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张说《论语》·连载353

2018-12-11 19:02 作者:张关林  | 4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张说《论语》·连载353

《论语》第十九部分“子张”

19.1,子张曰:“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其可已矣。”

(注释——致命:奉献生命。)

(白话)子张说:“士人遇见国家危险,能献出自己的生命,见到有利益可得,能考虑是不是合乎道义,祭祀时非常恭敬严肃,临丧时神情悲哀,这样做就可以了。”

(张说)从本部门开始,主要记载孔门弟子的相关言论,以便巩固和完善前面的思想。(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儒家对君子要求的重点,是“见危致命,见得思义”。见得思义,是不取不义之财;见危致命,是国家有难,挺身而出。清廉而勇于担责,自然是最适合当官的。至于“祭思敬,丧思哀”,不是指表面功夫,而是指在那种场合要自然而然产生恭敬和悲哀的情绪,不是叫你去装,要真诚地流露。祭祀时恭敬,说明你尊重传统;丧事时悲哀,说明有同情之心。一个尊重传统、体恤他人、见危挺身、清廉自守的人,如果当了官,自然容易成为公仆型官员。儒家的道德要求包含了和谐社会所必需的所有精华,这是它长期不衰、成为民族道德指导的重要原因。

19.2,子张曰:“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注释——亡:同“无”。)

【大意】

(白话)子张说:“执守仁德不能发扬光大,信仰道义不能诚心笃实,这样,怎么好算他有?又怎么好算他没有?”

(张说)本节是在指大多数人的状态。执德不弘,是说心里知道什么是坏事什么是好事,但却没有完全照着心里的指示去做。就是说,明明知道这是坏事,有时候也会去做。最简单的是随地吐痰,都知道不好,但情急之下都会“噗”的吐出。信道不笃,是指相信真理,但相信的不很扎实,不是全心全意去相信,而是半信半疑的,尤其当信仰不能给自己带来好处处,往往就不信了。打多数人也都这样。反过来说,自己认为不好的事从来不做、信念毫不动摇的人是少数。最后两句是说,大多数人既不能说是好人,也不能说是坏人,因为有时候做好事,有时候做坏事,有时候信仰真理,有时又不信了。

子张指出的状态是符合实际的。

19.3,子之门人问交于子张。子张曰:“子夏云何?”对曰:“子夏曰:‘可者与之,其不可者拒之。’”子张曰:“异乎吾所闻:‘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

(注释——嘉:嘉许。与:同“欤”。)

(白话)子夏的门人向子张询问交友之道。子张反问:“你们先生子夏怎么说呢?”门人说:“子夏说:‘可以为友的,就与他交友,不可为友的,就拒绝相交。’”子张说:“这和我听说的不同了,我听到的是:‘一个君子,该尊崇贤者,同时也宽容众人,应该嘉许贤善人,也哀矜那些能力差的人。’如果我是个大贤人,对人有什么不能容忍的呢?如果我自己不贤,别人将会拒绝我,我哪里还能拒绝别人呢?”

(张说)本节说明子张在理论上比子夏高明。子夏对于如何交友的回答是一句废话:可交者交,不可交者不交。意思是跟好人结交,不要跟坏人交友。门人显然不满意,只好再去问师叔子张。子张反对子张的说法,他认为贤善人要交,不贤善者也要交,因为后者需要帮助。他的根据是:“如果我是大贤人,无论好人坏人都会包容;如果我不是贤人,别人就不会跟我结交,那里还轮得到我去拒绝别人呢?”——子张的思辨力果然很强。但子张是在夸夸其谈,因为他的回答没有针对门人的具体问题。

首先,门人问如何交友,显然想知道用什么标准来择友。子夏的回答没有可操作性,门人只好去问子张老师。子张却答非所问,给出了抽象的回答,说如果你是大贤人,就跟所有人都结交;如果你不是贤人,别人就会拒绝跟你结交,还轮不到你拒绝别人呢!——怪不得孔子说“师也辟”(子张叫颛孙师。子张这个人偏执,喜欢钻牛角尖)。子张的回答也等于不回答。门人只是一个常人,想学交友的注意事项。这倒好,两位老师的回答都超出常人的接受力。俗话说:名师出高徒。他们显然不能算名师。非名师能教出高徒么?这就是孔子之后,儒家不再出名人的重要原因。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ibi/vijqpkqf.html

张说《论语》·连载353的评论 (共 4 条)

  • 雪儿
  • 浪子狐
  • 心静如水
  • 淡了红颜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