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端午节的问候

2018-06-21 10:42 作者:竹林逸士  | 7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其彬表哥打电话来,问我母亲是否回去过端午节。我有些诧异,在我印象中,吾乡每年的端午节颇为平淡,没有龙舟赛事,家家户户不过是包点粽子,略有讲究的,也不过是到山上采点菖蒲、艾草来挂在大门门头,据说可以驱蚊避邪;当然,毕竟是过节,晚餐自然得弄一桌丰盛一点的菜,吃上几个粽子,喝几杯酒,此外,真说不上有什么特别的。

吾乡有一句习语“只盼端午不盼年”。小时候我很不解,端午节怎么能与热闹非凡的节相比呢?在孩子们的眼中,盼望着的分明是过年呀!到过年,家家户户贴上火红的对联,孩子们穿着簇新的衣服,走亲拜戚,吹气球,放爆竹,有瓜子、花生、金桔、糖果之类零食,大人要给孩子压岁钱,还可以追着龙灯到处耍,多开心呀;端午节平平淡淡的,有什么过头呢?及至年长,我才渐悟这习语里的内涵,春节是大节,过节期间开销用度不少,给家人添新衣服,买过年期间燃放的爆竹香纸、待客的烟酒小菜、走亲戚拜年的礼物、备给小孩子的压岁钱......,有钱人家过年是欢乐祥和,可经济条件不好的人家捉襟见肘,过年真是像过关卡,所谓的年关是矣!而且,春节一过即春耕,一年之计在于春,繁重辛劳的体力活不断,大人眼中的过年并不容易啦!端午节呢,田已经犁好,秧苗插在稻田中,一年最繁忙的活已干完,播种下的是希望,就等待秧苗茁壮成长,迎来一个沉甸甸收获的秋天

吾乡过端午节并不隆重,提前三两天到箬林把包粽子的箬叶采来,放木盆中用井水浸泡,捆扎用的棕叶砍上几柄,自然晾蔫以增加韧性,然后糯米用井水浸泡一天一,把它浸透(有的人家加些红枣、绿豆),把洗净的箬叶折成圆锥状,盛入浸好的糯米,包裹好,粽叶丝系牢,大铁锅注清水,放入粽子,煮上一两小时,取出以白糖或炒熟磨成细粉的黄豆面蘸着吃。过端午节讲究些的人家,提前生豆芽,磨豆腐,煮咸鸭蛋,到街上割上几斤猪肉,以犒劳往日春耕的辛劳。外公在世时,他对过节颇为讲究,端午节除采菖蒲、艾草挂门头外,包的粽子要讲究大小匀称,还要在一个粽子中包上一牧铜钱或是一个袖珍型的小粽,有幸吃中者表示一年运气好;此外,在晚餐时还要一家人喝少许雄黄酒,以雄黄酒点眉心,据说可以驱邪避毒虫之类......

母亲已来贵阳生活两年有余,每年七八月份,她总要回乡去转一下,看看空寂无人的老宅,瞅瞅曾经劳作过的土地,还有,打量一下父亲坟头的荒草又长高了几许......。人老恋乡,只有在故乡的土地上走走,母亲的心绪似乎才能得到安宁。其彬老表与母亲是姑侄,我们两家老宅挨着,他们同一年出生,从小一起长大,转眼之间,即将步入古稀之年;我们兄弟三人长大后离乡生活,其彬老表的两个儿子也是在外乡打工,家中只剩表哥表嫂二人。吾乡青壮年几乎常年都在外打工,只剩下些孤寡老人,村中老宅,十屋九空,凄清零落,炊烟不起,鸡犬之声难闻,外人一见,当以为是古寨荒村矣!母亲在乡下生活时与表哥一家经常互相窜门,以给孤寂的乡村生活增添几分人的气息。

端午时节忆吾乡往昔,村庄一派繁忙之象,层层梯田,行行秧苗,青绿点点,正如唐诗云“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插秧已毕,还需栽植红苕苗,给包谷施肥,豆苗薅草,辣椒移苗......,万千农事,何人得闲?即如孩童,有时取嫩叶作笛,唇间咿啊作调,或挽袖于水塘中捉小蝌蚪,草丛间追逐蝴蝶蜻蜓,可放牛割草,给大人扛锄头之类农具,力所能及干点农事也是少不了的,所谓“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可如今,吾乡因大量劳动力外流,很多田地无人耕种,田园荒疏,层层梯田,唯见芳草萋萋,只有禽嬉戏其间不改其乐矣!

故园寂寂,其彬老表的电话撩起了我缕缕乡愁,小时候在故乡过端午节的情景不由闪现在我眼前,历历在目,那些逝去的亲人容颜是那么的鲜活而又那么的遥远!谢谢故乡亲人的问候,让我感到虽然远隔千山万水,故乡却不曾把我遗忘。此刻,日草长,故园老,我愿吾乡的亲友一切都安好!(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ibi/vnlfskqf.html

端午节的问候的评论 (共 7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