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一苇渡江”抑或“依苇渡江”

2020-11-06 19:28 作者:TANUKI  | 3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有关达摩大师一苇渡江的公案,宋以前的资料《梁高僧传》《续高僧传》都没有相关记录,也几乎都没有提到过,宋以后才陆续出现各种传说,甚至那个有关“达摩与梁武帝的功德公案”,也就是达摩渡江由来的公案记载都没有。

有关梁武帝的功德公案传说,比较有名的记载可见《六祖坛经》(坛经 疑问品第三),帝问云:“朕一生造寺度僧、布施设斋,有何功德?”,达磨言:“实无功德。”。这个“无”,很多解释认为是“没有”,个人认为,应该作为“不执着”解释,做事情不要执着有没有功德。禅宗其实想要通过梁武帝这次功德的公案,阐述禅宗认识世界的三大思想,即“无功德,廓然无圣,不认识。”。“无功德”表达的是,不要执着功德,要做无欲无求的无心道人,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不要执着,顺其自然;“廓然无圣”,说的是世上万物,都是因缘组合,一切皆空,不可以用世俗执着的方法去求得功德的;“不认识”:梁武帝问「对朕者谁?」(站在我面前的是谁?),梁武帝这一问,本来是一个具体的问题,当然也包含了哲学本体论“我是谁?”的问题,诸法无我,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这一千古哲学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我们对世界的认识是有限的,相对的,真理也是相对的,发展的,我们要在发展的实践中去认识世界,不要用静止的观点去看变化发展的世界。千古圣人也难回答出“我是谁?”的问题,达摩大师说“不认识”,也是正确的,用静止的观点去认识发展的世界无异于“不认识”。本来梁武帝提的是具体问题,达摩却在哲学层面回答,一样是无异于鸡同鸭讲,所以,机缘不巧合,达摩只好卷被盖走人,到江北去找机缘,于是,就有了一苇渡江的传说。但这个“达摩与梁武帝的功德公案”,也只是在法海版《六祖坛经》之后才有的,敦煌版《坛经》没有这个公案,敦煌版《坛经》甚至连那个著名的“风动帆动心动”公案都没有。胡适《中国禅宗史》开始言辞凿凿说,慧能那个靠着“菩提本无树”得到六祖衣钵的偈也仅仅是传说,禅宗史上不存在,后来,迫于压力,改称那个偈“也许有”。而《坛经》各版本之间本身差别就很大。如果连“达摩与梁武帝的功德公案”都仅仅是传说,禅宗历史上没有,达摩“一苇渡江” 抑或“依苇渡江”,大概也就不会发生。

传说所描述的故事本来就发生在遥远的年代,因为年代久远,很多传说都难于考证,甚至不可考证。禅宗传说也一样,几乎脱离不了传说的这一特征。同样,禅宗有关二祖慧可“立断臂”传说,唐以前的《梁高僧传》和《续高僧传》、《慧可传》都说慧可“遭贼斫臂,以法御心,不觉苦痛”,说的是,慧可年轻时候一次上山遇到山贼,被山贼砍断了手臂,大概因为缺了一只手臂,生活比正常人艰难,从此慧可励志学佛,成为了大师,后人基于慧可缺手臂这一事实,传说就变成了二祖为了表达自己求法的殷重决心,拿起暗中藏着的锋利刀子,咔嚓一下砍断了自己的左臂,并把它放在达摩祖师的面前,鲜血殷红了雪地,以表达自己立志求佛的决心,达摩祖师被慧可禅师的虔诚举动所感动的“立雪断臂”传说。从有关禅学史籍看,二祖这个“立雪断臂”传说故事也不一定是真实的。

有趣的是,有日语资料介绍达摩大师“一苇渡江”时候,写作“依苇渡江”,解释成为达摩大师用芦苇编成了一只简易的小舟渡江,也许,这也是这个传说的一种解释。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ibi/viucbkqf.html

“一苇渡江”抑或“依苇渡江”的评论 (共 3 条)

  • 清眸流盼
  • 心静如水
    心静如水 推荐阅读并说 赞
  • TANUKI

    TANUKI谢谢楼上老师的欣赏。 胡适的《中国禅宗史》是一个未完成稿,因为胡适的这部《中国禅宗史》太颠覆人们的知识,当时就有很多人责难胡适,后来,迫于压力,胡适改称起初言辞凿凿说的,慧能那个“菩提本无树”得到六祖衣钵的偈也仅仅是传说,禅宗史上不存在为“也许有”。胡适甚至对谁是六祖都提出疑问,北禅说神秀是六祖,南禅当然是大家熟悉的慧能,而河南嵩山少林寺还有一位大家不怎么熟悉的六祖,现在河南嵩山少林寺内还有一个“六祖碑”,是法如禅师的墓碑,墓碑明确记载法如十九岁出家,投禅宗五祖弘忍为师,深得其旨,为弘忍高足,侍奉前后共十六年,直至弘忍灭度圆寂,之后北游嵩岳,居少林寺六年,又在那传法三载,“再振玄纲”、“兴复正化”,成为北方禅宗的“定门之首”,是传自弘忍的禅宗六祖。大家熟悉的电影《少林寺》,少林寺成为禅宗祖庭,法如起了很大作用。 早在胡适之前,宋朝有名的永明延寿禅师,净土六代祖师,亦为法眼三祖,在其著名的《宗镜录》里就责难慧能“菩提本无树”,说慧能“只开了一只眼”,而夸神秀的偈是“有体有用”,适合大众渐修。而胡适跑到东京和巴黎图书馆对敦煌学一番研究之后,说那个得到六祖衣钵的偈也仅仅是传说,禅宗史上不存在,引起一片哗然,胡适一看,这工作纯粹卖力不讨好,研究工作也就中断了。

    赞(0)回复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