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从董卿朗读裴多菲的诗想起

2019-01-07 12:58 作者:古古  | 5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从董卿朗读裴多菲的诗想起

——试析《我愿是一条激流》与悖论

赖 建 青

日前,看了一段董卿朗读诗歌的视频,她朗读的是一首外国的诗,是匈牙利诗人裴多菲的《我愿是激流》。我非常喜欢唐诗宋词等古体诗文,很少关注自由诗和新诗,她朗读的是一首我不熟悉的诗。

听着董卿声情并茂的朗读,对汉字词语比较敏感的我似乎听到了诗句中不协调的声音,好比是在一场音乐会上听到了少许的杂音,便把她朗读的诗歌内容全部抄录下来:

我愿是一条激流,是山间的小河,(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穿过崎岖的道路,从山岩中间缓缓流过。

只要我的人,是一条小鱼,

在我的浪花里,愉快地游来游去;

我愿是一片荒林,座落在河流两岸,

我高声呼叫着,同暴风作战。

只要我的爱人,是一只小

停在枝头上鸣叫,在我的怀里作巢;

我愿是一所小草棚,在幽谷中隐藏,

饱经风雨的打击,屋顶留下了创伤。

只要我的爱人,是熊熊的烈火,

在我的炉膛里,缓慢而欢快的闪烁;

我愿是一块云朵,是一面破碎的大旗,

在旷野的上空,疲倦地傲然挺立。

只要我的爱人是黄昏的太阳,

照耀着我苍白的脸,

映出红色的光艳。

我注意到诗中的“激流”“从山岩中间缓缓流过”这一句很不协调:“激流”是汉字词语,在所有辞典辞海中的解释都是“指流速很快的水流”,诗中却是“缓缓流过”,而且“缓缓流过”的河水又怎么会有浪花呢?还有诗中“熊熊的烈火”和“缓慢而欢快的闪烁”。“缓慢”是指慢,不迅速,如行动缓慢;而“欢快”是指欢乐轻快,快节奏的,与缓慢的意思相反,这两个词语放在一起就是自相矛盾,而且与“熊熊的烈火”也不协调。

那么,是董卿念得不对还是翻译错了呢?我找到了较早出版的《裴多菲诗集》,试图从中找出答案。

这是一首表达爱情的诗,全诗共分为五个自然段落,分别用五组意象来比喻和对应"我"和"我的爱人"的爱情关系:"激流"与"小鱼","荒林"与"小鸟","废墟"与"常藤","小草棚"与"烈火","云朵"与"黄昏的太阳"。这五组意象的对比,体现了诗人两种不同情感的表达:

作者就这首诗的五个诗节表白爱情这个主题来说,是同义反复,借用的景物层出多变,千差万别;每个诗节的结构安排也整齐划一,诗节的前半部分都是诗人自喻。

这种同一主题、同一表现形式的循环往复,具有民歌反复咏唱的特点,除了使诗人的感情得到酣畅的抒发外,读起来也富有音乐的旋律感。

《我愿是激流》的作者裴多菲•山陀尔(Petfi Snder,1823-1849),匈牙利著名诗人。他出生于一个贫困的屠户家庭。从小非常热爱自己的祖国,曾做过演员,当过兵。1844年从故乡来到首都布达佩斯,担任报社助理编辑。1846年创办文艺刊物《生活场景》。1848年参加民主革命的起义,为匈牙利从奥地利的统治下得到解放而英勇奋战,次年7月在同俄奥联军的战斗中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裴多菲善于以诗歌来抨击封建专制,歌颂为争取自由而斗争的匈牙利人民,反映他们对幸福生活与爱情的努力追求,其创作突破了贵族文学的陈俗旧套,在匈牙利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的诗作至今还有许多流传于匈牙利民间。主要作品有叙事长诗《农村的大锤》、《亚诺什勇士》、《使徒》,政治抒情诗《反对国王》、《为了人民》、《民族之歌》,散文集《旅行札记》,剧作《老虎与土狼》,长篇小说《绞吏之绳》等。

不知道是什么缘故,董卿只朗读了《我愿是激流》的四个部分,还有一个把爱人比作常青藤的部分没有念:

我愿是城堡的废墟,耸立在高山之颠,

即使被轻易毁灭,我也毫不懊丧。

只要我的爱人,是一根常青藤,

绿色枝条恰似臂膀,

沿着我的前额,攀援而上;

董卿博学多才,而且记忆力特别强,她出色地主持了《中国诗词大会》和《朗读者》等大型文学活动,是中央电视台优秀的主持人。可我们不能苛求董卿同时也是作家诗人是文学家。

诗歌、小说、散文以及其他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都是汉字和汉字词语组合而成篇幅的整体,其间可以用比喻、形容、形象以及排比夸张等手法,但都要遵从“文从字顺”的基本要求,使整篇作品通顺和谐,不能出现格格不入和自相矛盾的现象,否则就是不成功的作品。

在较早出版的诗集上,《我愿是激流》中“激流”不是“从山岩中间缓缓流过”,而是“从山岩中间滚过”。董卿念作“从山岩中间缓缓流过”不知道是现场即兴发挥拓展还是从另一个版本中看到的。然而不管怎么说,“激流” “从山岩中间缓缓流过”以及“熊熊的烈火” “缓慢而欢快的闪烁”都是不和谐乃至自相矛盾的。

我无法考证裴多菲创作的《我愿是激流》原作中是否真正存在自相矛盾的现象,也许是翻译者的原因所致,还有一种可能就是他有意识地在作品中加入了西方哲学中的“悖论”

悖论,是同一命题或推理中隐含着两个对立的结论,也就是自相矛盾,而这两个结论都能自圆其说。悖论的抽象公式就是:如果事件A发生,则推导出非A,非A发生则推导出A。悖论是命题或推理中隐含的思维的不同层次、意义(内容)和表达方式(形式)、主观和客观、主体和客体、事实和价值的混淆,是思维内容与思维形式、思维主体与思维客体、思维层次与思维对象的不对称,是思维结构、逻辑结构的不对称。悖论根源于知性认识、知性逻辑(传统逻辑)、矛盾逻辑的局限性。产生悖论的根本原因是把传统逻辑形式化、把形式逻辑普适性绝对化,即把形式逻辑当做思维方式。

所有悖论都是因形式逻辑思维方式产生,形式逻辑思维方式发现不了、解释不了、解决不了的逻辑错误。

苏格拉底有一句“我知我无知”的名言,他说“我只知道一件事,那就是我一无所知,”

悖论有许多深奥的理论,很令人费解,概括起来其实也就是两层意思,就是既是自相矛盾,又要能自圆其说。

据说董卿很喜欢裴多菲的《我愿是激流》,既然是自己特别喜欢的诗歌,那她就一定会寻根究底读懂悟透。其实不管是现场即兴发挥还是翻译的缘故,抑或是有悖论的因数,《我愿是激流》都不失是一首好诗。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ibi/vgpipkqf.html

从董卿朗读裴多菲的诗想起的评论 (共 5 条)

  • 雪儿
  • 从余东风
  • 潋滟相思
  • 淡了红颜
  • 草木白雪(李淑芳)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