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怀素草书与西方抽象艺术——赖建青

2020-04-07 18:32 作者:古古  | 2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怀素在我国书法艺术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他运用吉典浪漫主义的想象和夸张手法创造的狂草,使草书成为纯艺术表现形式,是书法艺术向更高境界——主观自由升华的又一次飞跃,为汉字美化中作出了伟大的贡献。

怀素草书与西方抽象艺术

赖 建 青

草书产生于先秦两汉之交,随着秦汉隶书的第二次嬗变而逐渐形成。草书的产生,标志着书法艺术从低级向高级的升华,是汉字美化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书写工具的不断改进,在运用过程中不断演变革新,逐步使文字书写艺术化和装饰化,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书法艺术——它基于汉字,又脱离汉字的实用性,源于图画,又别于绘画和情趣,不是诗却具有诗一样的意境和韵味,不是音乐却又有音乐的流动感和节律美,是一种荡人魂魄的高尚艺术。郭沫若同志说:“本来中国的文字,在殷代便具有艺术的风味。殷代的甲骨文和殷周金文,有好些作品都民常美观。留下这些笔迹的人,毫无疑问,都是当时的书法家,虽然他们的姓名没有流传下来,但有意识地把文字作为艺术品,或者使文字本身艺术化和装饰化,是秋的末期开始的,这是文字向书法的发展,达到有意识阶段。作为书法艺术的文字与作为应用工具的文字,使多少有它们各自的规律。在书法艺术的篆、隶、楷、行、草等五种书体中,从有意识地脱离应用并使文字艺术化的角度来说,草书的艺术表现力是最高的。与其它书体相比较,草书的用笔和结构都是极其多样而自由的,这使得书法艺术在很大程序上打破了文字书写固定格式的限制,更便于表现客观世界事物多样的形体动态美。草书有三种不同于其它书体的特点:一是气势奔放,跌宕多姿,富于丰富的艺术表现力,比其它书体更易抒发情感,表达个性;二是结体简约,连绵,破诸体模式,变严谨为飞动,有强烈的动势美;三是墨色丰富多变,有浓有渴,有燥有润,燥以取险,润以取妍,从而使书法艺术在表现各样美的形式上得到了高度的发挥。刘熙载在《艺概》中说:“草书之笔画要无一笔可以移入他书,而他书之笔意,草书却要无所不悟。”这说明了草书融诸体笔意为一体,是书法艺术的最高表现形式。

作为一代草书大师,怀素在学习传统笔法和临写前人范本等方面曾作过很大的努力,打下了坚实的传统基础。从怀素[论书帖]中我们可以看到,此帖虽然只有87个字,但字字出规入矩,不颠不狂,整幅作品秀颖超群,清逸非凡,完全承袭了王羲之[十七帖]的草法,精练娴熟,且兼有[兰亭序]的润畅,[圣教序]的潇洒,丝毫不渗入汉代草隶之笔意,是学写“二王”草书的杰作。再看[圣母帖],我们可以体会到又一种意趣,这是怀素融会百家之意而自成风貌的一件代表作。此帖清坚瘦劲,墨润笔健,既有智永张旭飘逸豪纵的神采,又有伯英羲之秀拔俊美的风貌。笔法相互参会,字字不想连接而气脉自通,充分显示出书写者深厚的传统功力。这些早期草书作品的成就,是怀素得以在晚期创作狂草而流芳百世的根本基因,刘熙载十分看重草书,他在《艺概》中说:“书迷朦无篆圣隶圣而有草圣,盖草之千变万化,执持寻逐,失之俞远,非神明自得者熟能止于至善耶?他书法多于意,草书意多于法,故不善言草者,意法一害,善言草者,意法于成。”姜夔于《续书谱》一书说:“古人作草如今人作真,何尝苟且。尝考其字,是点画处皆重,非点画处偶相引带,其笔皆轻。”他们从不同的角度说明了要学好草书的难度。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与其它书体不同的还在于草书的运笔是高速度的,投身式的使转。李白在《怀素上人草书歌行》中称:“吾师醉后倚绳床,须臾扫尽数千张,飘风骤惊飒飒,落花飞何茫茫。”怀素《自叙》中亦云:“驰毫骤墨剧奔驰,满座失声看不及……笔下唯看激电流。”同时,草书之难还在于为了不使草书成为只有书写者才能辩认的“天书”,在挥洒纵横时又必须遵循约定俗成的草法,受到相对的约束。曾有人把中国的京剧比喻为“带着镣铐的舞蹈”这个比喻对书法艺术也是十分恰当的。但把草书与其它书体相比较,篆、隶、楷、行只不过是“带着镣铐”的轻歌曼舞,而草书则是“带着镣铐”跳疾风暴雨般的快节奏的舞蹈,其难无疑是最大的。所以,草书要写得快不难,难得是快而不失规矩,又乖使转,千变万分而尽在于法度之中,情素正是出色地掌握了这点。(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草书通过流畅飞动的线条来表现客观世界多样的形态美和抒发人类丰富、复杂的情感。歌德曾这样说:“人是一个整体,一个多方面的内在联系着的各种能力的统一体。艺术作品必须由人这个整体说话,必须适应人的这种丰富的统一体,这种单一的杂多。”同样,草书融诸体笔法,意法相成,代表了书法艺术这个丰富的统一体,是“单一的杂多。”

所谓狂草,是怀素在草书的基础上,为挣脱客观形象的束缚,向主观自由升华而尽情发挥的一种比草书更多狂放的艺术表现,使草书成为一种生命行为,把书法推到了艺术的顶峰。怀素狂草艺术的形成在中华民族书法史上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它不但影响着以后历代及至现代的书坛,并对我国大写意画的形成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我们甚至可以这样认为,狂草艺术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对东西文化艺术相互交流影响而形成的西方现代抽象艺术的形成也有一定的影响。把这两种形成时间相差一千多年的艺术来比较,我们可看到,怀素那种在酣醉迷离中即兴挥洒、投射性的高速度创作方式,与西方现代不假思索,反射式创作的大笔触抽象艺术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西方艺术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发展过程,在具象主义的笼罩束缚下苦苦地追寻。经过四个世纪的困惑,从十六世纪开始与东方文化有了接触。他们惊民地发现,东方艺术的表现着重于客观事物之外的空间。葡萄牙学者曾德昭在1635年写道:“中国艺术家虽不善于画人物,但描绘自然却相当出色。他们的绘画,奇特性胜过完整性。”而正是由于西方学者注意到了东方艺术的“奇特性”,他们的目光开始从固定范围中客观事物的形体上转移到形体之外的空间,在以前他们不屑一顾的空间中,西方人终于发现了一种全新的艺术之源就在这深邃无尽的空间——主观自由。这种理智的转移,促使了西方现代艺术的形成。毫无疑问,东方文化思想对西方现代艺术的产生也具有重要的意义。西方美术史的一代权威赫伯特里德在《现代绘画简史》中指出:“抽象表现主义作为一个艺术运动,不过是书法这种表现主义的扩展与苦心经营而已,它与东方艺术有着密切的关联……一个新的绘画运动已经崛起,这个运动至少部分地是直接受到中国书法的启示。”二十世经初期,西方一些现代派画家纷纷以临写汉字作为掌握线条的技法训练,尽管他们并不一定懂得这些汉字的意义。凯赫尔在《中国绘画》中指出:“如果说当前的那些[行动派]画家说他们个人的手法主要得之于东方的技法,那是正确的,也许他们自己都没有意识到这句话的全部意义。”

哲学家罗伯特,克莱思在界定现代艺术的特点时主:“现代艺术的出现始于[参照标准]的消失,亦即可以据以评价艺术品的实物或者理想的消失。”我们知道,书法艺术是在有意识地使汉字艺术化而脱离实用目的所形成的,汉字的发展和升华,究其本质,已挣脱了作为[参照标准]即客观形象的束缚。在狂草中,怀素把草书推到了可辩认的极限,作为传达意念的功能降到了最低点。在他的笔下,草书成为纯粹的表现成为一种生命行为,具有强烈的主观精神。可以这样认为,怀素在当时并未意识到自己的探索是一种全新的革命,只是在苦苦追寻一条前无古人的道路,而他所创造的狂草至今仍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即“现代精神”。诚然,狂草的延生,与中国文化思想是分不开的,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本质一直是以追求和探索主观规律和内心世界为目标,认为客观事物形象只是一种表象,而值得探索的应该是客观事物的本质。从这个意义来说,中国的艺术观一直就具有“现代精神”,怀素创造的狂草充分表现了这种“现代精神”,从而把中华民族特有的书法推到了艺术的顶峰。

怀素的历史地位与艺术成就

《宣和书谱》一书记载:“释怀素,字藏真,俗姓钱,长沙人,徙家京兆,玄奘三藏之门人也。初历律法,晚精意于翰墨,追仿不辍,秃笔成塚。一夕观云随风,顿悟笔意,自谓得草书三昧,斯亦见其用志不分,及凝于神也。”当时名流如李白、戴叔伦,窦翼,钱起之徒,举皆有诗美之,状其势以谓:“若惊蛇走,骤雨狂风”人不以过论,又评者谓;“张长史为颠,怀素为狂,以狂继颠,熟为不可?及其晚年益进,则复评其与张芝逐鹿,兹亦有加无已,故其誉之者亦若是耶!”考其平日得酒发兴,要欲字字飞动,园转之妙,宛若有神,是可尚者。此段评说较为客观全面,后人有评者大致如此,无出其左右者。由此可见,怀素之狂草在当时艰险倍受文人名流的推崇,就连在书论上最苛刻的宋代大书家米芾也说:“怀素如壮士拔剑,神采动人,而回旋进退,莫不中节。”其于书坛影响之深广当可与右军鲁公齐名。

作为一代草书大师,怀素之新颖超前之外大致有三点。一是将篆籀笔法入草,独辟蹊径。清代著名书论家包世臣说:“唐人草法,推张长史,钱醉僧,杨少师三家,长史……上接承兴,下开鲁郡,是名草隶、醉僧……导源篆籀,浑雄垫钱健,是为草篆,少师……大仙帖逆入平出,是为草分。”这是很有见地的评说。二是打破了方形汉字的框框,化方为圆,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怀素在作品中大量使用圆笔圆线组成圆形的字,一破汉字方正齐整之规,并充分借助笔画的穿插,将字体的空比割成极富变化的长空、方空、大空、小空、将其组合成大小相间,方圆并举,疏密互映,欹正参差的美妙的艺术形体。三是大胆运用古典浪漫主义的想象和夸张手法,有意识地极力拉长夸大或压扁缩小作品中的字,打破字距与行距的界限,把草书推到可辨认的极限。他的狂草代表作《自叙帖》充分表现了这些创造性的艺术特点:《自叙帖》全篇702字,其势如游龙惊,激电奔雷,神彩飞动,咄咄逼人,洋洋巨篇,一气呵成。通篇章法乍开乍合,单字或欹或正,大小参差,跌宕错落,动作幅度大,姿态变化多。每个字都如一个动作,一种姿势,一副表情,极富变化夸张之能。真可谓书有书外之情,法有法外之妙,体有体外之美,字有字外之奇,形不越于手,神不超于心,法不超于理,妙不越于真的杰作。通篇又如一组复杂而优美的舞蹈,并且是“带着镣铐”的快节奏表演,充分显示了怀素超凡的构思和娴熟的技能。高士奇在《自叙帖》上题跨中云:“《自叙帖》一卷龙为狂草,然细以理脉按之,仍不出于规矩法度也。”

怀素的醉书与成功的奥秘

怀素喜欢在酒后作书,许瑶有诗谓其“醉来信手两三行,醒后却书书不得。”故被人称为钱醉僧,又与张旭并称为“颠张醉素”。作为艺术家,在酒后创作的并不鲜见,被称“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就是王羲之酒后创作的,这位书对并也曾大发“醒后却书书不得”的感叹。还有大诗人李白也是有“李白斗酒诗百篇”的佳话。对比,历代评论家曾从各个度度去探讨和研究。酒后出佳作,究其根本是因酒后的兴奋排除了一切心理障碍,在似醉非醉的状态下进行创作,传统的束缚,法度的概念均已不存在,而长期形成的技法,素养与审美意趣却自觉地超着立导作用,平时的技能和动力在无形的约束中得到尽情的发挥。法国美不家米盖尔,杜夫海纳在其《美学与哲学》一书中指出:“这是一种老谋深算的意识,它和无意识交互作用,它故作失态是为了重新找到一种清醒的纯真。可能发生这样的情况,意识在发挥它的作用时,迷狂状态只是一种假戏真做,在真正的艺术家那里,真可谓用心良苦了。”而平时的勤奋,深厚的功力和高度的修养是这样意识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

作为一代草书大师,怀素的成功有其必然的因素,究其成功的奥秘,大约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因:

一、对艺术势头地追求和超人的勤奋。鲁迅先生曾说过:“哪里有什么开才,我只不过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在学习上了。”诚然,要取得任何事情的成功,都必须付出艰苦的劳动。我们从怀素因无钱买纸学书,遂种芭蕉万株,在芭蕉叶上练字的感人至深的故事,以及《宣和书谱》中关于怀素对书法“追仿不辍,秃笔成塚”的记载中,看见了怀素为学好书法克服困难,对艺术执着追求的奋发精神。“宝剑锋从磨励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怀素正是这样走向成功之路。

二、能清醒地看到自己的不足,有不断提高书艺的强烈要求。从怀素《自叙帖》“然恨未能远睹前人之奇迹,所见浅,遂担秀,西游上国,谒见当代名公,错综其事”的字里,清楚地显示了怀素虚心求学,不骄不满的可贵精神。“远鹤无前侣,孤云穹太虚,狂来轻世界,醉里得真如。”而怀素是一个僧人,无名利之忧,无家宝之累,无官宦之苦,使他得以无牵无挂,无拘无束地到处求学,专心于对书法学习和研究。再加上唐朝经济繁荣,社会稳定,文风日盛,书家辈出的历史条件也给怀素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使他能写一些高水平的书法家和收评家如颜真卿等人进行交往,并参加对书法艺术的研讨。

三、认真分析研究古人的书法,虚心听取别人的批评。《自叙帖》中云:“遗编绝简,往往遇之,豁然心胸,略无疑滞。鱼绢素,多所尘点,士大夫不以为怪焉。”怀素广泛搜寻古人墨迹,认真分析研究。并敢于在大庭广众中进创作,虚心向他们请教笔法,这对于他的成功无疑是起了重要作用。

四、师古不泥古,敢于大胆创新。要成为真正的书未予家就不能墨守成规,泥于古法,只有在广泛学习古人经验的基础上大胆创新,才能形成自己的风格,才不会成为“书奴”。怀素正是清醒地认识到了这一点,他曾自豪地宣称自己学书的观点:“自言转腕无所拘,大笔羲之用阵图。”(鲁收《怀素上人草书歌》)怀素不但善于学习古人的经验,并能在自然界及客观事物形象中去感悟书法中的意象同《宣和书谱》中云其:“一夕观夏云随风,顿悟笔意,自谓得草书三昧。”很多地方也记载了他与颜真卿探讨笔法时得到启发,顿悟“折钗股何如屋漏痕”,更丰富了他的草书笔法。关于怀素不拘泥古法,敢于大胆创新的问题,许瑶和戴叔伦的诗都谈到了。许瑶诗云:“老在新奇无定则,古瘦漓丽无墨。”戴叔伦诗云:“心于相师势转奇,诡形怪状翻合宜。”作为一个真正的艺术家来说,这一点无疑是怀素成功奥秘中最重要的原因。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ibi/vhywbkqf.html

怀素草书与西方抽象艺术——赖建青的评论 (共 2 条)

  • 夕阳芦花
  • 浪子狐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