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张说《论语》·连载311

2018-10-28 17:39 作者:张关林  | 5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张说《论语》·连载311

15.2,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注释——愠(yùn):生气,恼怒。见:同“现”。)

(白话)孔子在陈国断了粮食,跟随的人都饿病了,起不来。子路很恼怒地来见孔子说:“君子也有走投无路的时候吗?”孔子说:“君子虽然走投无路,但还是坚守道义,小人走投无路就不择手段了。”

(张说)对本节,许多注家都是宣扬孔子的君子风度:君子即使山穷水尽,也不失君子风度。

其实本节的重点不在这里,而是孔子怼人的本事。孔子在这里是偷换了概念的。孔子一行在陈蔡受困,而且断粮,子路很不高兴。子路为什么不高兴?因为他认为老师的学说能解决任何问题,怎么现在就会走投无路了呢?注意,这里的“穷”不是没钱,而是“穷”的古义:到尽头了,无路可走了。图穷匕见的“穷”就是这个意思。(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子路不理解的是:拼命的学做君子,君子应该很有本事,什么问题也难不倒的,可现在为什么就受困而一筹莫展呢?是不是君子学问有问题呀?子路是直性子,想不通就生气,而且直接质问老师。

照例,孔子应该针对问题进行解释,说小人当道的时代君子受困是不可避免的,但道义终将战胜非道义的,等等等等。但他却反过来指责子路的失态:“君子虽然受困,但还是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小人受困,就会呼天抢地,气急败坏,不择手段。”意思是,你子路发什么脾气?难道你是小人吗?——子路当然不承认是小人,于是语塞。孔子一下子把子路的不满怼回去了。

这是一种常用的外交应对术:不被对方的问题牵着鼻子走,另辟蹊径,打击对方的七寸。周恩来在外交场合就经常如此。比如有一次外国记者嘲笑中国没钱,问:“中国人民银行的存款有多少呀?”意思是,这么穷的国家还开什么银行。周恩来知道对方的用意,没有必要直接辩解,便说存款有“18元8角8分”(即人民币的票面有10元,5元,1元等,加起来是18.88元)。记者无言以对。这就是怼人的智慧。

15.3,子曰:“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注释——女:同“汝”。识:同“志”,记住。与:同“欤”。贯:贯通,贯穿。)

(白话)孔子说:“赐呀,你以为我是学了很多,都把它们记住的吗?”端木赐回答说:“是啊,难道不是这样吗?”孔子说:“不是,我是用一个基本的观念来贯穿它们。”

(张说)本节指出做学问的关键,是掌握原理,举一反三。死记硬背,不会推演开去,那是学不到多少知识的。“一以贯之”,并非用一条原理去贯穿所有的具体知识,而是指把知识的原理推演开去。比如一瓶水是1斤,同样的瓶子装满酒,可以判定这些酒大约也是一斤,因为水跟酒的物理性质差不多,这就叫举一反三。如果知道一瓶水为一斤,却不知道把这个知识应用到类似水的酒上去,那就是死读书。但如果认为同样的一瓶液态氦或一瓶水银也是一斤,那叫做机械比附,死读书和机械比附,都是获取真知的大敌。

推广开去说。比如,甲感冒,吃A药5天,不见好转,改吃B药,过一天好了,于是对乙说B药如何如何的好。乙后来感冒了,就吃B药,吃了5天不见好,改吃A药,过一天就好了,于是大力推崇A药,还指责甲在瞎说。这是什么问题?甲乙两人其实都犯了机械比附的毛病。他们不懂感冒六、七天自然会好的原则,就把感冒好与最近的药联系起来,产生了虚假知识。

由此可见,孔子的话不独对做学问的知识分子有用,对凡夫俗子的日常生活,也是非常有用的。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ibi/vfsdskqf.html

张说《论语》·连载311的评论 (共 5 条)

  • 风语
  • 听雨轩儿
  • 心静如水
  • 秋叶秋枫泪
  • 淡了红颜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