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闲话农谚

2020-06-18 16:17 作者:诗心云卿  | 4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我们华宁县城是一个群山环绕的小坝区,只是这个坝区实在是太小了,比起邻县通海县城的坝区,江川县城的坝区,澄江县城的坝区不知要小了多少倍,即便是华宁管辖的盘溪乡镇的坝区都要比华宁坝区大得多。说实在的我一直都不明白,华宁过去怎么会曾经一度成为一个州,称为宁州府呢?

由于华县城坝宁区太小了,又被群山围绕着,到了秋天,常常是秋绵绵,徘徊不前,因此就有了“”秋雨不过沟,徘徊宁州坝”的农谚了。

一年四季,,季节总是在轮回更替中不停的变化着,而代表不同季节的风霜雨的气候和物候等自然现象也随着季节的不同变化而变化着,而农民就根据我国古代总结出来的24个节气的变化以及天气变化前的一些自然现象的预兆来对农作物进行农作事的栽种和收割以及管理,也就是人们说的春耕夏耘秋收获和冬藏,并且农民也会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根据季节物候变化以及天气等自然现象的变化总结出了一些劳作的经验,并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形象地反映和表述出来,这就是农谚。

其实,由于各个地方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气候特征和以及相应的地形地貌特征的不尽相同,各个地方的气候也不尽相同,自然耕作时间也有所不同,农民总结出的农谚也是不尽相同。

在中国,很多省份都是四季分明的气候特点,而云南的气候特点却四季如春,因此云南就有了“四季无寒暑,有雨便是冬”的农谚,另外大概由于云南多山的缘故吧,所以云南除了受季风气候影响较大以外,山地垂直性气候特征也比较明显,因此云南就有了“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农谚。自然四季如春的气候特点和山地垂直性气候特征也是涵盖了云南省的各个县份了。

自然,四季如春的气候特点和山地垂直性性气候特征也是涵盖了华宁,所以华宁也是“四季无寒暑,有雨便是冬”的特点。(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人们常说春雷响,万物长。春天,也是稻谷播种撒秧的季节,我们这里的粮食收成主要靠的稻谷,大有“春播一粒籽,秋收万颗粮”之势,无论种子的选择和播种以及管理都十分重视,人们常说“十分谷子九分秧。”进入二月,也将意味着雨水会逐渐增多,因此就有了“二月二,龙抬头”的谚语,当然“二月二,龙抬头也将预示一年农事活动的即将开始,同时也是农民开始播种的季节,农民还把布谷的叫声说成是催春播种,并用生动的语言形象地表述出来,说是“阿公阿婆,割麦收禾”,还有“咕咕叫,霜雪止”的农谚,那是指一种叫咕咕鸟的鸟儿,因为它的叫声总是咕咕的,所以人们都叫它咕咕鸟。我小时候看到的是咕咕鸟,总是是成双成对,一只咕咕鸟叫咕咕,另外一只咕咕鸟回应的是吓,不过我有好些年都没有见过咕咕鸟了。

“二月间的天,晴晴又变变。”虽说三月份已经是暖和的春天了,但是由于长期阴雨天气或频繁的冷空气的侵袭,有时候气候会突然变冷,也就是乍暖还寒,欲晴还雨的天气,人们称为倒春寒,所以就有了“三月三,披被单“的农谚了。还有“春捂秋冻“谚语,意思虽然到了春天节令,但是还要预防倒春寒变化,”如果过早的脱掉棉衣,一旦气温突然下降,就难以适应,容易生病。还有“春天的天气孩儿脸,一天变三变”的农谚,也就是说,一天的时间里,一会晴空万里,一会又阴雨绵绵。春天的雨通常是细雨如丝,但是也会出现下大雨的天气,因此就有了还有“三月下大雨,四月晒河底”农谚了,也就是说如果农历三月下大雨的话,四月份就难得有雨了,晴天比较多,就连河底都晒干了。而进入了农历是四月的时候。据说农历四月初八这一天通常是不能下雨的,因为这一天是龙王太子出游的日子,如果这天下雨就会淋湿了龙太子的衣裳,需要晒一百天的时间,也就是得天晴一百天了,而从农历四月初八这天算起,连续三个多月都不会有雨。因此就有了“四月初八下大雨,淋湿太子衣裳晒百天”的农谚了。当然农历三月还撒稻秧的季节,所以稻秧出苗也要防止倒春寒被冻死。

对于华宁来说,过去的粮食作物夏季主要以栽种稻谷和包谷为主,进入芒种节令,农民就开始对稻秧苗进行移栽了,因此也有了“芒种,捞开涵洞”的农谚了。

立夏虽然说是栽插水稻的黄金季节,不过由于华宁的田除了少部分坝区田与槽子田不愁水栽插稻秧和可以引河水和龙潭水灌溉泡田栽插稻秧以外,大部分的梯田,也就是我们这里叫的雷响田,是没有泡田栽插稻秧的水源的,如果要插秧栽水稻都得依靠老天下雨,另外栽插稻秧完毕,要种山地里的包谷也需要下雨才能够播种,因此如果到了立夏还不下雨的话,那么人们就会说“立夏不下雨,犁耙高挂起”。当然也是当地的农谚了。

据说我们华宁这里的每年农历五月十三这天,因为关圣老爷磨大刀缘故,天都会下大雨。据说过去很灵验的,所以人们提前一到二天就把要移栽的稻秧拔起来一把一把的用头年留的稻草或是用棕叶捆绑好泡在原来种秧苗的水田里,总之是做好栽秧前的准备工作。等着五月十三这天下雨把雨水围入春粮收割以后的干田里进行侵泡,当田水泡了差不多的时候,就把牛赶进田里犁耙,犁耙平整之后再把拔起来的稻秧苗由秧田里挑到田里进行栽插。而到了夏至,却是移栽稻秧的最后一个节令,因此就有了“夏至忙忙,点火插秧”的农谚了。

在栽插完稻秧以后,接着就种山地里的包谷,也需要雨水,同时水稻完成栽秧以后,由于夏季气候持续上升,高温之下的稻田里的水蒸发很快,当然稻禾在高温的气候条件下也是拔起节而长,几天一个变样,需要吸收大量的水分,,如果缺水的话,容易造成干旱而影响禾苗的生长和秋后稻谷的收成,所以人们比较注重给稻田补水,另外雨过多的话,会出现干旱而形成旱灾,而雨水过多也会过洪捞灾害,所以人们需要抗旱的同时也需要防止洪涝灾害。因此人们就很注意天气变化情况总结出经验,久而久之,也就形成很多通俗易懂的天气异象的农谚了。

诸如“天上沟沟云,地上雨淋淋;云彩走朝东,有雨变成风,云彩走朝西,骑马披蓑衣。西虹有雨东虹晴,白天日晕长江水,晚上月晕草木枯”。早上烟囱不出烟,一定是个阴雨天。对于火烧云的天气预兆是“晚烧晴来晚烧阴”的农谚,而人们则是根据这些自然的异常现象作好相应的抗旱和抗洪准备工作。

当然对于种小菜也有相应的农谚,人们会说“立夏山药小满姜”;五月大,冬瓜地豆不爬架”;八月大,青菜萝卜卖肉价”的农谚。”

进入农历六月,稻谷就开始抽穗,而六月六又是火把节,因此就有了六月六,稻穗出来看火把的农谚了。六月乃是梅雨季节,雨水比比多,就有了六月二十的的水,七月十五的鬼的农谚。六月天,,孩儿脸,说变就变,大雨就象挂在树枝上,说下就下,刚刚还艳阳当空,忽然天边雷声隆隆,一片云彩飞过,大雨就倾盆而下。

到了稻谷扬花时季里是不能下雨的,否则就是谷子扬花遭夜雨,因为稻谷扬花的时候,如果夜晚下雨的话,就出现酒糟谷然后变成秕谷了,因此人们常说谷子扬花遭夜雨,人在难中遭语言,这个好像诗经里的比兴的修辞手法。

在立秋之前气温是比较高的,而进入农历七月立秋,就是秋天了,七月秋风渐渐凉,在立秋之后,到了8月的中旬的处暑节令,气温却出现短暂的回升,这个人们就会说秋前秋后秋老虎,而无论是秋前还是秋后都是庄稼生长的旺盛期。可以说田地里的稻谷包谷等庄稼趋向成熟,一天一个样的变化着,在夏季庄稼在喜阳光照射的同时也需要消耗大量的水分,如果不下雨就会造成秋后的减产,因此就有只怕秋来旱的农谚了。

秋收以后,进入农历九月的霜降和寒露节令,就开始种小春了,我们这里素有“霜降麦子寒露豆的”说法,也就是在霜降节令必须把小麦种下去,在寒露节令栽豆。必须把蚕豆栽种下去,否则就出会苗不好而影响收成。当然也种菜籽。

中秋节,又称为仲秋节、拜月节、月亮节等,中秋节是一年一度的团圆节,也就是平常人们所说的八月十五,当然指的是农历八月十五了。中秋节人们都不希望下雨,都希望皓月当空,一家人围坐一起团团圆圆的赏月,可是农民却期盼中秋节这天晚上有雨,因为中秋节这天晚上下雨,就预兆着来年的春天雨水均匀,小麦和蚕豆获得丰收。如果中秋节是月明星稀的话,只能预兆来年的春天将是春雨贵似油了,虽然有的小麦蚕豆可以引水泡,但雨水本身是带有一定的氮肥的,所以人们常说”泡齐腰,不如揽头浇。

另外我们这里还是有土黄天的说法,正土十八天,反土十八天,一共36天,如果在土黄天的日子是连续下雨的话,小麦就栽种不下去,因此就有了“土黄天,下雨天,吃麦种,破犁烟的说法。也就是由于小麦种不下去,没有吃的就只能吃麦种,没有烧柴烧就只能破犁耙烧了。

一般地,人们讲的正土十八天,如果头六天下雨的时候,就准第二年小春生长期间有雨,小春就会长势喜人,如果是中六天下雨的话,就会准的栽秧时节下雨,如果是最后六天下雨的话就会准的秋收时节下雨。

进入冬天的季节,别地方都已经是大雪纷飞了,但我们华宁是很少有下雪的年份的,在我的记忆中,才下过两次雪。不过我母亲说进入59年的时候,倒是下了一场大雪,可惜那个时候我还没有出生。虽然坝区不下雪,但大霜却几乎是年年都下,我们小时候,在冬天的季节里,早上开门一看,水田里和小河里几乎结了厚厚的冰,当然太阳一照就融化了,而山上倒是几乎每一年都下大雪,在我家门前,抬头远眺就能够看见东边高高的山顶上几乎是被白茫茫的大雪笼罩着的,因此我们这里素有“雪落高山霜落洼”的农谚。

对于在华宁的冬天,除了下雪和和下霜以外,还经常下凌,要是麦子和蚕豆以及菜籽被黑凌吹到了,蚕豆和小麦以及菜籽都会减产,被黑凌一吹,蚕豆花,蚕豆荚没有饱满就变成黑色了,而小麦和菜籽多数是空壳。

我坐班车往返盘溪与华宁上班的时候,经常看见在登楼上村子后的风吹口一带,在冬天的季节里,公路上下的树枝上挂满了一串串凌条子,本来是郁郁葱葱的松则变成冰条子,我母亲还给我说过,在解放前,我三舅挑豆腐去盘溪卖转回华宁的时候,想着坝区的人大概都没有见过凌条子,就抱了两坨放在装豆腐去卖的筐里挑了回县城给她们看,可惜到家的时候融化了很多,一大。当然如果要下雪首先是有预兆的,当天空满布高、低层云,在中午间,太阳则露了面, 人们称“开雪眼”,这为下雪前的预兆。其实,雪一下就是连续三天而凌就得连续下九天了,人们称为雪三凌九。

本来人们经过了春播、夏耘、秋收获的辛苦劳作,进入了冬天的季节,就应该歇一歇了,可是在农村却依然很忙,称为“忙时腊月”,“冬到年到年到,腊月二十四送灶”,一直忙到大年三十晚,到来初一农民们才可能有时间歇一歇,因此人们会说,过了年,歇一歇,而等到开春,随着春天的到来,农活也出来了,人们就又有得忙的了。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ibi/vlcubkqf.html

闲话农谚的评论 (共 4 条)

  • 白云深处
  • 淡了红颜
  • 浪子狐
  • 豫原

    豫原豫原:拜读佳作。农谚是劳动人民在生活生产中总结出来的。不同地区会有不同的农谚。它是劳动经验的积淀。也从一个方面反眏当地的文化。好文。推荐阅读。

    赞(0)回复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