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张说《论语》·连载112

2018-04-22 06:22 作者:张关林  | 7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张说《论语》·连载112

5.20,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注释——季文子:鲁国大夫,姓季孙,名行父,“文”是他死后的谥号。他世故太深,行为过于谨慎,过于计较厉害,所以在行事前总是想来想去。再:再次,第二次。)

(白话)人们说,季文子行事总是“三思而行”。孔子听了说:“想两下就够了嘛。”

(张说)对本节,许多名家(如南怀瑾)都解读为孔子反对过度思考,反对思而不决,主张考虑两次就行,应赶快行动才对。这是严重误读!其实孔子是在讽刺季文子。季文子行事总是思虑再三,犹犹豫豫,原因是太计较自己的祸福利害,每个行动都不想有任何负面作用,类似现代的“精致的利己主义”。人们对他作出的评价是正面的:“三思而后行”。请注意,这个“三”在古代是虚指多次或足够,不是实指三次。例如:“冰冻三尺”,“三人行必有我师”,“举头三尺有神明”,“狡兔三窟”等等,都是虚指“足够”。可是孔子却故意把这个“三”当实指,于是说“想两次就够,何必三次呢”,这显然是一种讥讽。比如你说,“真气得我火冒三丈”,有人说了:“不过你的火气看起来只有2.5丈,没到三丈呀。”这个人是在认真测量你的火气呢?还是在拿你的发火开刷?显然在后者!孔子的“再,斯可矣”,也是在开刷季文子的“三思而行”。

如果本节真像许多人解读的那样,那么流传到现在的成语就不是“三思而行”,应该是“二思而行”。可见历代并没有误读孔子的话。孔子怎么会反对“三思而行”?他只是在讽刺季文子,如此煞费苦心地思前想后,就为了自己的那点利益,何必呢!(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孔子以戏谑的方式在“三”字的实指上做文章,显示出他是随手拈来、皆为我用的应对高手。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ibi/voasrkqf.html

张说《论语》·连载112的评论 (共 7 条)

  • 浪子狐
  • 心静如水
  • 雪儿
  • 江南风
  • 襄阳游子
  • 沈家农民
  • 淡了红颜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