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张说《论语》·连载356

2018-12-14 15:00 作者:张关林  | 4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张说《论语》·连载356

19.8,子曰:“小人之过也必文。”

(注释——文:文饰,掩饰。)

(白话)子夏说:“小人犯了错误一定会去掩饰。”

(张说)文过饰非未必是小人的专利。应该补充一下:大多给人君子印象的人,犯了错第一时间也是推诿,很少有人先检查自己的。其实,严格说,推诿过错乃是出于人的自我保护本性,不是道德问题。就像怕死是人的本性,也不是道德问题一样。

19.9,子夏曰:“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白话)子夏说:“君子的态度感觉上有三种变化:看上去严肃可畏,接近他温和可亲,听他说话言辞精确。”

(张说)这是从外在感觉来给君子下定义,未免形式主义了。子夏说,君子看上去就应该是道貌岸然的;跟他打交道时,态度应该是温和亲切的;听他说话,往往直击要害,用词确切,对人有启发。“三变”中后两种是对的,待人和善,看问题真切,的确是君子应具备的品质,但“望之俨然”却不一定,因为人的相貌和个性都是不同的,乍一看并不“俨然”的人,也可以是君子。子夏忘了他的老师孔子的教诲,“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19.10,子夏曰:“君子信而后劳其民;未信,则以为厉己也。信而后谏;未信,则以为谤己也。”

(白话)子夏说:“君子等民众信任他了,再役使他们;否则他们将会怨他有意折磨自己。要先取得对方的信任,而后去劝谏;否则,他就会以为你是在诽谤他。”

(张说)子夏在这里强调指出取信于人的重要性。你指挥别人干这干那的,要想获得预期效果,你指挥的人必须信赖你才行。下属对你的人品和能力能充分信赖,就会心甘情愿执行你的指示。反之,下属不仅会敷衍了事,而且还会有怨气。当过领导的人都明白这点。树立诚信最出名的例子是商鞅的徙木立信。

同样,如果你劝说某人,无论对方是上级、同僚还是下级,劝说要起作用,其基础也是对方能信赖你的智商和人品。尤其是对上级,被信赖度不够的人提意见,常常会给自己带来不利。当然,领导心胸狭隘,是提意见遭拒绝的一个原因,但劝说者在领导心里的信任度不高,也是一个原因。比如梁漱溟与毛在五十年代的冲突事件,后来都说梁漱溟硬骨头,而毛很狭隘,老虎屁股摸不得。我认为不是这样。其实主要原因,一方面是梁在毛心里没有理论分量,另一方面梁反对农民的待遇不如工人,这纯粹是书生之见,不懂国家实际的经济状况和政治战略。梁漱溟是名流大儒,但像所有名流大儒一样,盛名之下,其实难副。他对解决实际问题没有真知灼见。两人在延安时就有过争论,结果在事实面前,梁不得不承认自己的理论错了。解放后,老毛和中央一如既往尊重他,事事请教,主要因为梁在学术界有名气,执政党要树立依靠知识分子的形象,不是因为他多高明。梁实际上是典型的崇尚夸夸其谈、从理论出发来看待实际问题的知行脱节的学者,但他没有自知之明,还以为自己有能力治理国家。历史上儒家很推崇这类人,他们不怕权贵,耿耿直言,宁死不屈,精神可嘉。但他们的致命伤是知行脱节,所以骨头越硬,朝错误的方向就走得越远。子夏说的不错:“未信,则以为谤己也。”——自己的所作所为不能让劝说对象信服,所以劝说被误以为是攻击,是很正常的。历史上这样的儒者多得是,张居正的学生、虽然很拥护张的改革、但坚决反对张放弃三年守(其实是破坏改革)、结果被打致残的硬骨头邹元标也是其中一个。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ibi/vcwqpkqf.html

张说《论语》·连载356的评论 (共 4 条)

  • 淡了红颜
  • 江南风
  • 雪儿
  • 心静如水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