否则就是螳臂当车,非但无功,且自取其祸。看来在孔子时代,儒家和道家在个人处事行为上基本是一致的。但到了后世,两家分道扬镳了:儒家提倡“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生亦我所欲也,死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又说,“虽千万人,吾往矣”,把孔子的学说左派化了,把君子统统变成勇于自我牺牲的“志士仁人”。而道家则“独善其身”,养颐天年,伺机建功,功成身退。儒道互补的结果,就是士人中流行的处世哲学: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由此可见,真正的孔子,基本不提倡个人牺牲。孔子虽然说过“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但那是对少数“志士仁人”的要求,不是针对普通君子的。而且,那是在被逼“害仁”的前提下,不是指任何时候。孔子的许多言论,都主张自我保全。但从孟子开始,抓住孔子“杀身成仁”的话,把针对少数人的要求扩大为对所有君子的道德绑架,篡改了孔子的原意。但有识之士是理解孔子的话的。比如谭嗣同,明知朝廷下令抓维新派,梁启超已经躲进日本大使馆,谭嗣同前去告别。梁启超要求谭嗣同跟自己一起逃亡,谭嗣同说:“如果中国的改革必须流血,那就从我谭嗣同开始吧,但你必须走,因为今后的改革还需要你!”谭嗣同真正做到了“我以我血荐轩辕”。他认为梁启超的自我保全,与自己选择的杀身成仁,都是必需的,从而写下“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豪迈诗句。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ibi/vpwnskqf.html

张说《论语》·连载200的评论 (共 8 条)

  • 听雨轩儿
  • 王东强
  • shion
  • 襄阳游子
  • 雪儿
  • 淡了红颜
  • 心静如水
  • 含笑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