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社干”往事(一)

2019-07-30 15:47 作者:乐丰  | 9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社干”往事

“社干”是浙江开化县西北部农民对供销社职工的通称,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年供销社在农村中的地位和作用。我的第一个工作单位是开化县马金区供销社,六年的“社干”经历虽然不长,但恰逢两个重要历史时期的转换,政治经济、思想观念的变化剧烈,给我的人生履历留下浓重一笔。

一 “艰巨”的任务

1975年11月21日,开化县中村公社召开知青会,和往常不同的是,主持人是公社党委一把手。汪书记开宗明义,会议要下达一项“艰巨”的任务:根据省有关文件精神,为弥补企业职工退休造成的缺员,准备从表现好的知青中招收部分工人。中村公社有6名指标,具体落实在树范大队和新建大队。这个消息来得突然,我尚未幻想过此事。一是当时下放时间未满两年。二是知道自己的“斤两”,父母都是集体小企业的职工,够不着“根红苗正”;自己性格内向,不善交际,抱定“没有希望就没有失望”的宗旨,不做首批上调的美。三是下放时表过态,要扎根农村一辈子,虽不敢称“一诺千金”,但还是不屑做“口头革命派”的。因此在表态发言时,连“一颗红心,两种准备”的话都没有说,明确继续扎根农村。大部分知青也作了同样的选择,当然也有第一选择把自己交给组织安排的。

此事我没放在心上,依然和往常一样,生产队长派什么工就干什么活。十天后,很高兴地接到了队长让我学习犁田的任务。由于大队有个规矩,没有掌握犁、耙、耖技能的,就不能评到正劳力的底分(十分工),为此我于5月份专门请求从大队林牧场回到生产队,不过当时是农忙,不可能因学犁田而耽误农时。晚稻收割后要耕种花作物,机会来了。出工后在老农指导下,左手牵着牛绳,右手握着犁把,歪歪扭扭地跟着牛走完一圈,正想着下一圈如何能走得直一些,一位知青来叫我马上到大队支部书记家,说公社领导有事找我。不敢怠慢,上了田埂,拍了拍鞋子上的泥土,赶到了大队支部书记家。公社领导告诉我经大队和公社推荐,准备从新建大队招用三名知青,我是对象之一,要我上午填好招工表交到公社。当时我有些矛盾,想留也想走。想留,是因为一腔热血地来到广阔天地,还未有作为,心略有不甘;想走,是考虑到家里人均8元月收入的经济状况,作为长子,理应为父母减轻点负担。思来想去,还是走的思想占了上风。当天下午就赶到县医院拿体检表格,第二天完成体检。

效率挺高的,12月11号接到县里通知,让我13号到县商业局报到。收到通知没有喜悦之情,当时的行业排序是工农兵学商,也是一次分配定终身的年代。我希望的是能成为一个戴着工作帽,穿着劳动布的工作服,在机器轰鸣的车间里创造财富的工人;而不是戴着手袖套,系着围裙,在柜台里围着商品和钱打转的营业员,何况当时商业职工的工资和粮食定量都要低一些。又一想好歹每月有工资可领,也就释然了。12号是我在新建大队当知青的最后一天,选择了和继续留守的四位知青一道为食堂砍柴,晚上我们几个男知青聚餐,是送行,也是告别。(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大队很贴心,13日上午专门安排手扶拖拉机,送我们三个知青带着随身物品到县城。下午赶到商业局,通知我14号参加新职工学习班。就这样简单地告别了知青身份,当时丝毫没有感受到这次招工的“艰巨”之处。但随着社会阅历的增加,体会到书记当时所言不虚。当人们面临人生的重要选择时,有各种想法和行为都不奇怪,我们知青相对简单,有些家长可不吃素。同批知青中干部子女多,社会监督比较强,大字报也可随便贴,公社一把手是上下矛盾的焦点,要平衡好各方关系确实任务“艰巨”。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ibi/vdtbpkqf.html

“社干”往事(一)的评论 (共 9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