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张说《论语》·连载206、207

2018-07-16 06:00 作者:张关林  | 7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张说《论语》·连载206

8.19,子曰:“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

(注释——则:取法,效法。荡荡:广大无边。名:用语言去形容,赞美。焕:光明的样子。文章:指礼乐制度。)

(白话)孔子说:“伟大呀!尧这样的帝王。真高大壮伟!天是最高大的,只有尧能效法天。真广阔啊!人民都不知用什么词来称赞他了。伟大呀!他所成就的功业!光明呀!他所制订的礼乐制度!”

(张说)孔子用最美好词语来赞美尧,是因为尧“焕乎,其有文章”,即尧的时代,是中国文明社会的起始点。尧究竟做了什么,使得孔子佩服得五体投地?尧做了三件大事。第一,推行了权力继承最合理的禅让制。尧发现自己的儿子品行不好,便废除他的继承权,开始考察别人推荐的舜。第二,建立了国家政治制度,第一次根据职务任命官员。形成了国家的雏形。第三,确定历法。分、至、秋分、至这4个重要节气,就是尧派人测定的。

孔子说的“文章”,就是指历法条文和政治礼法条文。孔子十分推重的礼制的雏形是从尧开始的,所以获得孔子由衷的赞美。 (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张说《论语》·连载207

8.20,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武王曰:“予有乱臣十人。”孔子曰:“才难,不其然乎?唐虞之际,于斯为盛。有妇人焉,九人而已。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其可谓至德也已矣。”

(注释——舜有臣五人:传说这五位贤臣是:禹、稷、契、皋陶、伯益。乱臣十人:十位治理国家的大臣。乱,治理的意思。才难:人才难得。盛:指唐虞至周人才最盛。)

(白话)舜有五个贤臣就天下太平了。周武王说:“我有十个治理国家的大臣。”孔子说:“人才难得,不是这样吗?唐虞以后,到周武王时人才最盛,还有一个妇人,实际上是九个人而已。周文王赢得了三分之二的天下,仍向商朝称臣。周朝的道德,可以说是最高的了。”

(张说)本节突出了人才的重要性。所谓历史,其实是社会各种力量互动的结果,而这个结果是通过少数人的思想和行为反映出来的,所以我们看到的有记载的历史,就是少数几个人的所做作为。过去一直在争论一个假命题,即究竟是英雄创造历史?还是人民创造历史?其实这不是个二选一的问题,因为历史是两者一起创造的,不可偏废。在看得见的历史舞台上进进出出的都是少数能人,但他们的进进出出却不是自主的,任意的,而是受到编导、舞美、灯光等其他人的工作所制约,不是想进就进,想出就出的。历史就像唱戏,是演员和非演员共同完成的。但是,我们谈戏,从来只谈演员,不会去谈论灯光师的。为什么?因为戏剧的本义集中体现在角色中,角色怎样,已经隐含了编导、舞美、灯光等人的情况。我们研究历史,只需要、也只能够研究少数人,不会、也无从去研究少数人背后的芸芸众生。有了这点认识,才算真懂历史,才不会纠缠于英雄和人民究竟是谁创造历史这个傻问题了。

能人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最重要因素。换句话说,引导历史、站在趋势前沿的,永远是少数人,是这些人决定了历史的走向。所以,能人决定历史走向是可以成立的。而能人本身就是各种力量互动的产物,他们背后聚集着所有的社会力量,所以说,能人创造历史,就是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这是一个概念,不是两个概念,能人和人民是一根长矛的矛头和长杆。

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宏观历史认识。

从微观上看,在孔子时代人们就已经懂得办事成功全靠人才的道理。利益争夺说到底就是对人才的争夺。得人者昌,失人者亡。但为什么还是经常会出现主动丢失人才、从而铸成败局的蠢人呢?比如楚汉相争时,韩信、陈平等能人本来都在项羽麾下,后来都跑到刘邦营中去了。项羽还有一个奇才范增,也给陈平使了反间计,让项羽给主动辞退了。楚军只剩下一个勇冠三军但傻乎乎的项羽,能不败乎?

可见,在微观层面,决定成败的权力层的人才观,而不是能人。比如舜,用了5个能人,天下大治。如果用了5个庸人,天下还能大治吗?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才有三国鼎立的局面,如果刘备对诸葛亮视而不见,还会有三国吗?

说来说去,又回到以前的一个议题:我们既要争取成为能人,又要懂得寻找识才的权力,这是过去的士人、现在的知识分子的最高境界。可见,与既成体制唱对台戏的知识分子,表面上体现了所谓的理论良知,其实是愚蠢。

最后,孔子说周的仁德达到极点了,主要是指周已经拥有天下的三分之二,但还是对商朝称臣,没有造反,是指周的臣德遵守得很好。孔子最反对造反,一造反,什么秩序也没有了。这是孔子的思想短板。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ibi/vgqgskqf.html

张说《论语》·连载206、207的评论 (共 7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