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忠义千秋话龙南——王阳明与御封忠义堂

2019-03-30 06:32 作者:古古  | 7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忠义千秋话龙南

——王阳明与御封忠义堂

赖 建 青

仁义是儒家思想的精髓,是中华民族的主流思想,铸造了五千年的华文明。

说起忠义堂,人们都会想起《水浒传》中水泊梁山上的忠义堂,那是梁山天王晁盖为招募天下好汉而起的名。还有就是历朝历代都有一些啸聚山林占山为王的豪杰也会以忠义的名号招募士卒兵勇。而据相关史料查证,真正代表朝廷国家由皇帝御封题匾所赐予“忠义堂”名号的在全中国只有一个,那就是在明朝时期南赣地区的一个郡县,现为江西省龙南县圳背村的李家祖祠。

龙南县位于赣粤边际,区位优势突出,自五代十国时期南唐保大十一年始设县治,境内风光秀丽,矿产资源丰富,得天独厚,素有“南国明珠”和“江西南大门”誉称。(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明朝时期,龙南县圳背村有一个名叫李大伦的,他自幼喜习武练功,为人正直淳朴善良,热心助人,于正德初年经科考得中武举人,在县衙里当差,统领衙役捕快,负责军务和负责地方治安的管理。

李大伦一直克尽职守,兢兢业业,除霸安良,深得同事的信赖和百姓们的赞誉。

正德八年(公元1498年)秋末的一天,李大伦与知县下乡视察民情,在龙头山区遇到了大股土匪袭扰,混战中被土匪包围,形势非常危急。在这紧急关头,为了掩护知县和其他人脱离危险,李大伦让知县带着同事们退入长满茅草的洼谷,自己则冲出去奋力砍到几个土匪,并大声喊叫,将其他土匪都吸引过自身上来,然后往后山急速跑去。土匪们被激怒了,全部都跟着追跑过去……知县和其他人脱险了,李大伦被土匪们追上包围着,他又奋起神威杀死十多个土匪,最后终因身中数枪体力不支,壮烈殉难。

回到县城,知县立刻组织兵力赶往龙头山,经过三天拉网式地追剿,将为害一方的土匪彻底消灭,并抢回了李大伦的遗体。

感激李大伦的救命之恩,知县和被救的衙役们披麻带孝,安排了隆重的悼念祭奠仪式。李大伦舍身救人的事迹传开后,很多百姓自发地来到县衙吊唁,络绎不绝,还有很多人为他设立了灵位。

正德十三年(公元1503年),南赣巡抚王阳明平定“三浰之乱”后在龙南期间,面对频频发生的山民爆乱,这位心学大儒由衷地发出了“破山中贼易,”的感叹,他开始思考如何用“攻心”的方式去化解日益激化的官府与民众之间的矛盾,以破解“破心中贼难”的难题。

恰在其时,王阳明听到了知县汇报李大伦舍身救人的事迹,引起了他的注意,认为这是一个颂扬宣传忠孝仁义的事例,王阳明很快就把李大伦舍身救人的事迹整理成材料,然后亲自捉笔写成奏章,上报朝廷。

正德皇帝明武宗朱厚照接到王阳明报上关于李大伦舍身救人事迹的奏章,他对王阳明提出“扬忠孝,树楷模;歌仁义,正民心”的建议深以为然,遂提御笔亲自为李大伦家题写了“忠义堂”三个榜书大字,并降旨让内务府用沉香木制成旌匾,派钦差大臣送往南赣。

钦差大臣带御赐“忠义堂”旌匾到了南赣,王阳明亲自陪同钦差大臣来到龙南县圳背村,主持隆重的授匾仪式,将御书“忠义堂”旌匾悬挂于李大伦家祠厅中堂之上。

力争朝廷皇帝御封和大力宣扬“忠义堂”,是王阳明心学二次升华即“龙南立心”的重要举措。

为了与圳背村御封 “忠义堂”遥相呼应,王阳明又在桃江水西村修建了一座被誉为“忠义千秋”的关帝庙,并亲自撰写了两副楹联:

千里寻兄自古英雄曾有几?

单刀赴会迄今义勇竟无双。

护正人佑善心诚求必应,

镇邪魔灭鬼怪义不容辞。

关帝庙建好后,据说前来祭拜许愿非常灵验,香火非常旺。开始是十里八乡的百姓经常来烧香祭拜,后来声名远播,就连周边邻县甚至于广东、福建和湖南也有许多人闻名而来,自明朝起数百年经久不衰。

“忠义堂”和“忠义千秋”的关帝庙是王阳明心学 “龙南立心”的重要举措,同时大力宣传“忠孝仁义”和道德法规,以“仁德立心”、以“内治立心”和以“法治立心”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后来的数百年里,龙南社会安定,民风淳朴,老百姓都遵纪守法,忠孝仁义,延续至今。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ibi/vfozpkqf.html

忠义千秋话龙南——王阳明与御封忠义堂的评论 (共 7 条)

  • 程汝明
  • 草木白雪(李淑芳)
  • 紫色的云
  • 听雨轩儿
  • 淡了红颜
  • 心静如水
  • 雪儿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