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八佾论礼

2018-07-03 10:56 作者:江峰十八弯  | 5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八佾论礼

孔子谈到季氏——季平子,说,“他僭越天子之礼,在自己的庭院中演奏八佾乐舞,这样的事我们是不可接受的,如果对这样的事我们不表明态度,那他以后还有什么出格的事情不可做出来呢?”

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三家在祭祖完毕撤去祭品时,也命乐工唱《雍》这篇诗。孔子说:“‘相维辟公,天子穆穆’,说得很清楚,诸侯是助祭,天子为主祭。《雍》怎么能用在这三家的庙堂里呢?”

孔子说:“一个没有仁德的人,怎么能够用礼约束得了呢?一个没有仁德的人,怎么会用乐陶冶自己呢?”

林放问什么是礼的根本。孔子回答说:“你问的问题意义重大,就礼而言,与其奢华,不如节俭;就丧事而言,与其哭得恸天动地,不如内心真正哀伤。”

孔子说:“夷狄虽然有君主,还不如中原诸国没有君主呢。”(这是孔子对夷狄看法,主要是因为夷狄没有礼仪制度。)(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季孙氏去祭祀泰山。孔子对冉有说:“你难道不能劝阻他吗?”冉有说:“不能。”孔子说:“唉!难道说泰山神还不如林放知礼吗?”(林放,字子丘,秋时期鲁国清河(今属山东)人,为比干27世孙,传为孔子弟子中的七十二贤人之一,为孔子得意门生。 林放在周敬王时担任鲁国的大夫,拜为太傅。去世后与夫人芋氏一起合葬在今河南开封东岩山一带。祭祀泰山是天子的职责,季孙氏是不够资格的。)

孔子说:“君子没有什么可与别人争的事情。如果有的话,那就是射箭比赛了。比赛时,先相互作揖谦让,然后上场。射完后,又相互作揖再退下来,然后登堂喝酒。这就是君子之争。”

问孔子:“ ‘轻盈的笑脸带着酒窝,美丽的眸子黑白分明.好像洁白的质地上画着美丽的图案啊。’我们怎么理解这句话?”孔子说:“这是说先有白底然后画画。”子夏又问:“那么,是不是说礼也是后起的事呢?”孔子说:“商,你真是能启发我的人,现在可以同你讨论《诗经》了。”

孔子说:“夏朝的礼,我能说出来,(但是它的后代)杞国不足以证明我的话;殷朝的礼,我能说出来,(但它的后代)宋国不足以证明我的话。这都是由于文字资料遗失和熟悉夏礼和殷礼的人不足的缘故。如果足够的话,我就可以得到证明了。”

孔子说:“对于行禘礼的仪式,从第一次献酒以后,我就不愿意看了。”(“禘”礼,是天子祭祀宗庙的大祭、祭祀。鲁国始祖是周公,周公姓姬名旦。因为周公辅佐成王功勋很大,所以周成王特别赐周公这种祭祀,祭周公用天子的礼乐。所以在鲁国的周公庙专门用天子的祭礼祭周公,这个礼就是禘礼。鲁庄公是鲁桓公的儿子,是长子。鲁桓公有四子,鲁庄公是长子,后面的三个儿子分别就是鲁国三家,孟孙氏、叔孙氏和季孙氏,排下来的。庄公的儿子有两个,一个是僖公,一个是闵公。僖公他是庶子,就不是嫡生的,不是正室所生,是庶子,他比较年长。闵公他是嫡子,比较年幼。当时庄公立闵公为君,立嫡子为君。等到闵公死了以后,僖公才被立为君。所以僖公虽然年长,但是排在闵公之后。所以在列神主牌位的时候应该先列闵公,因为他是先君,僖公是后君。但是后来鲁国人,有一些臣子为了讨好僖公的儿子鲁文公,就把僖公神主位升到闵公之上,这叫「逆祀」,把顺序搞逆过来了。所以这叫「乱昭穆」,这就不合礼了。因此孔子说「吾不欲观之矣」。)

有人问孔子关于举行禘祭之说。孔子说:“我不知道。”然后他伸出手掌告诉那个人,说“谁能如果知道禘礼之说,谁就对天下复杂的事像看自己的手掌一样”。孔子说不知,这也是礼。其实他哪里不知?孔子明明是知道禘祭之礼的,那他说不知,是因为鲁国不合礼,所以做为鲁国臣子的孔子,为自己的国家隐讳其恶,不把这些丑事往外扬,这本身是一种礼。

祭祀祖先就像祖先真在面前,祭神就像神真在面前。孔子说:“我如果不亲自参加祭祀,那就和没有举行祭祀一样。”

王孙贾问道:“(人家都说)与其奉承奥神,不如奉承灶神。这话是什么意思?”孔子说:“不是这样的。如果得罪了天,那就没有地方可以祷告了。”(孙贾以奥神比作诸侯卫灵公,以灶神比作卫灵公身边的大臣,劝告孔子,一味的与君侯交好,不如结交君侯身边的大臣,好让它们在君侯面前为你美言,否则君侯也不会用你。孔子说:你说的不对,一个人如果不按“礼”行事,做了坏事,获罪了上天,向谁祈祷也没有用,正所谓“自助天助”。孔子借回答此句的意思,告诉王孙贾,你说的我都懂,只不过不屑为之。)

孔子说:“周朝的礼仪制度借鉴于夏、商二代,是多么丰富多彩啊。我遵从周朝的制度。”

孔子到了太庙,每件事都要问。有人说:“谁说此人懂得礼呀,他到了太庙里,什么事都要问别人。”孔子听到此话后说:“这就是礼呀!”

孔子说:“比赛射箭,不在于穿透靶子,因为各人的力气大小不同。自古以来就是这样。”(射箭不中,是用不用心的问题)。

子贡提出去掉每月初一日告祭祖庙用的活羊。孔子说:“赐,你惜那只羊,我却爱惜那种礼。”(《朱子集注》里面解释说,“子贡盖惜其无实而妄费。然礼虽废,羊存,犹得以识之而可复焉。若并去其羊,则此礼遂亡矣,孔子所以惜之。”)

孔子说:“我完完全全按照周礼的规定去事奉君主,别人却以为这是诌媚呢。”

鲁定公问孔子:“君主怎样使唤臣下,臣子怎样事奉君主呢?”孔子回答说:“君主应该按照礼的要求去使唤臣子,臣子应该以忠来事奉君主。”

孔子说:“《关睢》这篇诗,快乐而不放荡,忧愁而不哀伤。”

鲁哀公问宰我,土地神的神主应该用什么树木,宰我回答:“夏朝用松树,商朝用柏树,周朝用栗子树。用栗子树的意思是说:使老百姓战栗。”孔子听到后说:“已经做过的事不用提了,已经完成的事不用再去劝阻了,已经过去的事也不必再追究了。”(鲁哀公在位时,鲁国大权被士大夫家把持,史称三桓,即所谓“政在大夫”。 鲁哀公曾经试图恢复君权, 以祭社的名义向宰我请教,也许问过孔子,孔子并未回答。宰我于是也用隐语回答,支持哀公夺政。于是鲁哀公同三家大臣进行激烈的冲突,终致鲁哀公27年,流亡越国。可回顾历史,在定公期间,孔子也曾建议鲁定公逐步削弱季氏三家的权力,为什么这里却不同意宰我的建议呢?“时也”,鲁定公时,三家势力初成,孔子担任鲁国大司寇,逐步削弱三家权力,手段温和可行;到了鲁哀公时,三家实力雄厚,以把持朝政,即便采取激烈手段也无法成功,因此孔子不同意宰我的建议。但也许孔子也希望鲁哀公能够成功恢复王权,才说既往不咎。孔子其实要人们时刻注意细节的发展,微小的变化,并加以修正,不要等到事态扩大了、隐患形成了,再想办法解决,因为到那时再采取行动就来不及了。)

孔子说:“管仲这个人的器量真是狭小呀!”有人说:“管仲节俭吗?”孔子说:“他有三处豪华的藏金府库,他家里的管事也是一人一职而不兼任,怎么谈得上节俭呢?”那人又问:“那么管仲知礼吗?”孔子回答:“国君大门口设立照壁,管仲在大门口也设立照壁。国君同别国国君举行会见时在堂上有放空酒杯的设备,管仲也有这样的设备。如果说管仲知礼,那么还有谁不知礼呢?”(苏轼说,“自修身正家以及于国,则其本深,其及者远,是谓大器。扬雄所谓:『大器犹规矩准绳』,先自治而后治人者是也。管仲三归反坫,桓公内嬖六人,而霸天下,其本固已浅矣。管仲死,桓公薨,天下不复宗齐。”

孔子对鲁国乐官谈论演奏音乐的道理说:“奏乐的道理是可以知道的:开始演奏,音乐响起,刚开始就要给人一种和顺、协调的舒畅感觉;接下来,非常单一,纯净,不混杂;随后进入高潮,但仍向新生般的,柔软的、嫩嫩的;最后进入尾声,非常清晰,前后连续不断。即便音乐演奏完毕,仍余音绕梁,回味无穷。”

仪这个地方的长官请求见孔子,他说:“凡是君子到这里来,我从没有见不到的。”孔子的随从学生引他去见了孔子。他出来后(对孔子的学生们)说:“你们几位何必为没有官位而发愁呢?天下无道已经很久了,上天将以孔夫子为圣人来号令天下。”

孔子讲到《韶》这一乐舞时说:“这个乐听起来平和悦耳,尽善尽美。”在谈及《武》的音乐时,说:“虽然尽美,但还有杀伐之声,未尽善。”

孔子说:“处于上位却不宽容,向人答礼没有敬意,面对丧事毫不悲伤,这种情况我怎么能看得下去呢?”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ibi/voriskqf.html

八佾论礼的评论 (共 5 条)

  • 听雨轩儿
  • 襄阳游子
  • 淡了红颜
  • 草木白雪(李淑芳)
  • 心静如水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